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了西安丁滿老師《三陽開國泰 美哉柳林酒》頗有感受。咱上一組鳳翔有三寶之東湖柳。值得說明的是老片(2014.9)新傳噢!
2014年九月末,有幸随《西部文學》采風團來到陝西鳳翔。
途中老臉看西安饒有興趣的的說到鳳翔的三寶:東湖柳,柳林酒,婦人手”。
鳳翔有三寶 咱來說說東湖柳吧!
關于柳的傳說百度資料是這樣記載: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儒将。左公從小生活在湘江之濱,對綠樹有着特殊的偏愛。
次日清晨,再來東湖、秋霧彌漫、迷蒙中左公柳蒼勁挺拔、視覺的滄桑感似乎把你的思緒追溯到百多年前……
據傳,十九世紀下半葉他為收複新疆而率領湘兵來到西北大漠,深感氣候幹燥,寥無生氣,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指令築路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
其用意在于,一是鞏固路基,二是防風固沙,三是限戎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涼,凡他所到之處,都要動員軍民植樹造林。後來人們便将左宗棠和部屬所植柳樹,稱為“左公柳”。
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對于垂楊柳的吟詠可謂是絮絮喋喋,自然傑作也是不少。尤其是詩人情懷、或借柳缱情,或緣柳幽思,使“柳”成了中國風情風物詩歌作品中的一大靓點。
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縧。
左公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柳的婀娜也好、柳的幽思也罷,此時此地,進入視野裡印象最深的還是這百餘年前柳的滄桑。
最後引用清朝大将楊昌浚一首脍炙人口的詩篇來結束這個文章:
大将籌邊尚未還,潇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度玉關。
東湖又叫東坡湖,是宋代文豪蘇東坡在鳳翔時建造的,位于現城東。東湖和鳳翔的曆史一樣悠久,相傳周文王元年,有鳳凰在此地飲水,周人認為是祥瑞之兆,故名“飲鳳池”。
北宋時,大文學家蘇東坡在鳳翔府任簽書判官時,特别喜愛飲鳳池,倡導修築擴建飲鳳池,植細柳,栽蓮藕,并修築君子亭、宛在亭、喜雨亭等秀麗的亭台樓榭。
東湖距府城東門隻有二三十步遠,又改名為東湖,延續至今,已經有近千年曆史。蘇東坡在修鳳翔東湖之後二十年,蘇東坡又在杭州修建了西湖,因而東湖與西湖稱姊妹湖,人言“西湖的水,東湖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