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带有铭文的残碑

前年中秋前夕,学友连春兄来家探望,将自己珍藏了数十年的一方古石砚赠送给了我。

我见此石砚由断碑做成,正面为砚面,首端以行楷字体刻诗:"一园松竹半天青,晓起焚香户不扃。试煮新茶重订谱,频题视碑好镌铭。写生书访瓯香舘,访古碑藏墨妙亭。"落款:"退谷堂晓起 勒铭于苏门"。左下侧又题:"雲蒸露湛(篆书),秀水钱载玩研"等行楷字。砚的背面则刻有正楷铭文,从不连贯的字句推测,大致是记载募捐之事。

如此的优雅诗句和清秀镌刻令我惊羡,只是由于砚面局限,七律诗少了二句结尾。同时生出二疑:一是此砚石只是一块残缺的石碑,原主人为何选此石为砚?二是秀水钱载究竟为何人,此砚是否确曾为他所用?

经查,才得知钱载其人,原来非一般之人也,他的故事还不少呢!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砚砚首题诗(局部)

史称钱载生于1708年,卒于1793年,字坤一,号萚石,又号匏尊,晚号万松居士、百幅老人,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曾是清朝官吏、诗人、书画家。乾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散授编修,后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上书房行走,《四库全书》总纂,山东学政。官至二品,而家道清贫,晚年却因贫困,以卖画为生。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年谱

钱载出身于官宦和书香门第。本姓何,世居海盐甘泉乡。其祖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因养马不报,被迁去守卫边疆。何家遂将后人托付给姓钱的大户抚养,遂改姓钱,后迁秀水(今嘉兴)。这就和砚面落款"秀水钱载"完全相对应了。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的画

钱氏高祖钱嘉征,曾抗击魏党,选授松溪知县,旋擢山东道监察御史。其清廉奉法,不畏权势,恪守忠孝的品行对钱载有很大影响。到钱载父辈,家道渐落。钱载父钱炌,平生心慈口直,面责人过而不记仇恨,为人称道。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画的兰竹

钱载年幼即聪慧好学。幼时钱载见曾叔祖钱纶光妻陈书字画皆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雍正七年钱载乡试落榜,开始临摹陈书画,并自出新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其画具有简淡古雅,不假雕饰的特点。

  钱载七岁时,拜曹檟为塾师。曹檟通五经,主理学。钱载在曹檟的教育下,很早就接触了理学。康熙五十七年,钱载父亲自京师归,又亲授钱载理学。雍正五年钱载又拜师桑调元。桑调元主理学的思想对钱载产生较大的影响。

  雍正三年,钱载与朱沛然、陈向中、祝维诰、王又曾等文友合五家诗钞为一集曰《南郭新诗》。钱载还与汪孟鋗、汪仲鈖兄弟、万光泰、朱休度、诸锦、金德瑛等交往,谈诗治学,形成诗歌创作上有共同创作倾向的流派——“秀水派”。

  雍正十四年,钱载经浙江总督程元章保举赴京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不中。作为一介书生,无谋生能力,家境日窘,只得到德清授课。其母因劳累成疾,病故。六年后,父丧。乾隆十七年中顺天乡试,八月参加会试,庭对,中二甲第一名,改庶吉士,是年已四十五岁矣!实属不易。钱载的仕途总体还算比较顺利。乾隆对其优渥有加。钱载多次充乡试、会试考官,曾奉命祭告陕西、四川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官至礼部侍郎。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的扇面字

然而,钱载的刚直不阿性格也给他带来麻烦。他祭告陕西、四川岳渎及历代帝王陵归来后,奏考尧陵应在平阳,而不应在濮州。此论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虽然经大学士、九卿议驳后,钱载依旧一而再、再而三坚持上奏,遭到乾隆怒斥。因为如果依钱载所言,岂不说明以前乾隆所祭尧陵为误?这还了得。幸亏乾隆惜才,仅以钱载所议为"考据不实",处之。

钱载其人和他的残碑砚

钱载的诗文集

乾隆四十八年(1783),钱载以原品休致。归田后,钱载生活渐贫,以卖画为生,后中风,半身不遂,家徒壁立。一位官至二品、屡掌文衡的人,竟清贫如此!故同时考取进士的清代名士袁枚称其为"真古人也”。钱载不以贫为然,寄兴山水之间,自得其乐。祭祖立义田,以赡族人,留下一世清名。

由此可见,晚年清贫又专注于书画艺事的钱载取残碑为砚石,完全在于情理之中。且从残碑砚诗文的雅致及书法精湛角度来看,也与钱载自身的艺术造诣相吻合。再看残碑砚本身,石质坚硬细腻,形态和包浆自然,毫无矫糅造作之嫌。三是残碑原有刻字,刀法娴熟,文句自然断缺,非后人可刻意制作。以此推断,此残碑砚应是二百余年前钱载之原物无疑。

(文中图片除残碑砚自拍外,其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