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电影《伯德小姐》海报

「美国电影学会(AFI)公布年度十佳电影,《伯德小姐》入选;

《时代》杂志公布2017年度十佳表演:希尔斯·罗南凭《伯德小姐》登顶最佳;

金球奖提名:《伯德小姐》入围最佳音乐/喜剧类电影 希尔斯·罗南入围最佳女主角奖;

《伯德小姐》入选《滚石》杂志评出的2017年度十佳电影;

《伯德小姐》打破烂番茄网站新鲜度记录,成为新鲜度100%最多的电影……」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小镇姑娘

参考消息网12月26日报道《伯德小姐》可以说是一部几乎能让所有八零、九零后女性都感同身受的电影。它并没有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情怀——正如处在和平年代中的我们,看似平和,内心却可能异常敏感和叛逆。越是平静的现实,越能激起想要改变自身的冲动。本片非常纯粹地将故事和人物通过细腻地刻画,将叛逆高中女孩成长到迷茫女青年的过程呈现给观众。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看似平静的生活

一只小小鸟

“Lady Bird是你的本名吗?”

“Lady Bird是我本人给我的名字。”

名字,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代号,是父母给予孩子的美好期望。名字可以是你,但你,却远远地超出了一个名字的宽度。女主角Lady Bird(“伯德小姐”)——她的本名是克里斯蒂娜,“伯德小姐”是她自己给自己的名字。Bird——鸟,微小脆弱,但是却拥有让自己翱翔天空的强大力量,是自由的象征。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伯德小姐

少女时期的母女关系无论怎样都是不平衡的:一个想拥抱,一个想逃离。它是现实和幻想的分水岭,同时也是连接线。知女莫若母,在《伯德小姐》中,母亲这个角色好像永远都是站在上帝的视角,站在现实的岸上想要把飞得太远的风筝收回来。

电影开篇,伯德小姐坐在车里和母亲谈论着自己对于未来选择大学的看法,提到对自由和艺术的向往,而母亲根本连头也懒得回,非常直白甚至很毒舌地将她的一切幻想打破。然后就出现了经典的一幕:女儿在母亲不停的唠叨中解开安全带跳下了车,母亲惊声尖叫。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与母亲同寝

接下来一半的故事情节中,伯德小姐的右臂上都绑着一个粉色绷带的石膏板。这个造型非常有隐喻性:一只被折了翅膀的小鸟,注定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会那么轻松。即使手臂受伤,在整部影片中伯德小姐本人也丝毫没有因此变得畏缩不前。拖着一只骨折的胳膊,她似乎依旧在自己的世界里风生水起。这样的反差,把伯德小姐坚强、独立、乃至叛逆的人物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伯德小姐(左)手臂上的粉色石膏板

母女关系若即若离

伯德小姐的母亲是一位性格要强的医生,父亲因失业而患上抑郁症,家里还有一位脸上穿孔在超市当收银员的“哥特风”哥哥。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至少这是母亲认定的现实;而伯德小姐去纽约学艺术的理想则被视为不切实际。片中有一场母女二人在商场挑选衣物的戏,其画面看似稀疏平常,却将母女二人博弈的关系展现得非常细腻自然。母女二人的“衣品”大为不同,俩人一边挑选一边争吵。从对话来看来,似乎是疏离的人物关系,但紧接着画风一转——找到了一件共同欣赏裙子,俩人又重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女儿和母亲在试衣间门口有段“过招”。妈妈说:“我所希望的,是你能成为最好的自己!”伯德小姐说:“若现在的我已经是最好的我了呢?”这段对话正是全片母女二人关系的核心。父母们永远渴望我们成为最好的样子,但我们是多么害怕成为不了他们期待的样子。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母女试衣间“过招”

《伯德小姐》是好莱坞才女格雷塔·格维希的导演处女作。在此之前,她编剧并主演了电影《弗朗西斯·哈》。格维希擅长以女性视角来讲故事。《伯德小姐》更是完美展现了格维希对青少年成长题材的驾驭能力——尤其是少女心气:在学校话剧排练时遇见令自己心动的男孩,将男孩的名字写在卧室床沿下。这么一个细微的举动却能激起女性观众极大的共鸣,少女时期谁不曾将心仪人物的名字偷偷书写呢?

电影还有一处暖心细节:在不同地点同时看到了那颗星,互不知情,却以对方命名。《伯德小姐》里有无数的浪漫时刻,辉煌而短暂。当情感受到挫败,主角伯德小姐的洒脱更是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如此的鲜活而充满独特魅力。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格维希首次执导长片便展现题材驾驭能力

我叫克里斯蒂娜

如果观众因伯德小姐的故事和自身经历相似而沉浸其中,难免只是一种“感同身受”。但是笔者的几位男性朋友也分享了他们的观影感受。诸多细节将人物支撑起来,鲜活、可爱,甚至难得地真实,整体上塑造得很有力量。在他们看来,伯德小姐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她一直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男友移情别恋?那就另找一个,要还不行,那就自己好好地过。一所学校申请不上?那就试试另一所,再大的困难,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她所做的一切,不一定是别人喜欢的。在现实、长辈和朋友的影响下,她对自己的选择有过迟疑。但是,无论是好是坏,成长不就是喜忧参半吗?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情感受到挫败

电影巧妙截取了小家庭少女成长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细节,视觉语言也充分显露出人物成长的痕迹:把窗沿上的名字划掉写上另一位。时间流逝却也显出细腻的美,完整的人。从整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主动去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的。“伯德小姐”并不是面目模糊的大众一分子,即使有着能让大多数女性感同身受的经历,她仍是一个全新的,有着独立人格和完全吸引力的人。

同样是讲述少年成长史,不同于《伯德小姐》关注成长本身,理查德·林克莱特导演的《少年时代》更多展现了导演独特的时间美学。如果《伯德小姐》是由内到外的蝶变,《少年时代》是由外及内的方式来讲述成长,周围的变化影响并改变人物。后者是被动观望者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偏客观的。

《伯德小姐》:赐我最好的名字,让我逃离你的世界

伯德小姐寻梦纽约

当伯德小姐终于如愿以偿到达纽约,开始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她却瞬间被迷茫、混乱,看似自由的无知所捆绑。此时,别人问起她的名字,她却说:“我叫克里斯蒂娜。”告别了伯德小姐,便也告别了小镇单纯美好、肆无忌惮的生活。重新叫回父母给的名字,似乎是她成功逃离枷锁后,最让自己感到安心的事吧。望着天空,她依旧记着初恋时的那颗星,而自己却再也回不去那个美好的错误了。

青春有时就是如此。女孩也好,男孩也罢,总是在逃离和拉扯中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独立。改变是必然——不变的是,每个人都带着名字所给予的希望,继续向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