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蘭花為曆史名茶,創制于明末清初;是一種綠茶。那麼關于名字有兩種說法:一是芽葉相連于枝上,形似一枚蘭草花;二是采制是正直山中蘭花盛開,茶葉吸附蘭花香,故而得名。
舒城蘭花品質特點
舒城蘭花,外形芽葉相連似蘭草,條索細卷呈彎鈎狀,色澤翠綠勻潤,毫鋒顯露;沖泡後如蘭花開放,枝枝直立杯中,有特有的蘭花清香,俗稱“熱氣上冒一支香”;茶湯鮮爽持久,滋味甘醇,湯色嫩綠明淨,葉底勻整成朵,呈嫩黃綠色。
舒城蘭花制作方法
蘭花茶初制技術分殺青、初烘、足烘三道工序。
(1)采摘:從谷雨前後開園,一芽二、三葉制小蘭花茶,一芽三、四葉制大蘭花茶。采回的鮮葉晾幹表面水後,及時複制,力求現采現制。
(2)工藝:分殺青、初烘、足寬餘三道工序。
(3)殺青:殺青用斜鍋,二口或三口一組,砌成一竈。炒茶的竹絲帚分大、中、小三種,大帚竹絲較粗硬,小帚竹絲較細軟,竹絲和把柄各長尺餘,徑粗三、五寸,依鮮葉老嫩程度不同而選用。
殺青溫度,第一口鍋底見微紅,其餘鍋溫依次下降。投葉量100~150克,不得超過250克。鮮葉下鍋後,用竹絲帚回旋翻炒,抖散水汽,動作先慢後快。待葉質柔軟時,改用“緊把”,将葉子旋入竹絲之間,起揉條作用。“緊把”和“松把”結合,葉子在竹絲帚内吞吐,即“緊把”揉、“松把”揉。兩種炒法巧妙結合起來,使葉子既搓卷成條,又保持翠綠色澤,香味鮮爽。
殺青用三口鍋,要求“一鍋炒癟、二鍋炒熟、三鍋炒細成條”。殺青若分二口鍋,則要求第一鍋炒的時間适當延長,以保證進度一緻,作業協調。殺青适度後,出鍋上烘。
(4)初烘與足烘:初烘溫度高,投葉量少,足烘溫度低,而投葉量多。邊烘邊翻,輕翻勤翻,防止斷芽碎枝。初烘到七成幹後,攤涼揀剔後,進行足烘,足幹後即裝桶貯藏。
舒城蘭花茶由來
安徽省舒城縣位于大别山末梢,出産蘭花茶品質優異、蘭花香氣撲鼻,關于它的來曆,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大别山區的齊雲山腳下有一座大莊園,園主叫李占山。李占山想強占使女蘭花,蘭花甯死不從,在姐妹們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翻山越嶺,來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絕壁石縫中長着一棵茶樹,常年有蝙蝠糞為肥,長得格外枝繁葉茂,清明時節就抽出了新芽。
小蘭花摘下嫩芽葉,帶到山下一個孤老太太家裡,借鍋子炒幹後拎到街上去賣。一個窮漢看見茶好,給了蘭花五百錢買下茶葉,來到茶館,将茶泡了來喝後,覺得果然是好茶,茶客們都紛紛要買,窮漢把茶葉分給了大家。
消息傳出,有人說,齊雲山的蝙蝠仙姑顯靈了,賣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占山得知這個消息後,派家丁四處探察。過了幾天,蘭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賣,不料被李占山的管家看見,報告李占山說賣茶人就是蘭花。
蝙蝠洞的茶樹終于被發現了,蘭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懸崖。結果茶樹被李占山霸占,采下茶葉炒制後獻給縣官,縣官獻給知府,知府敬獻皇上,皇上品茶後,龍顔大悅,禦筆親書"齊山雲霧"四字。
李占山獻茶有功,封為齊雲山七品制茶監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樹枯死了,李占山無茶進貢,隻得以假冒真,結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殺了頭。後來在蘭花墜岩的石縫中,長出了一片茶林,當地百姓采下茶葉,精制加工後品質依然如故,大家為紀念蘭花姑娘,便将此名茶取名蘭花茶。
舒城蘭花的泡法
準備:舒城蘭花,透明玻璃杯或瓷杯1個,茶匙,茶巾等。
投茶:用茶匙将色澤翠綠的舒城蘭花置入玻璃杯或瓷杯中,并注入少量礦泉水浸潤茶葉。
沖泡:向杯中注入開水約至茶杯容量的四分之三處,水溫一般保持在75到85°C。
分茶:茶湯分倒入茶杯中,七分滿為宜。
賞茶:茶湯鮮綠明淨,葉底黃綠成朵。
品茶:舒城蘭花需靜品、慢品、細品。一品開湯味、淡雅;二品茶湯味,鮮醇。
安徽自古就名茶好茶疊出,但安徽什麼茶葉最出名,你知道嗎?
被稱為素有“綠妝素裹”之美的白茶,竟由這幾步制作工藝制成
中國茶類是最齊全、品種最多的,而關于六大茶類沖泡方法你知道嗎
想要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識,請點選右上角關注我們!【茶道小壺仙】每天介紹最專業的茶葉知識,分享傳統的飲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