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說明的是吳淞鴿指原吳淞區極小塊地方極少數人訓養的信鴿而言,吳淞鴿并非人們所稱全國看上海,上海看吳淞的那樣。全國各地、上海的各個區縣均培育、飼養着大量的種鴿和賽鴿,僅上海而言,鴿界鼻祖李梅齡先生及黃鐘、王複元等前輩就留下了不少良種鴿。張順奎的李種改良,馬衛國的馬家灰,轟動一時的吳尚根,吳淞地區後起之秀李永昌、金國興、餘康,曹根榮、葉志敏、朱禮平等不勝枚舉,以地區而論,過去楊浦區的愛國二村、寶山縣以徐關勇為代表的江灣鴿(現劃歸虹口區)都赫赫有名。
多年鴿賽證明,超遠端、遠端、中程比賽獲第一名者均非一人所能壟斷,故吳淞鴿并非天下第一,僅僅是總體實力稍強。從1985年起,上海舉辦過7次遠端比賽,吳淞獲得6次團體1名,并蟬聯了五屆前名次,1000公裡團體賽寶山區基本上獨攬團體1名。1990年3批放飛三門峽比賽前10名中除3名為普陀區、8名為閘北區所獲外,其他8個名次均旁落寶山區,從總體實力上看寶山區有較大的優勢。
吳淞鴿的地理環境
吳凇原是寶山縣的—個小鎮,它的隸屬幾經變革,文革後始單獨建區,1988年拆二建一,在寶山區、吳淞區的大部分地域的基礎上建立寶山區,以淞興路和凇興西路為主體,過去的河浜即現今的淞濱路東至黃浦江邊一小三角地區以及一些當時的零星宅子所組成的地區,範圍極小,在寶山區的東南角。
吳淞鴿的淵源
解放初期由于人民的生活水産低,飼養信鴿者寥寥無幾,1952年時吳淞隻有汪順興和張文郁兩人參加中國信鴿協會。近幾年來鴿友對吳淞老桃花即砂眼和尖子很想了解,但衆說紛纭,尤其對尖子褒貶不一,上當受騙者有之。按照中華信鴿大連會議精神不采取以地方名稱定信鴿品系的,但吳凇鴿的叫法在大連會議之前已被鴿友們叫順了口,尤其在1987年曹根榮、李興偉獲疏勒河冠亞軍,楊妙根獲6名(雌2名)後,《上海信鴿科研》《中華信鴿》上相繼出現血統吳淞鴿字樣,吳淞鴿的叫法概念是模糊的。但現今社會上已接受了這一俗成的叫法,而且國外幾十種鴿子都以地方命名見諸于雜志上,如比利時鴿、英國鴿、美國鴿、台鴿、京都、九亞等等稱呼未見有反對者,是以鴿友們叫吳淞地區的信鴿為吳淞鴿也是順其自然而已,又由于諸多原因未能以個人名義命名,究其原因無非是瞎子吃馄饨。
解放初期吳淞鎮養鴿戶僅有汪順興、張文郁、金惠光的父親及祖父,金國興及其父親,黃厚生、黃榮華的父親黃大康,黃月亮、施風山、沈根發等十五六人。随着社會安定、經濟建設的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提高,追求新的高層次高科技的業餘生産,飼養賽鴿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區在1984年僅有會員216人,1990年底有會員1422人,在上海市僅僅是一個小會。
吳淞鴿過去有什麼成績值得人們稱道:
1953年汪順興鴿獲:鎮江1名,徐州3名;
1954年汪順興鴿獲:北京5名,6名;
1955年汪順興鴿獲;北京1名,蔣久華獲濟南名次;
1956年汪順興停養;
1958年放飛潼關:黃厚生鴿獲1名,汪順興獲2名,柏鴻升鴿獲5、8、11名;
1959年汪順興鴿獲蘭州1名;
1960年李永昌鴿獲西甯1名(共放52羽到4羽);
1961年汪順興鴿獲幼鴿徐州1名,太原2名、3名,柏鴻升鴿獲6名;
1964年7月14日6時45分西甯放飛120羽,到9羽,汪順興鴿獲4名、8名;
1965年春司放北京:汪順興鴿獲1名,柏鴻升鴿獲5名;
秋季北京全運會汪順興獲1名(65-2531),1966年放飛到鄭州因故中斷;
1975年放飛蘭州,餘康獲1名,汪順興鴿獲75名;
1985年上海500公裡團體賽(等距離),蘇明智鴿獲1名,蘇雪冊鴿獲2名,汪妙發鴿(汪順興之子)獲4名,黃永明鴿獲六名,曹根榮鴿獲10名;
1985年放飛新安,葉志敏鴿獲1名,李永昌鴿獲4名;
1987年放飛疏勒河,曹根榮鴿獲冠軍,李興偉鴿獲亞軍,楊妙根鴿獲6名(雌亞軍)。
據上述不完全的回憶,曆年來吳凇鴿飛得比較理想,也較穩定,這說明吳淞幾位養鴿前輩敢于引進敢于創新。古有伯樂識千裡馬,而他們能鑒别種鴿和賽鴿并培育出吳淞鴿,成為衆多賽鴿品系中的一支,我想真正的鴿友是不會反對的,而且随着時間的流逝定有鴿友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新的品系增添中國信鴿事業上的紅花綠葉。
老桃花(砂眼)的來曆
1953年秋天吳淞鎮參加信鴿協會兩個人之一的張文郁将從浦東聯東信鴿協會會長王遠靜先生那裡轉讓來的一羽雄鴿,又從丁培新先生那裡轉讓來的一羽飛過蘇州的雌鴿,全棚鴿轉讓給汪順興先生,一羽後裔在54年放飛北京獲5名(6名是吳桂貞處引進的黃眼,吳也說不清屬于何種品系)。
這一對砂眼信鴿和北京5名,經汪順興、柏鴻升兩位同志選配、育種,其毛片體型特征大緻已成一個類型并在吳淞地區廣為繁衍,并冠以桃花之美名。
日本軍鴿後裔
日軍侵華期間在現今國棉八廠内駐有日軍并飼養軍鴿,日軍投降後未能将鴿子全部搬走,該廠有一揚州人,人稱茶房阿寶的因喜愛信鴿而收養日軍遺棄軍鴿,井将一羽後裔送給汪順興先生。汪在1955年獲北京1名,比賽前蔣久華在上海協會參加濟南比賽并獲名次。因中國鴿協發現這羽鴿在上海蔣久華名下放飛,要求他們放棄北京或濟南名次,經商量後該鴿屬汪所有,而且北京名次較好,故放棄了濟南名次,也說明此鴿并非等閑之輩。
吳淞尖子——歪尾巴
1956年同濟大學教授錢宗毅先生要引進汪順興的一羽徐州1名,柏鴻升去錢教授家中看中一羽兖州四姐妹之一的歪尾巴黃眼雌鴿,該鴿細長喙、小鼻子、中等偏小體型,上手時尾羽偏向一邊。眼砂結極好,他們商量後,就請施伯興到青蓮閣交換回來,根據這羽鴿子的長相特征就叫歪尾巴——尖子,久而久之也就叫順了口,俗稱吳淞尖子。
這羽歪尾巴尖子引進後配了幾隻雄,下一代歸巢率特高,58年放飛潼關時,黃厚仁獲1名,汪順興獲2名,柏鴻升獲4、5、8、11名,錢宗毅先生引回兩羽幼鴿也雙雙回歸。吳淞小鎮在養鴿史上出現了第一個高峰,1960年李永昌獲西甯1名,亦系歪尾巴所生兄妹配對的女兒。餘康從小愛鴿如命,從李永昌處引進歪尾巴尖子後裔後75年獲蘭州1名,經過精心選種配對後自成一系。其特征為頸項粗短,扛肩,薄羽片細毛的寶劍尾,每棚不足20羽,放飛最多不超過三羽,但遠距離賽均在100名以内。李永昌引進外國品種雜交,他們兩人可謂自成一家,在吳淞地區小有名氣。
汪順興61年獲太原2名、3名,柏鴻升獲6名的親鴿。住在吳淞任教于長甯區的施鳳山先生也是汪順興家的座上客,說可以引進好鴿子,不久他從陸金發先生處借來一羽黃眼雨點雌鴿,汪、柏認為是一羽好鴿,不久随即生下一枚蛋,後代飛太原2、3、6名,由于施鳳山身遭囹圄,借來之鴿由柏鴻升攜鴿歸還陸金發先生。
天上來鴿——奄美大刀(傳說氣象鴿)
1964年一天下午,汪順興棚中進了一羽戴日本足環鴿,當時柏鴻升、李永昌在場,展羽一看印有奄美大刀字樣,經查日本有此地方名字。三人認為是一羽好鴿子,配以64年西甯八名女兒,出“65—2531”當年獲全運會冠軍,春季北京放飛汪順興獲1名,柏鴻升獲5名,是歪尾巴與日本鴿雜交的後代。
以上這幾羽引進鴿經過汪順興、柏鴻升選配雜交并在吳淞地區廣為繁衍,如葉志敏在86年新安放飛,天氣十分惡劣的情況下獲冠軍,89年張掖8名、142名、155名,90年天水8名(顧文明)、玉門2名也有血緣關系。老桃花、尖子鴿的後代至今競賽成績很好,受吳淞地區鴿友喜愛。汪順興、柏鴻升、蔣久華、李永昌、餘康、徐安芳、黃月亮、金國興、曹根榮、李興偉等同志采用擇優雜交産生新的一代,以上同志為培育吳淞鴿作了很大的貢獻,在87年放飛疏勒河2424公裡時又創造了新的高峰。
上海的李梅齡、黃鐘、王福元和寶山區月浦人周逸熙等先生為了祖國的信鴿事業均用美元從國外進口銘鴿,他們是我國倌鴿事業的先導,是創始者。寶山區吳淞地區的養鴿前輩則土洋結合,洋為中用,擇優雜交育出優良的賽鴿,是符合達爾文和巴浦洛夫的雜交産生優勢的學說,也符合優存劣汰生物進化論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