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随着雲計算技術的逐漸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選擇了部署雲計算方案,當營運賴于資料結構和網絡管理業務時,雲計算的靈活性、易用性、定制性給企業帶來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等等到底都是什麼呢?
公有雲、私有雲、混合雲……這麼多雲怎麼區分?
看到有個例子不錯,拿來大家分享一下:
張三自己在家做飯吃,這是私有雲,廚房就是自建機房。
李四天天在飯店吃,這是公有雲,飯店就是雲資料中心。
然後王五比較牛叉,在飯店有個固定包廂,不對外開放,這是托管型私有雲(有的廠商将其定義為專有雲)。包廂就好比雲資料中心的托管伺服器。
某一天張三家來了十來個客人,這是業務突增,家裡沒法坐下那麼多人,要去飯店,這是私有雲轉公有雲。
然後張三爸媽為了省點錢決定留在家裡吃,張三帶着客人去飯店吃,這就是混合雲。
還有一種情況,飯店僅對某個特定的人群比如說公務員開放,那就相當于社群雲。
當然,舉例不十分恰當,畢竟飯還是買的,而雲是租的,這個例子就是幫助大家簡單區分一下。
詳細說來
公有雲從 “公有”兩個字就可以看出這類雲服務并非使用者私人擁有的,是為大衆建的。公有雲由idc服務商或第三方提供資源(比如說應用和存儲),這些資源是在服務商的場所内部署。
使用者通過網際網路來擷取這些資源的使用,所有入駐的使用者都稱為租戶,就像一個房間的租客走了,可以馬上租給下一位一樣,其資源也可以馬上釋放給下一個租戶,能夠在大範圍内實作資源優化。
公有雲的優勢是成本低,擴充性非常好。缺點是對于雲端的資源缺乏控制、保密資料的安全性、網絡性能和比對性問題。
目前比較有名的公有雲服務提供商有amazon、google和微軟,以及國内的阿裡雲、騰訊雲等。
私有雲是為使用者單獨使用而建構的雲主機,是企業傳統資料中心的延伸和優化,能夠針對各種功能提供存儲容量和處理能力。
在私有雲模式中,雲平台的資源為包含多個使用者的單一組織專用。私有雲可由該組織、第三方或兩者聯合擁有、管理和營運。私有雲的部署場所可以是在機構内部,也可以在外部。
私有雲對資料保密、資料安全、服務品質都能有效控制,其最大的特點是安全性與私有化,是訂制化解決方案的根本,對于對資料安全與穩定有要求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好的選擇。
社群雲是介于公有、私有之間的一個形式,每個客戶自身都不大,但自身又處于敏感行業,上公有雲在政策和管理上都有限制和風險,是以就多家聯合做一個雲平台。
混合雲呢?它集公有雲的友善便捷與私有雲的安全穩定為一體。企業出于安全考慮會希望将資料存放在私有雲上面,同時又希望能使用公有雲的免費資源,是以就将公有雲與私有雲進行合理的混合運用,将敏感資料或是運作關鍵性的工作負載放在私有雲上面,而一般的工作或是需要擴充的工作放在公有雲上面,達到安全又省錢的目的。
本文作者:佚名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