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勋复辟不孤立,有这些所谓名人支持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黎元洪在张勋的威逼下,不得不解散国会。就在解散国会的第二天即6月14日下午3时,张勋偕同李经羲、张镇芳、段芝贵、雷震春等乘专车到北京。前门车站到南河沿张宅,沿途用黄土铺在地上,军警夹道警戒,并分段布置辫子军的步哨和岗位,城楼上和墙上都站有全副武装的兵士。这是以前皇帝出巡的气派。张勋的汽车所经路线,先派马队驱逐行人,东城和西城的交通断绝达4小时之久。

张勋一进京,便提出解散国会以外的解决时局办法五条:

一、组织责任内阁,以李经羲为总理;

二、召集宪法会议;

三、改良国会规制,减少议员名额;

四、赦免政治旧犯;

五、摒退公府佥壬。

张勋复辟不孤立,有这些所谓名人支持

张勋影视形象

此时,黎元洪已经彻底失去抵抗力,只能在条文上亲笔批明:“交院分别办理”。张勋还不知足,提出要扩编辫子军20营,以增加自身的军事力量,黎大总统也只能一概照准。黎元洪也是聪明人,他可以和段祺瑞这样的人耍横,因为他知道段要面子,不会做过格的事,可是,他真不敢惹张勋,因为这位辫帅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16日,张勋头戴红顶花翎,偕同定武军四个统领乘汽车到神武门,换乘肩舆到清宫,由清室内务府总管世续导入养心殿,谒见溥仪。张勋行跪拜大礼,自称“奴才恭叩圣安”。溥仪赐坐,赏以紫禁城骑马,四个皇妃也都到养心殿来和他接谈。溥仪赐宴,并赏以古磁及名画多件。接着又到东交民巷遍访各国公使,日本林公使设宴予以招待。

督军团虽然在内阁问题上反对张勋,但是取消独立的条件总算履行了。倪嗣冲、赵倜、曹锟、陈树藩、李长泰于19日宣布取消独立,张作霖、杨善德、阎锡山、张怀芝于20日取消独立,许兰洲、张敬尧于21日取消独立,李厚基、张广建于22日取消独立,天津总参谋处于21日宣布撤销。

很快,张勋暴露出政治方面的弱智。在准备很不充分,各方面意见还不统一,一片狼藉的政治局面下,居然公然举行复辟。30日傍晚,张勋偕复辟派陈宝琛、刘延琛两人偷偷溜进清宫,举行了一次“御前会议”,为复辟做准备。

1917年7月1日早晨,民国史上最滑稽的一幕大戏上演了。张勋、康有为、瞿鸿禨、王士珍、江朝宗、吴炳湘、陈光远、刘廷琛、沈曾植、劳乃宣、阮忠枢、顾瑗、万绳栻等数十人合辞上奏,请清逊帝溥仪复辟登基。溥仪在养心殿召见诸人,这些人匍匐在地,行三拜九叩大礼。张勋下去之后,陆续有成批的人来给溥仪磕头,有的谢恩,有的连请安带谢恩。后来奏事太监拿了一堆已写好的“上谕”,溥仪一气下了七道“上谕”。

复辟宣布后,即改五色旗为黄龙旗,官制仍照宣统元年官制。即日以上谕封黎元洪为一等公;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袁大化、张镇芳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张镇芳度支部尚书,朱家宝为民政部尚书,雷震春为陆军部尚书,王士珍参谋部大臣,徐世昌弼德院院长,康有为副院长。加授张勋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留京办事。7月1日傍晚,总统府仍然飘扬着五色旗(当时民国的国旗),这是当时北京城内仅有的一面国旗。

黎元洪被张勋赶离北京后,立刻排出密使覃寿衡奔赴天津,面见段祺瑞,表示愿意和老段和解,共同反对并讨伐张勋复辟行为。段祺瑞一来也对张勋不满;二来,他确实不支持帝制;三来,考虑到毕竟黎元洪还是总统的身份,这面大旗还是有用的。于是,他接见了黎的密使,也接受了黎的命令。

张勋复辟不孤立,有这些所谓名人支持

再造共和的段祺瑞

段受命出山后,立即部署一切,决定就近取材,从河北省京畿附近找军队,目标是驻马厂的第8师长李长泰部和驻廊坊的第16混成旅冯玉祥部,以这两支部队作为讨逆军的基本武力。同时,段祺瑞还和在保定的直隶督军曹锟连络,对曹锟则许以未来副总统。曹锟正因为复辟后张勋把他降为直隶巡抚,由张勋自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而大感不快,所以他也答应参加讨伐张勋。

军事行动正在准备的时候,全国对复辟的声讨之声此起彼伏。7月2日,就职不到10天的内阁总理李经羲化装为运煤工人,由北京逃往天津,不愿意为复辟政府出力。要知道,李总理是李鸿章的侄子,他的出逃对张勋的影响非常大。7月3日,程壁光与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在上海联名通电讨伐复辟。同日。冯国璋在南京召集军事会议,调集军队,反对复辟。张勋的老同事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亦于7月4日发表通电,明确反对复辟,反对帝制,反对张勋。

张勋复辟不孤立,有这些所谓名人支持

逃跑总理李经羲

讨逆的军事行动于1917年7月7日开始,12日即告结束,前后一共不过6天,中间还有4天顿兵不进,也就是说真刀真枪的战事只有2天。

6日,讨逆军西路曹锟第3师各部集中芦沟桥,东路段芝贵率李长泰第8师,冯玉祥第16混成旅由廊房开进到黄村。在丰台的辫子军陷于腹背受敌的情势,张勋命令辫子军破坏丰台铁路以阻止讨逆军前进。但这个举动惹恼了老外,人家不许张勋这么做,并派兵保护铁路,张勋只好作罢。

张勋率领进京的辫子军只有5000多人,作为威吓总统的力量是够了,但真打仗就不够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张勋只好让非辫子军打头阵,辫子军则押后督战。结果,这些原本属于北洋系统的军队,遇到老战友和老袍泽后,集体反水,倒向段祺瑞的讨逆军。驻南苑的第11师李奎元旅和第12师刘佩荣旅也乘势将枪口对准辫子军。之后的战事,基本可以用“摧枯拉朽、势如破竹”来形容,张勋和他的辫子军,面对讨逆军的攻势,毫无还手之力。

到这个时候,张勋也知道复辟其实已经失败了,但他希望通过外交谈判,让自己可以带着辫子军退回老巢徐州,继续做长江巡阅使。当段祺瑞通过外交团向张勋提出解决时局的4项办法后,张竟用四句歌谣来作答复:“我不离兵,兵不离械,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

见张勋如此执迷不悟,7月9日起,讨逆军联合近畿的北洋军,兵临北京城下。第1师在安定门、广渠门、朝阳门外,第13师在西直门外,第11师的一部分在永定门外,第3师、第12师的的一部在彰仪门外,第11、12两师的另一部在西苑,对北京采取了大包围。

就在这时,又传来辫子军徐州老巢的消息:张勋手下大将、留守徐州的张文生率领定武军64营通电投降,不战而屈。张文生是沛县人,与丰市的李厚基同为苏北籍的北洋军阀。定武军在徐州投降后,头上的辫子都完全剪光,他们投降使得在北京的辫子军更感绝望。

此时的张勋,真正意识到了什么叫众叛亲离。为了避免被俘的尴尬局面,他不得不逃到荷兰大使馆,暂时躲开了讨逆军的搜捕。

溥仪退位后,张勋被民国政府通缉,逃到天津租界做起了寓公,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他所一手导演的复辟丑剧,也以最后全面失败告终。

参考资料:

1.董尧:《北洋风云人物之张勋》

2.《徐州文史资料》

3. 蔡东藩:《北洋通俗演义》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