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回答了关于管理体系认证的课后基础练习的第一章

今年5月,考试的简答题有原题课后练习,所以一个接一个地组织各章的简答题,希望能帮助广大的考试朋友。

1-1 什么是管理?它的属性是什么?

答:管理是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规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活动,协调一切可用资源的过程,以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和有针对性的过程。其中: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是管理的必要条件;实现目标是管理的根本目标;协调资源是管理的本质。

管理具有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也是科学和艺术的,而管理也是动态和创新的。

1-2 管理的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规划功能是对未来活动的一种预先规划,包括研究活动的条件、决策、规划;

(二)组织职能是规定组织成员在工作中的合理分工和配合,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配置、组织运作和组织监督;

(3)领导职能是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引导影响和激励成员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包括指挥、协调和激励;

(4)控制功能是一种管理活动,以确保组织的所有部分都能按照预定的要求运作并实现组织目标,主要是制定标准,发现偏差,发出纠正指示。

1-3 管理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和西方的管理思想。

答: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萌芽于夏季,商行,前秦时期兴起,春秋兴盛,汉唐刻板的战国,宋元停滞,明清盛行,晚清衰落。

我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治理研究适应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需要;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员和人民的实践,逐步积累学生的学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可以概括为:"下路",重人、人、守信用

犀利、现实、对策、节俭、法治。

西方管理思想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早期管理思维阶段。它起源于19世纪末之前;第二阶段是经典管理理论阶段。第三阶段是行为科学的理论阶段。第四个阶段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阶段。

1-4 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问题,也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是从管理、工人的要求和管理体制建设三个方面归纳出来的。

从管理者的要求来看,科学管理理论体现在科学管理的四项原则中。

(1)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以取代旧的基于经验的方法。

(2)科学选拔职工,培养教育职工成长。

(3)与工人密切合作,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已经制定的科学原则进行。

(4)管理层和工人之间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平等的。

从对工人的要求来看。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现了经营管理的原则。(运营管理原则包括配额管理和工作标准化)

从管理体系建设的角度看,科学的管理理论体现在功能化原则、激励性工资制度和例外原则上。

1-5 法约尔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法约尔的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

1、商业活动

法约尔认为,管理与管理是不同概念的管理意义,管理比管理更广泛,企业的整个活动由以下六项基本活动组成。

(1)技术活动:指企业的生产、创造和加工。

(二)商业活动:指企业的购买、出售和交换。

(3)财务活动:指企业筹集和利用最适当的资本工作。

(四)安全活动:指企业为保护企业财产和人员所做的工作。

(五)会计活动:指企业的财产盘存、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工作。

(六)管理活动: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在这六项基本活动中,管理活动是核心,即企业本身需要管理,其他基本活动也需要管理。

2、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1)计划:预测相关事件,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工作方案。

(2)组织:为劳动力、材料、人员和其他资源提供结构。

(3)指挥:领导艺术,使组织能够采取行动以实现其目标。

(4)协调:连接,协调所有活动和力量,以保持组织各部门的一致性。

(5)控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检查计划和说明。

3、有效管理的14项原则

(1)分工 (2)权力和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于整体利益,整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之和。(7)合理薪酬 (8)集中和三权分立 (9) 等级链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员稳定 (13) 创新精神 (14) 团队精神

法约尔高度概括和总结了当时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基本完成了管理理论的框架,明确了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基本内涵和特征,为管理科学理论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后来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

1-6 管理学简要描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论点。

答: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们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大类,并按其重要性和顺序进行排序。

马斯洛的需求等级理论在激发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他只揭示了需求、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提出激励人们行为的具体方法;人类需求的层次也只是一种机械的安排,没有考虑到其多样性。

1-7 管理 简要介绍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的主要管理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答: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主要包括以下8种理论:

(1)管理过程学校:又称管理职能学校、管理学院、管理课程学校,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哈罗德。Koontz和Cyril O'Connell合著了《管理学》(Management)。主要:"管理者做什么,怎么做好"

(2)经验主义学校:又称凯斯学校。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实践,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行,经验主义学派体现的唯一权威就是结果。主要体现:定义管理,定义管理任务,注重组织结构,提出目标管理方法

(3)决策理论学院:管理就是决策,代表赫伯特·西蒙,西蒙用"满意"原则取代了"最好"的原则。

(4)系统管理学院:这一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普遍,它将系统理论、控制理论、信息论等应用于工商业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以美国、蓖麻等为代表。目的:为了解决整个组织的效率问题,缺点是: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管理略显不足和略显薄弱。

(5)社会技术系统学院:组织不仅是一个社会系统,更是一个技术系统,非常强调技术系统的重要性,技术系统是组织与环境连接的中介。由Trist及其在英国的同事代表。

(6)管理科学学院:又称定量科学学院,代表: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解决管理决策问题的复杂系统,可以利用电子计算机作为工具,用多种数学方法对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找到实现企业目标的最佳方案。许多问题仍然需要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只有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7)信息中心学校:信息中心学校主张将管理者视为信息中心,管理理论应围绕这一概念形成。代表包括美国的莱维特,香农和韦弗

(8)权力变化理论学派:"权力变化"是指权宜之计。它代表了钱德勒,卢桑斯,费德勒,豪斯等人。它强调,在管理中,组织应适应内部和外部条件,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找到最合适的管理模式。缺点:功率变化理论上也存在一些缺点,如组织表面结构特征、深化不足、样本太小等。

当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包括以下5个理论

(i)战略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安索夫是美国第一个提出战略管理概念的人,安索夫是一代族长,被誉为"战略管理的祖先"。

战略管理理论分为三所大学,即:

1.战略规划学校 - 在20世纪60年代,安东尼,安索夫和安德鲁斯全范式,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是:SWOT模型,波士顿矩阵及其变形工具。

2.环境适应学校 - 在20世纪70年代,环境适应学校的代表性人物是Minzberg,Quinn,Simon,Lindblum等人。代表性的分析方法包括SMFA和脚本分析。

3.工业组织学校- 20世纪80年代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管理科学家迈克尔·波特,他的核心思想是工业是企业经验最直接的来源,每个行业的结构决定了企业竞争的范围,从而决定了潜在的利润水平。它仍然是一个不成熟的学科,尚未形成统一的研究范式。

(2)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凝聚功能、引导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的五大功能

(三) 核心竞争力理论:中心思想是,核心技术或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基础,而不是仅仅关注代表人民的短期利润目标:普拉哈拉德教授和加里·哈默尔教授。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特点:独特性、价值性和可范性

(4)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又称"企业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BPR),其创始人由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Mike Hamer和James Ciampi创立,必须放弃既定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方法,重新设计以工作流为中心的企业运营、管理和运营方式。

(v) 学习组织理论:学习组织理论的核心是"系统动力学",由麻省理工学院的Forrest教授创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自我超越,完善心智模式,树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1-8 管理 简要描述管理的七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1)制度原则:任何组织都是由人、钱、物、时间、信息等组成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特点是:集体性,等级制度,相关性)

(2)以人为本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即以人为本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人性原则的主要观点:一是尊重人,要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员工是企业运作的核心力量,没有员工,就没有企业。其次,依靠人,有效管理和建设的关键是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取得更有效的管理效果。第三,人的发展,现代管理可以使个人最完善地发展,个人的发展容易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被塑造和改变。第四,对于人来说,管理就是为人服务。

(3)责任原则:管理是追求效率和效率的过程。为了完成既定的生产或管理任务,管理者需要将任务分配给每个员工,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并明确每个职位应承担的任务。因此,分工是合理、责任明确的:责任的确定是建立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的。没有分工,可能导致职责模糊,管理混乱,工作设计和授权合理

(4)能级原则:指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对象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

(5)效益原则:现代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获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实现更好的社会效益。

(6)信息化原则:信息化作为组织的重要资源,是现代管理的基础和基础,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要素被简化和描述为:系统观点、数学方法和计算机应用,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特征。

(7)适度原则:良好的管理要求管理者在处理组织内部的各种矛盾和协调各种关系时,要把握程度问题。在管理宽度的选择上,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在权力分配上,既不是完全集中,也不是绝对分散,我们必须在两个极端之间找到最合适的点,适度管理,实现适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