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芬
坐落在顺德大良中心城区的清晖园,与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东莞的可园一起并称为岭南四大名园,被认为是岭南园林的杰出代表,而且位列四大之首。
清晖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今天,当我们近看清晖园时,有可能完全体会不到当时园主造园时的构思。笔者不才,第一次走进清晖园,感觉到的是不着要领,近观清晖园的工艺质量,也颇为失望。
及至回过头来补做功课,仿佛寻得一二线索,不知有没有道理?
小窥清晖园
论及这个话题,得从清晖园的历史说起。
清晖园的前身为黄氏花园,是顺德第一位状元黄士俊修建的家祠和周边建筑,黄士俊曾作为太子太保,保着大明末代太子逃到顺德,结果太子在甘竹滩溺亡。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黄家衰落,庭院荒废,当地进士龙应时将园子购买下来并传于其子龙廷槐和龙廷梓。龙廷槐将所得黄氏故园的中部改建为清晖园,原来黄家的建筑悉数改建,龙家一门三进士也让清晖园成为科举福地。龙廷槐的儿子龙元任还专门请江苏书法家李兆洛书写了园名“清晖园”。黄氏故园的另一份由龙廷梓所有,在清晖园两侧,由他的儿子龙元僖建为龙太常花园和楚香园。再后来,龙太常花园又转卖给了一位曾姓商人。
龙廷槐所得部分,真正的清晖园
解放以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着令对清晖园加以修复,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和龙家住宅(介眉堂)、竞勤堂(杨宅)等整合而成一个园林,基本恢复了当年黄氏故园的范围。重修期间,园内的碧溪草堂、紫洞船厅、惜阴书屋等一系列建筑物恢复了原来的样式,保持了原有的独特风格。
澄漪亭,可以看到水塘的岸线全部是直线
西式彩色玻璃配满洲窗
1984年,清晖园加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园林式酒楼,楚香楼成为当时最高级的食府,并增加了政府招待所和饭堂等设施,主要承担了接待重要领导人的任务。
1996年,当时的顺德市政府为发展顺德旅游,对清晖园进一步修复和扩建;清理了与园林功能不相符的附属招待所、饭堂等设施,加建了红蕖书屋、一勺亭、九狮图石林、北入口门楼等等。
2001年底,楚香楼被拆除改为两层的清晖艺廊。
2004年,红蕖书屋翻新成为状元堂,作为亚洲艺术节文化部长论坛会场。
所以说,单从园林角度,真正清晖园最精华的部分应该是现在公园中核心区6600平方米的的部分。至于后面22000平方米的公园范围很多都是在原始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后建的。
作为旅游景点的清晖园
传统中国造园讲究层次,清晖园的空间序列同样颇为考究,让人感受到明显的“启、承、转、渡、合”。
起:清晖园以入口门厅为起点,入园即“开门见池”,直奔主题,有别于许多园林“欲扬先抑”,“柳暗花明”,通过石、树、墙、巷等做障景的造园手法。环池而行,从澄漪亭到六角亭,形成一个可游可憩,动静交替的线路。
承:进入中部庭园,绿荫匝道,奇花异木,亭台楼阁,相映成趣。有别于前区水庭的开敞,多了几分恬静。
登上船厅,俯瞰内院,绿面相接,屋面栉比,便又引起人们继续深入园中,寻幽探密之趣。
转:从竹苑转入宅院空间,竹径通幽,闲坐于笔生花馆,颇有独坐幽篁,静后而思,禅宗入定之意境。侧耳细听,雨打芭蕉,抚琴轻唱,粤韵风华,一派凤城宅园之意境便淡显于前。
渡:从归寄庐踱出,平庭内池鱼畅游,树影横斜,繁花似锦,形成一段和煦的过渡空间。
合:步出中部庭园,面方池古亭,观青杉翠柳,心神爽朗,酣畅淋漓,成为景观序列的尾声,也呈现清晖毓秀的古园胜境。
旧园的假山石和太湖石趣味迥异
遗憾的是,经过无数次改造,现在的游园线路直接进入真砚斋前的庭院,不管向哪个方向移动,都会反复穿插于新园旧园,当年园主人建园的构思,园林的整体感和层次感荡然无存。
旧园平面图,门房、门厅在园子的西南拐角处(图中右下角)
再说点其它体会吧,从旧园来看,还是比较体现岭南园林西风渐进,洋为中用的特点,比如几何形的水池,园中无一曲路。而新园里仿佛没有这般特点,虽然个别建筑取了一些颇有禅意的名字,给人的感觉还是形散神亦散。
旧园中的西式门楼
真砚斋前的八角形水池和园中的直径
清晖园一角
为清晖园发行的邮票
参考文献:
《中西合璧的顺德清晖园》王成晖 孟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