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师范教育优势,谋划推动校地合作,提升基础教育水平。8月19日,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成立大会暨华中师大云南教育高峰论坛在昆明成功举行。本次大会参会人员逾200人,除华中师范大学在滇校友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34所院校的云南校友会成员也积极参会支持。大会反响热烈,受到云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成立
华中师范大学与云南的不解之缘
华中师范大学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于1951年组建成立,时称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同年11月20日,邓小平同志应邀为校题写“华中师范大学”校名。
华中师范大学与云南有不解之缘。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武汉形势严峻,次年,学校举校西迁,历时一月余,历程千余里,9月下旬在桂林开学。因日军频繁轰炸,校临时执委会决定再次迁移。1939年2月27日全体师生抵达昆明,后转辗大理喜洲。当年5月1日,华中大学在喜洲开始了新的学期。抗战胜利,临时执委会决定返回武昌。1946年4月17日,华中大学师生由骆传芳、黄溥率领离开喜洲,举校返回武昌。
西迁办学的八年中,华中大学师生不仅与喜洲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结下深厚友谊,还凭借安贫乐教、严谨治学、自强不息的精神,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并与当地人民一起为拯救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文化教育、社会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一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在时代的风雨中兼程,在历史的嬗变中新生,在建国后的曲折中前进,在新时期的改革中发展,而今又在实现新世纪转型中跨越。华中师范大学的历史和辉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曲折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发挥师范教育优势,助推云南基础教育发展
本次大会酝酿一年有余,受疫情影响推迟至今,是全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之后,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组织召开的一场极具历史纪念意义、又极具大家智慧的知识盛筵。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柳直东为会长的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班子成员,校友会将以“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服务好云南社会、云南教育及云南校友,加强推动华中师范大学在滇校友与学校的联系,并以此为纽带和平台传播华师文化精神,帮扶年轻校友成长,关心支持学校发展,大力支持云南牟定县的对口扶贫攻坚工作。
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会长柳直东发言
本次论坛汇聚了华中师范大学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云南本地学术大咖,学者们就文化教育与边疆发展、基础教育与区域发展等有关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让与会嘉宾和华师学子领略了两地学术大师的风范,堪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一场难得的知识盛筵。
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查道林教授讲话
华中师范大学每年为我国基础教育战线输送数以千计的免费师范生,华中师范大学云南校友会成立后,将不断推进学校与云南在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着力于基础教育,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依托华中师范大学的品牌及实力,提升云南基础教育的品位;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师资力量,提升云南基础教育师资人文素养与科学底蕴;依托华中师范大学丰富的教育资源及管理模式,拓展云南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空间,为祖国边疆建设和区域发展奉献一份力量。(昆明信息港 记者冯冕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