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殇公被弑:戰争狂人的必然下場

宋殇公被弑:戰争狂人的必然下場

春秋時期,宋穆公立有太子馮(音平),如果沒有意外,下面該太子馮繼位。可是宋穆公病重時,他卻召來大司馬孔父嘉,遺命立哥哥的太子與夷為君,并讓孔父嘉當顧命大臣。孔父嘉說大夥都願意立公子馮,希望宋穆公能再作考慮。宋穆公說:“哥哥舍棄自己的太子把君位傳給了我,我可不敢忘記他的恩德。我現在也要追随他去了,如果我不讓與夷當國君,黃泉路上我無法面對哥哥。”宋是殷商後裔,他們特别重視并聽命于鬼神。估計宋穆公病重時老夢到哥哥,心理壓力特别大,是以作了如此安排。失去君位的太子馮被宋穆公安置到鄭國生活,大概怕他在國内會跟堂兄與夷發生沖突。宋穆公的這種行為受到當時人的認可,《左傳》用“君子曰”誇獎他合乎道義。

與夷當國君,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他,比如鄭莊公就是持反對意見的主。公子馮才到鄭國,鄭莊公就有送他回去當國君廢黜與夷的念頭和舉動。虞春分析鄭莊公這麼做有三個原因。首先,鄭國與晉國、宋國、衛國、陳國、許國和楚國是鄰居,晉國有内亂,無暇顧及中原,楚國還在漢水兩岸玩着,也無力北顧,因而,鄭與宋、衛、陳、許的關系至關重要,和則鄭國國泰民安,戰則狼煙四起百姓疲于奔命國力耗損。可是鄭國給人的印象又是一個好戰的國度,鄭莊公的爸爸鄭武公,利用其為周室近親并任王室卿士的便利,用戰争的手段滅掉鄭國曾經寄存過人員和物資的郐國和虢國以及他們的附庸,是以,鄭的周邊國家都把鄭國當成“農夫與蛇”中的那條蛇,很不待見,對其高度警惕。鄭莊公如能在周邊國家中扶植親近自己的國家,好處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與夷的脾氣似乎不是太好,非常好鬥,好鬥分子誰也不喜歡。據《公羊傳》,宋宣公與宋穆公交接班時說過:“我愛與夷超過愛你,但作為社稷宗廟之主,與夷不如你。”所謂知子莫若父。好鬥易沖動,于本國是禍,于鄰國豈能是福?鄭莊公想為宋國換馬當在情理之中。第三,按照《左傳》記載公子們一般都是到外婆家避難的慣例,虞春估計公子馮是鄭國女子的後代,或許鄭莊公就是他的外公,鄭莊公力挺公子馮不在話下。

與夷才當國君便受到鄭莊公強有力的挑戰,他對衛國州籲讨伐鄭國的呼聲響應最積極。其實,州籲是在把他當槍使。州籲弑君奪位,想安定自己的君位,衛國與鄭國時有戰争,而且鄭莊公是王卿士,打赢了他自然可以立威,但州籲又不願意耗損國力太多,于是就挑唆與夷牽頭伐鄭。與夷繼位當年(公元前七一九年)宋國聯合陳國、蔡國、衛國讨伐鄭國兩次,挑起宋鄭之間戰火。

按虞春的想法,宋國既然把目标對準了鄭國,那就死磕鄭國,不要再四面出擊到處樹敵。可是與夷第三戰卻把矛頭指向邾國,公元前七一八 年發兵奪了邾國的地盤。邾國是魯國的附庸,而魯國此時還是宋國的盟友。連盟友的跟班都要揍,可見與夷真的是暴脾氣;吃了虧的邾國可能都沒有報告魯國,或許因為魯國和宋國有盟約,他們覺得魯國不可能為争取權益,而鄭國比較有實力又是宋國死對頭,于是主動聯合鄭國攻入宋國的外城,把宋國打得滿地找牙,這是與夷的第四戰;宋國派使者以國君的名義跟魯國讨救兵,魯隐公卻以宋國使者沒有說真話為由拒絕救援宋國。于是宋魯又結仇。同年,宋國發兵伐鄭國,圍長葛,第二年拿下長葛。這是第五戰;第六戰發生在公元前七一四年。在齊僖公的調停下,宋鄭已經和好了兩年,可是鄭莊公打心眼裡就不喜歡與夷,于是借口宋國不去朝觐周天子,打着周天子的旗号伐宋;眼見與夷不得人心,魯國也趁火打劫,公元前七一三年,魯國與齊國、鄭國相約一起讨伐宋國,魯隐公對舅舅與夷痛下殺手,鄭莊公把打下的郜與防交給魯國管理。這是與夷的第七戰;從宋國傳回的鄭國軍隊才到本國郊外尚未進入國都,宋國、衛國的軍隊就趁虛而入打入鄭國,這是第八戰;随即宋國、衛國、蔡國移師共同讨伐戴國,但因為與夷的第八戰沒有叫上蔡國,蔡國很生氣,覺得自己被其他兩國看輕,聯軍内部有沖突必然失利,是以鄭莊公第一天包圍戴國,第二天就打敗宋、衛、蔡三國聯軍,把他們包了餃子,與夷的第九戰以失利而告終;鄭莊公赢了此戰還不罷休,當年九、十月間又帶兵打入宋國,以示對第七戰的報複。第十戰;與夷任上的最後一戰是公元前七一二年,鄭莊公在虢國軍隊的配合下大敗宋國軍隊。與夷執政十年打了十一仗,其中十仗跟春秋初期國力強盛的小霸鄭國有關。老百姓的反戰情緒高漲。

作為宋國執握軍隊的大司馬,孔父嘉無疑應對與夷的窮兵黩武負有相當的責任,如果孔父嘉能适當勸谏與夷,倡議改善國際關系,憑他輩分高——與宋戴公一輩、在與夷心目中的位置高——顧命大臣,與夷也不得不有所收斂,宋國也不會因為戰争弄得哀鴻遍野、屍骸滿地、村莊城邑多成荒墟。此時,宋國公族時任大宰叫華父督的,他是宋戴公的孫子,與夷管他叫叔叔或者伯伯,利用人們厭戰且懷念宋穆公以及公子馮的情緒,他對前來給政府提意見的群眾說:“戰争都是孔父嘉的主意,我可不願意讓大家去送死。”鼓動着情緒失控的百姓殺害了孔父嘉。盡管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世祖,虞春還是要說,殺得好,否則宋國國無甯日,遲早會被戰争拖入滅國的境地。華父督這一殺,是為了全國百姓、宋國社稷。《左傳》暴出桃色新聞,說因為華父督看上了孔父嘉的妻子孔子的六世祖奶奶才殺了孔父嘉,似乎英雄一怒為紅顔,則有把政治問題轉化為生活問題的嫌疑。華父督占有孔父嘉的妻子,這是勝利者常有的行為,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此舉是果不是因。與夷聽說孔父嘉被殺,惱怒異常,暴跳如雷,或許還放風要殺華父督,被逼急的華父督一不做二不休弑殺了與夷。與夷被追谥為殇(短折不成曰殇),稱宋殇公。

華父督從鄭國迎回公子馮當國君,他就是後來的宋莊公。在鄭國、魯國、齊國和陳國的支援下,華父督當上了宋國相當于宰相的官。宋國在宋莊公和華父督的上司下,結束與鄰國的連年戰争,與民休養生息。宋國人民開始過上和平幸福的日子。

弑君是政權鬥争的極端,從非暴力角度而言我們都應該譴責,但是,如果被弑殺的是一個不讓百姓過好日子的國君,并且按當時的情況除了弑殺并無更好和平交接班的良策,那麼弑君也就順理成章。對象宋殇公、孔父嘉那樣的戰争狂人,還是早早結束他們的生命為好,免得荼毒百姓。

詩曰:

穆公讓國乃公心,可恨殇公反忌馮。

今日殇亡馮即位,九泉羞見父和兄。

(漫談東周列國志:九)

文/情懷曆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