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合纵对连横,弱者必输于强者的较量

自苏秦在赵国成功拜受相印之后,纵横家陆续登上战国的历史舞台,开启了七国之间壁垒分明的对攻,主要是秦国针对六国的连横以及六国针对秦国的合纵,最终这些辩士用三寸不烂之舌主宰了战国时代的形势。

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这个东周人在落魄之中发奋读书,获得了揣摩之真谛,几经辗转后到达燕国。他在燕国获得资助后到达赵国,以秦国的巨大威胁为由,说服赵肃侯联合诸侯共同对抗秦国,之后在赵国的资助下周游列国,成功地将韩、魏、齐、楚纳入到联盟之中,形成了战国的第一次合纵。

合纵对连横,弱者必输于强者的较量

苏秦剧照

合纵产生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开始展现了蓬勃的上升势头,对韩、赵、魏三家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尤其是魏国损失惨重。燕国迫于赵、齐两国的威胁,很想加入到这个体系中以免受两国的侵害。楚国则面对秦国的潜在威胁,因为秦国有占据巴蜀之心,从而对楚国形成顺流而下的战略进攻优势。因而,苏秦在以秦国为假想敌之后,成功地将六国组织起来,建立了脆弱的合纵联盟,并遏制了秦国十五年。

合纵的成功源自各国对秦国威胁的担忧,将秦国作为共同的假想敌,又以各国维持现状作为前提,所以对秦国产生威胁的同时,也对各国造成极大束缚。这种束缚极大限制强国的欲望,也很难平衡各国的利益,最后合纵形成了一张脆弱的蜘蛛网,几次成功又几次失败。如苏秦忽悠燕王造成燕国内乱,齐国则趁火打劫,从而使燕国与齐国之间形成死仇;又如秦昭王和齐湣王时期,秦、齐两国实力强大,两国国君都短暂称帝并形成东西二帝的局面,而各国调转枪口,产生了五国合纵伐齐的事件,差点灭亡齐国。

合纵对连横,弱者必输于强者的较量

不过,六国的合纵对秦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所以产生了以张仪为代表的连横辩士。连横就比合纵要简单多了,虽说都是联盟,但是张仪主张秦国尽可能多地与诸侯联盟以拆散六国合纵。连横最成功的典型的案例是张仪欺楚事件。张仪先是许诺给楚怀王六百里土地以促成秦、楚两国联盟,回到秦国就装病;楚怀王在苦等后觉得楚、齐两国关系没有断利索才拿不到地,就派人大骂齐王,导致齐、楚联盟彻底破裂;然后,张仪出面告诉楚国使者,只是将自己封地里的六里地给楚国;楚怀王愤怒之下率军攻打秦国,结果一败涂地。

不过,最终真正对六国合纵伤害最大是范雎的出现。范雎针对秦国当时的政策,建议变四处出兵的政策为“远交近攻”的战略,蚕食与秦国接壤的国家,结交与秦国较远的国家,形象点说就是,能夺取多少邻国领土就夺多少并成功进行统治。这种政策分化了东方六国合纵抗秦的决心,缓解了秦国的外部压力;秦国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有效地实施开疆拓土的军事行动,壮大了秦国实力。而东方六国之间仍然因短期的利益相互攻打。如秦赵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精壮士兵死于长平就趁火打劫,却被赵国打得割地求和。

合纵对连横,弱者必输于强者的较量

合纵本质上是一群弱国联合起来对抗强国,然而又限制了这些弱国的扩张野心,属于典型的损己利人,这种联盟对弱国有利、对强国不利。连横本质上是强国拉拢弱国一起削弱对其他国家,要比合纵简单多了且很好操作,属于典型的损人利己,这种联盟对强国有利且跟着强国的弱国不吃亏。因此,在范雎提出远交近攻之后,秦国果断转变方向,而齐国、燕国在经历六国内部的龌龊之后就很少掺和合纵之事。合纵与连横斗争的结果是秦国的连横胜出,秦国在自身强大的基础上,成功瓦解了六国的联合,持续性地削弱接壤的韩、赵、魏、楚四国的势力,成功地笑到了最后。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