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河北大工匠風采|楊洪:别管幹什麼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别管幹什麼,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記河北大工匠、河鋼邯鋼連鑄連軋廠一級操作技能專家楊洪

河北大工匠風采|楊洪:别管幹什麼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4月29日,楊洪(左)在日常巡檢中,用自制的探杆聽電機“内髒”聲音。 河北日報記者梁韶輝攝

4月29日上午,河鋼邯鋼連鑄連軋廠CSP軋機産線旁,手持自己制作的探杆,沿着20多年來不變的檢測線路,剛剛領取了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證書的楊洪,帶着幾位徒弟開始了日常的巡檢。隻見他邁着小碎步,探着頭,觀察着身旁的軌機,傾聽着它的聲音。走到電機部分時,他又停下來,把手中的探杆當作“聽診器”,仔細傾聽着電機“内髒”的聲音……

“我師傅僅靠耳朵聽就能判斷出軋機工作是否正常!就是因為他這手‘聽診’的絕活兒,這條軋機生産線20多年來沒有出現過大事故。”楊洪大型裝置精密點檢工作室成員孟凡毅崇拜地說。

“功勳軋機”的守護者

“要不是我師傅發現得及時,不但減速機會報廢,這條曾有‘印鈔機’之稱的産線會停下來,整個公司也會對疫情防控期間的生産安全重新估量。”說起剛剛擺剪減速機軸承故障,孟凡毅至今心有餘悸。

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河鋼邯鋼采取嚴密的防控措施,為了減少人員大量聚集,檢修任務全部落在楊洪一班人身上,他和徒弟們的工作量驟然加大。在2月底的一次巡檢中,楊洪聽到擺剪減速機的聲音有些異常,判斷是其中一個軸承出了問題,果斷停機,并自己更換了軸承,避免了停産事故。

“這沒什麼!從這條生産線開始建設到投産、運維,20多年,一直守着它。聽聲響,我就能判斷出軋機的工作狀态。”楊洪說。

楊洪所在的河鋼邯鋼連鑄連軋廠CSP生産線,是上世紀90年代我國最早引進的3條世界上最先進的CSP(薄闆坯連鑄連軋生産工藝)生産線之一,1999年一經投産,就創造了四個世界第一,20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大事故,為國家經濟建設生産了5000多萬噸的優質鋼闆,這些鋼闆在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建功立業”,這條生産線也被河鋼邯鋼勞工們親切譽為“功勳軋機”。

在這條生産線建成之初,楊洪就讓外國工程師看到了中國勞工的維護能力。在首次維護中,外國工程師下班離開了現場。在沒有資料,看不懂機器上的“洋文”的情況下,楊洪硬是憑借記憶,更換了零件,完成了裝置維護工作。第二天,兩名外國工程師看到裝置已經安裝完畢,勞工們正在生産時,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他們難以置信地問道:“中國人這麼能幹?”

2010年,一次德國工程師來訪,當看到楊洪從維修的生産線上剛剛換下一個減速機軸承,他驚異地問:“你怎麼知道是這個軸承出了問題?”原來,他剛從印度過來,那裡的一條生産線就是因為這個軸承出了問題,導緻整個減速機報廢,生産線停工。而這個軸承的問題,除了拆開看,很難發現。

憑借多年的經驗積累,楊洪對專業知識了然于胸,對生産線情況更是知根知底,而國家情懷更讓他精研工作,并把潛能發揮到極緻。

自1999年至今,楊洪負責大型傳動裝置維護,點檢中及時發現卷取機主電機軸承損壞、軋機齒輪基座軸承損壞、軋機減速機軸承損壞、擺剪減速機軸承損壞等16起重大裝置隐患,累計挽回經濟損失2520萬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善于鑽研的創新者

1983年,18歲的楊洪高中畢業後進入邯鋼,當了一名檢修工。後來因為有一個軍人夢,參軍入伍,當了4年炮兵偵察兵。1990年他脫下軍裝,重新回到勞工崗位。

“别管幹什麼,用心去做就能成功。”這是父親對楊洪的諄諄教誨。他時刻謹記着這句話。

CSP生産線自投産以來,由于各種原因,陸續出現工作輥斷裂的情況,處理時間往往需要6至10個小時,甚至更多。

楊洪決心啃下這塊硬“骨頭”。他多次深入現場,對每次斷輥事故進行觀察、琢磨……終于,這位有着24年機修經驗的“老将”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成功總結出一套完整的斷輥處理法,此方法被命名為“楊洪熱軋闆帶軋機工作輥斷處理先進操作法”。這一新的操作法,将原來處理斷輥事故的手忙腳亂,變得有條不紊。

四年的軍旅生活,也練就了他迎難而上的堅毅品質。連鑄連軋廠生産線生産時經常出現粗軋除鱗機往1号爐出口跑水問題,嚴重時導緻爐溫下降不能正常軋制,損害爐門、爐輥以及爐内熱保護等裝置。解決這一撓頭問題的任務最終還是落到楊洪身上。

沒有先例,沒有資料,沒有借鑒,楊洪就“盯”現場,一待就是幾個小時。通過反複觀察,認真分析,經過1年4個月,80多次試驗,一款能适應現場的擋水裝置研制成功,又經過半年多改進,現在的擋水裝置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正式裝置。它制作友善,安裝快速,拆裝用時僅2分鐘,過鋼間隙便可更換,有效解決了跑水問題,榮獲國家專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楊洪是個能鑽研、善發明的人。他潛心研究CSP生産線西馬克大型傳動裝置工作原理,查閱相關技術要求并結合三十幾年的現場經驗,制作出了多種大型傳動裝置的點檢工具:探杆、齒輪箱内磁力萬向檢測裝置、箱體内的磁體裝置……每天創新工作室的成員都會攜帶這些工具進行精細點巡檢,保衛着生産線的運作。

多年來,楊洪在生産線裝置維護中解決了大量技術瓶頸,他提出技術革新30餘項,3項先進操作法,其中《CSP内冷輥快速更換法》還獲河北省職工先進操作法三等獎;《改善邊部遮擋的實用效果》獲邯鄲市優秀品質管理成果獎;自創的“五項操作法”7次獲獎,還獲得了3個國家專利。

傳道授業的大工匠

别看楊洪隻是高中畢業,可他近300位徒弟中可有4位研究所學生。女徒弟齊靜考上博士後,仍然表示:“學業完成後我還要回到連鑄連軋廠,跟師傅學習。他是一座解決裝置技術的‘富礦’。”

“不怕底子薄,不怕學曆低,隻要愛崗敬業肯鑽研,就能在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回望一路走來的經曆,已成為全國技術能手的楊洪這樣總結,他希望自己能夠帶動更多新人成長起來,将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2015年10月,以楊洪名字命名的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楊洪大型裝置精密點檢創新工作室”成立。他率領9名生産技術骨幹,定期舉辦技術教育訓練,開展自主創新活動,确立重點創新課題89項,為大幅提升生産線裝置裝備水準、持續優化品種結構作出了貢獻。工作室被評為“公司十大創新工作室”“河北省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2019年更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創新工作室培養出了韓社軍、李傑、牛宇、李嶺沖等多名活躍在創新一線的職工,他們形成一股朝氣蓬勃、激情奮進的後備力量,在機械裝置、液壓系統、電氣裝置等多個專業領域取得成果。韓社軍參加工作不久,就從一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技術主管,他善于運用創新思維解決生産難題,完成的軋機出口叉形闆改進項目,年創效達到150萬元。

“好多在我工作室工作過的年輕人現在都已經走上了關鍵崗位。”楊洪欣慰地說。

當選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楊洪很高興,也深感責任重大。“這源于國家有好的人才政策,源于河鋼邯鋼有很好的企業文化,更源于我有一段軍旅生活。在以後的工作中,守崗位,教徒弟,傳播工匠精神,這是我的責任。”(河北日報記者梁韶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