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hu)(公元221年-278年),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士族泰山羊氏,祖父羊续(汉末南阳太守),父亲羊衜((曹魏时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为妻。
羊祜画像
羊祜博学多才、善写文章、长于论辩、仪度潇洒,兖州府、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昭先后征辟(zheng bi 汉代擢用人才的制度)羊祜,羊祜都没有应命,因为和司马氏的姻亲关系,羊祜一直游离在政治集团之外,直至公元255年朝廷征拜羊祜为中书郎,羊祜才走上政坛。羊祜历任给事中、黄门郎、相国从事中郎,晋代魏前,羊祜已成为中领军,统帅领御林军,兼管内外政事。公元266年,司马炎受禅称帝,建立西晋王朝,因为羊祜有扶立之功,被进号为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进爵为候。
司马炎称帝后,积极筹划消灭孙吴政权的战争,公元269年,司马炎加强了对孙吴的军事布置,特意调任羊祜为荆州诸军都督( 当时西晋和孙吴各有一个荆州,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晋吴之间的边界线以荆州为最长,所以这里是灭吴战争的关键地区)。羊祜到任后把精力放在开发荆州上,指导军队戍边和开荒同时进行,同时又兴办教育、安抚百姓,迅速地安定了荆州的社会秩序,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司马炎为表彰他的功绩,下令取消江北所有的都督建置,授予羊祜中郎将的职务,负责指挥汉东江夏地区的全部军队,不久羊祜又被加封为车骑将军。
羊祜根据在荆州多年对东吴经验,上表司马炎伐吴战争必须稳扎稳打,办好水军做好充足物质准备,他的这些建议虽然遭到朝廷大臣们的反对,但是被司马炎采纳。经过多年的准备,公元276年羊祜上表《请伐吴疏》,认为灭吴的条件已经成熟,晋军实力远远超过吴军,而且两年前吴军主帅陆抗病死,吴主孙皓的高压统治使得内部人心涣散、矛盾重重,可以开始灭吴战争。奏疏同样是遭到了朝内其他大臣的反对,权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态度尤为激烈,他们提出西北地区的鲜卑未定,不应该两线作战。公元278年,羊祜染病返回洛阳,但羊祜抱病觐见司马炎,再一次向司马炎陈述了伐吴的主张,认为吴人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不战而胜,同年羊祜病逝于洛阳,临终时又举荐有文武才略的度支尚书杜预接任其职。羊祜死后杜预按羊祜生前的军事部署一举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虽然羊祜没有亲自参加这次战争,但他为规划、准备这场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782年(唐代),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祭奠,其中就包括征南大将军南城侯羊祜。
羊祜典故
不舞之鹤
羊祜家里养了一只鹤,他十分喜欢这只鹤。鹤在吃饱喝足后尽情狂舞,他向客人夸奖鹤是如何有灵性,客人前去观看,鹤因为有生人在场,怎么也不起舞,让客人大失所望,说这是一只不会跳舞的鹤。 后人用不舞之鹤比喻名不副实的人。
羊陆之交
典故出自《晋书·羊祜传》,三国末期,晋遣羊祜伐吴,吴陆抗抵御之,虽相为敌,而彼此讲求德信,故后世称两国将帅身处不同阵营的交情为“羊陆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