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情系万家,信达天下”,中国邮政一直都在身边,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但很少有人知道,作为世界邮政排名第2,世界500强第105位的中国邮政的信息化建设历程也很长。3月13日“2016云栖奖”获奖者采访时,谈到这些历程,中国邮政集团信息技术局总经理石纯斌如数家珍:“中国邮政集团信息技术局已经成立近20年,承担着中国邮政集团信息化工作。与邮政业务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历经‘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全到好’三个阶段的信息化建设。”

<video src="https://cloud.video.taobao.com/play/u/2738073042/p/1/e/6/t/1/56253076.mp4%20"></video>

**

有目共睹的高速发展也为中国邮政主营的快递业务带来了超预期的发展机会。当然,对信息系统的挑战也超乎想象。

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石纯斌对云栖社区记者表示:“中国邮政业务体量的飞速发展,我们在2015年时曾预测2020年业务旺季峰值业务量或者可以达到5000万件,没有想到的是,2016年旺季峰值业务量已经达到每日3000-4000万件,即使最保守的估计,2017年旺季峰值业务量每日4000-5000万件。如此评估,5000万件的业务量时,包含查询、数据读写操作等信息处理至少要几十亿次。传统架构要应对这样的高并发、高吞吐能力势必会遇到瓶颈。面对这样的业务预警,信息系统的规划要如何来做?”

事实上,这样重要的规划与技术选型,在石纯斌看来,中国邮政集团信息技术局已经历了两次。

第一次是1998-2005年,技术支撑业务快速发展的阶段。邮政业务成立之初,信息系统也是从无到有来建立。首要任务是实现覆盖全国的邮政综合计算机网络。作为中国邮政的内部网,1998年启动的邮政综合网规模庞大,覆盖集团、省、市、县,以及支局网点等各级邮政机构,是邮政生产的中枢神经网络。而后,随着储蓄、电子汇款、速递、报刊、集邮等业务的快速发展,中国邮政建立了生产、分拣、转运、运输、投递、管控等基于传统架构的几十个支撑系统。邮政信息化实现了“从无到有”,满足了“生产经营”的需要。

第二次是2006-2014年,业务与技术相融合的阶段。随着更多系统上线,中国邮政集团需要加强企业管理,为此建立了如客户管理、客户服务、人力资源、财务、oa等一系列管理系统。系统之间通过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即企业服务总线)模式实现互联互通。邮政信息化实现了“从有到全”,基本实现了生产、经营、管理全面覆盖,满足了“企业管理”的需要。

时间推进到2015年。“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已经成为业内共识。面对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中国邮政确立了主动拥抱互联网,以互联网思维来谋划邮政的转型升级,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以信息化引领科技兴邮”战略规划。事实上,多年高速发展下来,“烟囱式”垂直系统已经越来越多,仅通过esb实现的互联互通也已不堪重负,濒临失衡。所以中国邮政制定了集团信息化规划,在全面分析中国邮政信息化现状基础上,梳理核心业务流程,并对架构、数据、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it治理体系提出解决方案,强化顶层设计与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应用数据的价值,目标是满足“用户”的需要,推进邮政信息化“从全到好”转型升级。

石纯斌表示:“站在今天来看,从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到满足企业管理,再到今天满足用户需要,中国邮政it规划之路是很清晰的三个阶段。新阶段就是对传统邮政的大变革,集团对信息化结果期待值很高,我们的担子也比较重。第一个项目是erp,比较顺利,而2015年启动的第二个项目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却仅论证就用了1年多的时间。”

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图:中国邮政新一代业务信息平台的演进方向

论证什么?“中国邮政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已经在传统it架构方面积累了20年的经验,培养的大批信息化人才,形成了基于传统的技术堆栈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技巧。目前看来传统it架构已难以满足海量业务数据处理和信息化创新引领的需要,但要从传统架构迁移到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上,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要面临很多技术问题以及风险。所以我们首先要讨论的就是为什么要上云?”中国邮政集团信息技术局多次与市场部、邮务局、网运部、信建部、国际部、速递物流公司、邮政院等相关部门,以及北京、陕西、广东、黑龙江等省信息技术局的专家进行研讨,并对dhl、联邦快递、德邦、顺丰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

与此同时,中国邮政邮寄业务旺季峰值业务量已经是平时的5倍,有时甚至可以达到7-8倍。而传统架构已经疲态尽显:

全流程数据化和对外开放会增加几十到几千倍的访问量突破访问接入层的处理能力极限;

旺季日峰值4000-5000万邮件和复杂的业务处理过程,突破应用层的承载能力;

几十亿次/天的数据操作,8tb/天增量数据突破传统数据库的处理能力极限。

“如果为了满足峰值业务需求而进行设备采购,淡季则必然会存在资源浪费。除此以外,还有多系统的运维压力,esb已经不堪重负,数据互联互通新需求等。而从大环境来看,2015年的云计算产品与方案已经比较成熟。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中国邮政下决定上云,走云化路线。接下来就需要严谨的论证,适合中国邮政的云化之路要怎么来走?”石纯斌对云栖社区记者表示。

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图:基于互联网的业务经验和关键技术的打造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

按照常规模式,应该是从外围应用到核心系统。这样既留出充足的设计与优化时间,也更加适应团队技术来学习和转型。中国邮政最初也曾考虑:从iaas层开始,让“基础设施飘起来”,然后再核心系统paas化。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极限的挑战来的更早。时间上,已经不允许分阶段来走。那么,互联网的分布式架构是否可以直接用在核心系统中?

为此,信息技术局还特别到京东、圆通、德邦、菜鸟物流进行实地调研。经过1年多的研究后,中国邮政信息技术局制定了“三新三化一目标”信息化建设方针,启动了“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建设。

三新:把握“新趋势”(信息化发展)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驱动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变,中国邮政提出了“信息化引领的科技兴邮战略”;开拓“新思维”(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引领邮政信息化发展;应用“新技术”,重点加大soa、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先进技术群的探索研究;

三化:计算资源“内云化”,建立邮政信息资源私有云,改变“竖井”式的it资源管理模式,实现硬件资源、运行平台和应用软件等it资源的集中共享与动态调度;信息系统“平台化”,运用平台化的理念整合原有分散、孤立的信息系统,消除信息孤岛,实现邮政主体业务应用的有效融合和信息共享;软件开发“敏捷化”,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迭代、循序渐进的敏捷化软件开发体系,不断的去交付新的软件特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通过公开招标,阿里云凭借覆盖iaas、paas层面的丰富产品与良好的技术生态,以及历经淘宝、菜鸟多次“双11”流量峰值的实战考验的技术底蕴,成为中国邮政的私有云平台建设合作伙伴。

预计2017年5月底“新一代寄递业务平台”首期上线,后端架构的技术变迁用户完全不会感知到,体验却会有极大提升,新界面、新业务流程、更为友好的感知、图形化路由展现,充分体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理念。

项目还在冲刺,但沉淀却已留下。

“厚平台+薄应用”的总体设计,新一代寄递业务平台已将更多业务逻辑解耦,分解为若干为服务部署到更多应用中心,落地soa理念。今后平台的能力将开放给更多省级公司,通过适当培训即可快速组装各自的服务,以满足区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通过验证客户反馈效果较好的服务,中国邮政也会标准化,成为全国通用的产品。

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图:新一代寄递业务信息平台特点

“这样既保持了平台统一性,也更好适应全端对客户的灵活性服务,进而还实现了新产品的全国迅速推广。”在石纯斌看来,传统模式是业务与系统紧耦合,而分布式系统是将业务逻辑解耦开,变成系列短小的,独立的功能模块。对中国邮政而言,如此重大的技术路线的转变,直接带来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以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产品之外,阿里云不仅有多位专家参与到设计中,提供了测试和优化合作,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包含业务、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帮助邮政的技术团队迅速掌握分布式架构的技术以及运维经验。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云计算的分布式框架对设计、开发、管理、运维等都与传统架构不同,对原有团队的学习和成长,新人才的引入和培养都是极大的挑战。在项目中锻炼邮政的精英团队,用平台技术发展吸引高端人才,才是最好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方式。

中国邮政在十三五期间明确提出“信息化引领的科技兴邮战略”。高新技术与中国邮政的密切结合,不止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有基于图形识别的智能化分析,在网络调度方面的机器学习,以及用机器自动化取代手工操作,既提升效果,又减少成本。无人机、机器人也计划今年引进。相信技术与邮政的结合,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将会为中国邮政建成世界一流邮政企业提供新的动力,也会为中国的物流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

写在最后:

在3月29日的云栖大会深圳峰会上,云栖联盟和第一财经联合发布2016云栖奖名单,评选出九大“新技术时代影响中国的决策者”。九位获奖者如何将云计算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的深层变革?为此,我们分别采访了他们,希望展示出深耕dt时代的丰富图景。

【深度】2020年业务峰值提前3年出现,中国邮政上云实战经验谈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0">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0</a>

【深度】中信集团张波:信息化已经过去,数字化刚刚到来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1">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1</a>

【深度】一条已经坚持了10年原则,是否能适应波司登“新零售”征程?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2">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22</a>

【深度】小硅片与大数据的结合——协鑫光伏的新制造之路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11">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11</a>

【深度】特步cio唐坤军:特步上云,最难的地方是组织流程的调整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7">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7</a>

【深度】饿了么四次技术进化的曲折路,记访谈张雪峰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4">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04</a>

【深度】金鑫:基因应用现状解析及华大基因的数据平台架构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1">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1</a>

【深度】丁国祥:吉利的数字化转型从云上起步

<a href="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2">https://yq.aliyun.com/articles/72832</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