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康熙爷回东北——清·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疏白》之
●第三十三天 三月十七日(1682年4 月24日) 晴
驻跸库鲁(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辽河源镇顾家沟一带,具体地点有待商榷)
今天,康熙爷行围前颁发上谕说:时值暮春,正是禽兽们孕育时节,行围狩猎时禁射母鹿。一道上谕,足见康熙爷仁民爱物的天子情怀。康熙爷再射猎三只老虎。
今天,翻山越岭达十余座,山岭高矮呼应,或大或小,都被浓密的老树掩映着,连冈蔽涧,浑然一体,勒马站在高岗处,回首遥望,暮云千里,群山交错,不知来处。
是日,康熙爷奏太皇太后、皇太后书曰:“十三日曾有笺奏,奉达慈听。巡狩东行,皆平山巨泽,日间行五、六十里,今至布尔哈扎色地方。专此恭请万安。”
●旁白
此篇很简,但记述了康熙爷的理政仁爱思想。看到当地野鹿众多,且进入春季繁育季节,特意颁旨“围中禁射牝鹿”,细微之处,可见康熙爷仁爱之心是流淌在日常的,无“秀”之感。同时,通过《清实录》记载,康熙爷当日又猎获3只老虎。而康熙爷整日的行程,基本在今西丰县东北部穿行。由前两日的自西丰东部房木镇至城郊东的更刻镇,一路行围射殪8只老虎来看,300年前的西丰境内盛京围场是东北虎的天堂。
当日,康熙爷驻跸在库鲁地方。库鲁(伦)是满语“库鲁(伦)讷窝集”的缩写,汉语谓之长山岭,或称长岭,今指磐石、伊通、东丰和东辽四县交界之处的大寒葱顶、小寒葱顶两山。明末,长岭是叶赫部与建州部的分界线,也是松花江水系和辽河水系的分水岭。大、小寒葱顶之间的狭窄地带,是跨越长岭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612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征服乌拉后,专门在小寒葱顶上构筑木城,建立了重要的“隘口”,以威慑叶赫。
寒葱顶山得名于清末宣统(1908)年间。时有官府打猎的人们,在此山发现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近似杨树叶形状,长约12公分,宽约8公分,4至6叶,有茎,中空,直径约1公分,外皮厚(绿色),表皮网状褐色,开粉白色小花,多籽,株高50公分,茎叶有辣味,即可食又可药用,食为上等佳菜,药用则辛温解表通窍。因早春顶寒而生,故称为“寒葱”。奇就奇在,此植物只生在此山,故更此山“长岭”为“寒葱顶山”。沿用至今。大寒葱顶在东北,小寒葱顶在西南。
寒葱图
根据高士奇的“所过山岭十余”日记描写,康熙爷自更刻镇出发北上,走的是山路,而非沟域。故翻过一道岗又是一道岗,直奔东辽河源而去。
东辽河,汉代称南苏水,明代称艾河,清代称赫尔苏、克尔素河,民国后才称东辽河。其发源地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区东南部东辽县辽河源镇福安村小葱顶子山海拔417米的半山坡上,此坡有一眼泉水,名为五龙泉,后人称为“辽河掌”
辽河掌
辽河源头的“五龙泉”、“辽河掌”之名,据说都和康熙帝此次东巡有关。相传,康熙爷东巡行围打猎,日近晌午,随身携带的水早喝没了,他尾追一头健硕的梅花鹿,不忍放弃,跟着鹿就冲向山坡,随手一箭,射中了梅花鹿的屁股,受伤的梅花鹿一惊,快速前冲,康熙爷率人在后面追,眼见着那伤鹿速度慢了下来,康熙爷一勒马缰绳,眨眼功夫,梅花鹿不见了,眼前倒出现一棵老榆树。康熙爷下得马来,站在树下歇口气,但听有“咕咕”流水声,四下一撒摸,见树下涌出一汪清泉。康熙爷心想,难不成是鹿神知道朕口渴了,引朕来此?便俯下身去,一手杵地,一手用随身的水壶舀水来喝。,水入口中,甘甜润喉,只觉精神倍增。在这荒山野岭,能有一泓清泉,以解路人、猎人之渴,真是福地啊。康熙爷俯瞰四野,群山起伏,回头对跟随的高士奇说:“江山无限,朕今过此,人烟寂寥。天下太平,若干年后,必是富庶人间啊!”高士奇何等人也,知这是皇上要留下印迹啊。略一思索,回说:“五龙泉!”康熙爷哈哈大笑,随行康熙爷左右的比利时人南怀仁摸着脑袋,愣愣地看着高士奇。高士奇左手牵马,向南怀仁晃了晃打开的右手。“哦!”老外都明白了。从此,康熙爷在小葱顶子山半山坡上留下一个“五龙泉”的传说就在当地流传下来。而说康熙爷喝了泉水直呼:“辽河掌,清泉神也”。这应该是当代全域旅游经济大发展后,人们把康熙爷东巡的故事回炉后,根据需要再创作、再演绎罢了。怎么着,康熙爷那会,还没有“辽河”一词,当时这河叫“赫尔苏河”、或“克尔素河”。
至于“库鲁地方”和“布尔哈扎色地方”对着现如今哪里?目前网上有“在今东辽县辽源河镇稍北‘顾家沟一带’”之说。具体是哪里还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