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宣公 宋太祖

宋宣公(春秋時宋國的國君。子姓,名力。前747-前729在位)為國家選擇賢君,公十八年前給弟弟宋穆公;宋穆公飲水思源,把君位還給侄兒殇公。上面沒有聽說有母後的遺言(趙匡胤母杜太後臨終囑托趙匡胤說,趙氏是以得天下是由于後周柴榮讓小孩子做皇帝,衆心不服,你和匡義都是我的親生兒子,你以後要傳位給弟弟。天下廣大,能立年齡大的繼承人,這是國家的福氣,并命宰相趙普把這些話記下,藏在金匮中,史稱”金匮之盟“。一說”金匮之盟“是宋太宗和趙普所僞造),下面也不緻造成像趙德昭一樣的慘死。

孔嘉父接受遺命扶助弱君,也沒有說過“一誤再誤”(宋太宗初繼位時,以其弟秦王廷美為開封尹,令太祖子德昭、德芳,廷美子德恭并稱皇子。内外都認為将發次位傳。德昭、德芳死後,太宗曾就傳位問題征求趙普意見。作為金匮之明的參與者與受托者,趙普卻說“太祖已誤,陛下豈能再誤 邪?”)的話。傳位和繼位都十厘清楚(宋穆公把與夷托付給孔嘉父,說“先君抛棄他的兒子而立我為國君, 我不敢忘記。請你事奉與夷來主持國家事務,我雖然死去,也不後悔。”孔嘉父說“群臣願意侍奉你的兒子馮。”穆公認為不可,堅持要把君位傳回宣公之子與夷。穆公去世後,與夷繼位,是為殇公。)比北宋的金匮之盟,不知要勝出多少倍。然而因後輩不賢明,互相攻戰(宋殇公繼位後,穆公的兒子——公子馮逃亡到鄭國,當時鄭國強大,鄭莊公支援公子馮,十年内,宋國和鄭國發生了十一次戰争,百姓不能忍受。太宰華父督乘機殺了殇公和大司馬孔父嘉,從鄭國召回公子馮立為國君,是為宋莊公),以讓位開始竟然發争位告終。《春秋》一定要守正道為根本,着實有它的道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