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煎堆补天,自古有之,泉州保留了很多唐宋遗风。古人称为“煎䭔”,这个“䭔”字,就是一种面食,从古代中原一路驰骋而来。
中原人不再食“䭔”的时候,泉州人有很多“䭔”可食,“麦䭔”、“蚝䭔”、“猪油䭔”、“满煎䭔”......,当然,这个“䭔”字实在难懂,于是就简化成了同音字“堆”。
农耕时代,靠天吃饭,春夏之交,天不赏脸,老是下雨,于是便有了在端午煎堆补天的习俗,祈求老天爷给点阳光,让农作物有个好收成。
而煎堆,煎的就是面食“䭔”。泉州人有中原的血统,血液里流淌的都是麦穗,即使是在以水稻为主食的南方,祖宗们依然在重要节日里用面食来祭祀。
端午祭祀,谁都知道要把粽子投江以缅怀我们伟大的诗人屈原,早些时候的泉州人,除了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外,还会将麦堆也一起投入江中,这就是泉州特有的民俗“投堆”。
当然,“投堆”风俗已了无踪迹,但可见煎麦堆是泉州端午补天祭祀的一项重要食物。
今天我们就来煎麦堆,虽然端午已经过了两天,但晨起,我依然想吃这道美味。
准备食材:中筋面粉50g、糯米粉25g、糖20g、鸡蛋1个、清水80ml。
面粉和糯米粉的比例是三比一,糖根据各人的口味添加,今天做的是一两人份,如果是祭祀的话,那就按照这个比例增加分量。
操作过程:
1、把所有材料都放进一个大碗里。
2、加入清水,搅拌均匀。
3、搅成糊状,不要存有颗粒。
4、不粘锅倒入适量的油。
5、把面糊倒进锅里,要中火,温度不能太高,我用的是电磁炉,温度调到1400度,这个要看各人电磁炉的脾气哦。
如果是用气烧,那得是中火。
温度太高面糊很容易焦,温度太低,麦堆太软也不成型。
6、翻面,一分钟起锅。
是不是超级简单?前后不超过15分钟,一碟非常美味的煎麦堆就做成了,今天做的不是祭祀用,量少,只能打牙祭。
麦堆因为加上了糯米粉,所以口感会很软糯,淡淡的甜,它的功能不局限于端午祭祀补天,它适合随时登上你的餐桌,你什么时候想吃,什么时候可以做。
你可以热一杯牛奶,把麦堆当成早餐;你也可以泡一壶茶,把麦堆当成茶配。
麦堆钻进了你的生活,钻进了你的记忆深处,无论你走到哪里,你都会记住,老家泉州过端午,一定要煎堆补天!
这里是“草草啖盐说蜜”,图文原创,力求给大伙呈现原汁原味的地方美食。原创不易,拒绝盗文盗图,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