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021-5-13 《烟台日报》07版 市区新闻
大小新闻客户端5月14日讯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蒋言芳 刘倩宁 张丙翠 摄影报道)一场喜雨如甘霖般滋润着栖霞果园。李立君带着团队的4名同事来到位于寺口镇大榆庄的生态果园,查看土壤墒情,取样检测。生机勃勃的果园让李立君喜上眉梢,更让他兴奋的是,已有4位像他一样拥有硕士学历的人投身果都栖霞,抱团打造生态果园。
32岁的李立君是土生土长的栖霞人,曾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专攻“有机苹果高产”课题。2017年毕业后,他没有读博,而是放弃高薪,回乡当起了果农。“苹果是栖霞的支柱产业。我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传统果业的种植管理理念。”
李立君(左一)和他的高学历管理团队。
2011年,尚在山东农业大学就读的李立君回到老家,听说中国科学院的蒋高明教授在研究“有机苹果”,就不辞辛苦地跑到课题基地学习,同时将有机理论引入果树管理,用全新方式经营自己家原有的果园。本科毕业后,他加入蒋高明教授的课题组,开始读研究生,并在老家果园专攻“有机苹果高产”课题。
“2015年,我用于实验的果园,亩产达到9000多斤,而常规对照组只有7000斤左右。”坚信“土壤是有生命的”这个论断,李立君着手改良土壤——别人给果树喂化肥,他喂粪肥;别人把果园杂草清理得一干二净,他却引入各类花草,培植生态果园;别人把烂果丢弃,他却收集烂果入缸发酵入肥……“高产攻关”的研究生课题让李立君收获了累累硕果。
学有所成,李立君决定回乡发展。可在4年前,硕士回乡务农,让李立君的亲属和邻居很不理解。对于这个选择,李立君有自己的理由:“栖霞是一座‘被苹果托举的城市’,可现在果农老了,七八十岁的老人仍在打理着果园,而年轻人却逃离农村,果业发展后继无人。我留下来,就是想通过努力改变现状,让年轻人看到农村发展的希望。”
从中科院回到栖霞果园,李立君用科研精神为年轻农民指引方向。中科院的夏亚迎、张二朋,山农大的高会会、秦立亚等4名有志于从事果业的硕士毕业生,纷纷聚拢到李立君的身边,共同管理着100亩土地。夏亚迎和秦立亚的研究方向是菌的培养。“菌对农业的作用特别大,我们就投入十几万买设备进行研究。”据李立君介绍,生态种植带来高品质,也带来高收益。他们的苹果售价达到每斤20多元。
“年轻农民容易接受新事物,农业发展离不开年轻人。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归。”李立君说。
责任编辑:赵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