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有一位少将为国殉难,安葬在印度。因为当地政府的漠视,陵园30多年无人管理。华侨捐献400万卢比,准备重修陵园,却遭到当地百姓阻止,华侨被迫找印军准将帮忙。
1941年,日军因为北上苏联受阻,决心南下,发动了“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意味着日本对美国正式宣战,和美国开始争夺太平洋霸权,妄图控制整个东南亚地区。1942年,日军对缅甸悍然发动进攻,英国向国民政府求援。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组建,并正式开赴缅甸、印度一带,同盟友共同抵御日军。在3年多的浴血奋战中,中国远征军积极对日作战,遏制了日军在东南亚地区的侵略步伐,保障了滇缅公路的通畅。
在血战中,中国远征军涌现出许多英烈,比如戴安澜、洪行、凌则民、柳树人、闵季连、胡义宾、李竹林、陈范、张剑虹、李颐、覃子斌等将军。他们为了民族抗日大业,为国捐躯,壮烈殉国。
大多远征军烈士的遗骸,被安葬回国内,落叶归根。还有许多远征军烈士埋骨他乡,遗骸至今还留在缅甸、印度等地,陵墓没有得到妥善照顾。在野人山撤离后,新22师、新38师分头撤退到印度,在印度兰姆伽地区会合,组成了中国驻印军。
后来,从中国又调来许多军队,在兰姆伽训练中心接受训练。中国驻印军各兵种集结,拥有了炮兵、战车兵、工兵等兵种,在第二次入缅作战时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兰伽镇就有一座中国远征军烈士公墓,里面安葬了200多人,大多都是无名碑,仅有40多座墓有名字。这些远征军烈士牺牲在异国他乡,为了祖国的抗日大业马革裹尸,客死异乡。
在40多位有名字的烈士中,其中一人是国民党少将唐铁成,也是兰伽公墓中已知军衔最高的一位。唐铁成,1905年出生在湖南永州,青年时期参加同盟会。黄埔军校成立后,唐铁成进入黄埔学习,毕业于黄埔6期。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唐铁成去往美国留学,主要攻读战车专业。等到他归国后,被任命为新编5军22师参谋长,率部参加了长沙会战。1943年唐铁成接受命令,奔赴印度,担任了中国远征军驻印军战车训练班副主任。
1944年7月,唐铁成在兰姆伽壮烈牺牲,被安葬在兰伽远征军公墓。在远征军还在印度时,印度还派人专门管理兰伽公墓。等到抗战胜利后,远征军部队归国,这里就无人管理,彻底荒凉了。
30多年的时光,兰伽公墓无人管理,墓开始塌了,墓碑被推倒。1973年,一位名叫张其勇的华侨,听说了兰伽公墓,带着家人前来祭扫。张其勇来到陵园后,看到公墓内的情况,为公墓内的“惨状”忍不住落泪。
张其勇立马找到华侨团体,向在缅华侨筹款,准备修缮兰伽公墓。张其勇发出倡议后,在缅华侨纷纷响应,很快募集到400多万卢比的修缮费用。修缮费用募集齐了,张其勇开始组织人员去往兰伽公墓,进行公墓修缮工作。
没想到这样的义举,却有人从中阻挠,这些人就是兰伽部分当地人。这些当地人不感念远征军的功绩,反而想着勒索工程队,不然就要阻止修缮工作。当地人就堵在陵园门口,不让工程队车辆进入,伸手就要钱。
第一次拦门,张其勇给了,当地人却不知悔改,得寸进尺。眼看修缮工作缓慢,张其勇等华侨只好找到一名印军准将,请准将帮忙。在印军准将的帮助下,这些拦门的当地人被赶走,公墓修缮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8个多月时间的修缮,兰伽公墓焕然一新,重建后的公墓占地600多平米,新建了亭台、灵堂等建筑,以供后人祭拜。道路两侧栽种了24颗柏树,象征了烈士们万古长青的精神,英灵们也有了安息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