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上世纪的好莱坞经典动作片,首推当年的史泰龙、施瓦辛格,对当年的动作巨星们来说,那是一个全面开花、百家争鸣的“最好的时代”。大家耳熟能详的《洛奇》、《第一滴血》、《终结者》、《魔鬼司令》系列,都是当年最耳熟能详的作品。此外,《碟中谍》、《黑衣人》、《虎胆龙威》系列,以及《偷天换日》、《盗火线》、《勇闯夺命岛》、《真实的谎言》等作品依然堪称经典。
然而,令我最记忆犹新的,还是当时尚属人气明星的威尔·史密斯与老戏骨吉恩·哈克曼,共同演绎出演的那部经典“双雄戏”——《国家公敌》。这部1998年上映的作品,之所以被影迷们反复提及,想来也是因为《国家公敌》堪称那个“星光璀璨”的时代,最具观看价值的“全要素、有新意”式惊悚动作娱乐大片。
不管是“娱乐至死”的好莱坞大爽片,还是具有超前思维的一代经典,当年拍开创国家安全片先河的《国家公敌》时,托尼·斯科特无时不刻流露出来的那种才华横溢的天赋与精准纯熟的技艺,与后来专心混美剧圈、凭借《傲骨贤妻》怒刷存在感比起来,简直是判若两人。
除了剧情设计和紧张刺激的节奏把控之外,本片离不开好莱坞最热衷的“国家阴谋论”。先不论是误打误撞还是准确预测,主打无孔不入的监听监控的《国家公敌》,和十多年后的斯诺登和棱镜门,其相似程度足够令人窒息。片中,那个戴眼镜的技术员,是不是与斯诺登有几分神似呢?
《国家公敌》看起来很写实,却带有很强的戏剧性,这是一个值得玩味的地方。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隐私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或许他们还依然固执的认为,监听监视手段都是针对苏联人,实际上对美国情报机构来说,国内还是国外、敌人还是公民,都能“一视同仁”。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家公敌》优秀的代入感与呈现性,以及不渲染情绪、专注于故事的点到即止上,其实比那部故作深沉、充满隐喻、晦涩难懂的《1984》要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国家公敌》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当一个人对抗一个武装到牙齿的国家机器,超现实主义带来的戏剧性,一下子成功的抓住观众的眼球。除了题材选得准确、新颖之外,本片的节奏控制、剧情设计、剪辑风格,几乎打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平,不管是头一次看,还是再次回味,都不由自主的被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紧张刺激的氛围深深吸引住,这便是本片充分发挥了电影这门综合艺术的独特魅力所在。
作为好莱坞标准化生产线制造的影视作品,《国家公敌》自然不能免俗。在神出鬼没的资深探员帮助下,史密斯又夺回了自己的生活,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场面与电视中隔空对话的桥段尤为感人。
然而,本片并未戛然而止,电视上,一位议员的话似乎有意无意升华了本片的主题,他说:“没有什么隐私权可言,只有自己的思想才称得上隐私了”。
然而,他或许没有注意到,西方媒体的无孔不入早已控制了很多美国普通人的心智,当电影中略显玄幻的高科技手段变成现实,当思想隐私都变得不那么重要,“黑洞”才刚开始露出它凶煞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