天天看点

甘肃会宁设县源于汉武帝,最早叫祖厉县,其名源自黄河支流祖厉河

今天,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西巡最远的,曾一度到达河西走廊,接见西域27国的首领。然而,汉武帝一生西巡的次数也不少,他先后来今日甘肃、宁夏一带多达近十次,最远到达今甘肃靖远、会宁一带的祖厉河,靖远、会宁这两个县都属于今甘肃白银市管辖。

甘肃会宁设县源于汉武帝,最早叫祖厉县,其名源自黄河支流祖厉河

汉武帝

《史记》与《汉书》都提到过汉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汉武帝西巡祖厉并设祖厉县,这便是今会宁县的最早建治了。

祖厉河是黄河上游支流。位于中国甘肃省中部,兰州市东侧。源出会宁县南华家岭。北流经会宁县、靖远县入黄河。这条河因流域地层含盐碱较多,水味苦咸,故又称苦水河。然而,汉武帝西巡祖厉时,这条河一定不是这样的。关于它的记载,我们看到明代宁夏总兵路瑛就是那一带人,大约在1520年前后,路瑛回老家探亲时,祖厉河曾经发大水,路瑛还与乡亲们一起“抗洪”呢!但现在,这条河已经接近干涸了。

按照史籍记载,汉武帝继位后共计出巡39次,在这39次出巡中,除去到雍(今陕西凤翔)、甘泉(今陕西淳化)、汾阳(今山西河津南)等地祭祀、泰山封禅,至回中、振兵释旅外,严格意义上的出巡仅有6次。在这6次中,南巡一次,至雍祭祀后到安定、北地郡二次,至甘泉后专门到安定郡一次,专程到安定郡一次。如果把他振兵释旅、祭后土、泰山封禅、东海寻仙访道途中的出巡算在内,令人难以想像的是一生政务繁忙、百事缠身的他竟然来过甘肃和宁夏9次。

汉武帝到甘肃和宁夏的比例之高,可谓首屈一指。为什么这么频繁地来到甘肃和宁夏呢?当然是为了视察、为了打匈奴。这位西汉最富神秘色彩的天子之旅,朝野闻名,记述甚多。而我们更喜欢在细枝末节中寻找在正史之外,找到那一个个鲜为人知有传说故事。

甘肃会宁设县源于汉武帝,最早叫祖厉县,其名源自黄河支流祖厉河

今日祖厉河

浑沌的祖厉河从会宁县流过,在靖远县城附近注入黄河。2000多年过去了,当年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已今非昔比。汉武帝西巡并设祖厉县,即使在今人看来,也非一个为设县而设县的简单概念。会宁、靖远自古是“控制三秦西北缴塞之要冲”,这里面蕴含的当然是一种军事的眼光。虽说当年的祖厉县治在何处至今还有争议,但汉武帝西巡却使这一带有了很多传说。

在距靖远县城大约40公里今平川区黄峤乡的打拉式古城附近,我们在一个叫神木头社的地方采访到了一位老人,他向我们讲述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那个与汉武帝有关的传说故事。

“我们这个地方了不得,汉武帝以前都到我们这个地方来过!”老人说。

都说无风不起浪。老人告诉我们,公元前114年,汉武帝西巡到会宁(祖厉)时,听说他们村子南边的山里长出了两个“神木”,酷似人形,一大一小,便前来谒拜神木。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汉武帝谒拜神木,在长出神木的山崖下修了一座叫神木宫的庙。直至解放前这庙还在,但后来因何被拆,神木也不翼而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地方养出来的什么人,从感性的角度来讲,总偏向着那个地方。我们眼前的这位老人亦是。当我们问及他知不知晓神木的下落时,他的回答让我们吃惊:“让陕西神木县的人拿去了!”老人的理论根据是在秦始皇之时,平川一带属北地郡,常有“犯过错误的人流放于此”。而陕西神木县的人“拿走”平川神木也就合乎情理了起来。传说,当然无从考证。但老人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所说的这一切是“真的”,从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帝王在百姓心中的份量。

甘肃会宁设县源于汉武帝,最早叫祖厉县,其名源自黄河支流祖厉河

传说中的点将台

其次,在神木头村附近,我们还听到了有关霍去病和苏武的传说:在离神木头村不远的公路旁,有一座被削去了顶的山包,当地人说那是霍去病当年西征时用过的“点将台”。而在距山包附近一道山梁中间,有一座被拆毁了的庙,当地村民称其为“苏武庙”。在那里,我们看到了遍地青砖碎瓦,以及两块倒下的庞大石碑,只是石碑上的字迹已模糊难辨了。在石碑的附近还有两棵已经死去小碗口般粗细的柏树。村民们说,这柏树已有千年了,现在每逢年节还有人到这里来用刀劈块柏木,拿到家里避邪。我们在柏树的躯干上也看到了刀劈过的痕迹……

另外,我的前同事、兰州晨报记者王文元在会宁白草塬一带采访时,也听到过有关这方面的传说,在那里有一座神秘的田野古堡,城墙高大厚实,却没有城门。究竟是谁修建了这样一座神秘的古堡?没人能说清楚。当地一些文史专家甚至推测这里是汉武帝西巡祖厉时所驻扎的行宫。

传说总是丰富着历史,而传说本身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在史书枯燥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传说鲜活在汉武帝的足迹里。(文/路生)

甘肃会宁设县源于汉武帝,最早叫祖厉县,其名源自黄河支流祖厉河

会宁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来自网络,谢绝其他媒体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