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簡述osi七層模型和TCP/IP五層模型
(一)、osi七層模型從下至上分為:實體層、資料鍊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各層具體簡述如下:
實體層:實作二進制比特流的透明傳輸。
資料鍊路層 :将實體層上傳的二進制比特流封裝成資料幀進而繼續向上層傳輸,同時将上層接收到的資料幀解封裝轉發實體層;同時定義如何格式化資料進行傳輸以及規定對網絡的通路控制,還支援資料錯誤檢測,便提供可靠的資料傳輸。
網絡層:資料鍊路層的資料幀在這層被封裝成資料包,并且通過工作在此層的路由轉發協定,選擇資料傳輸的路徑以及最佳路徑選擇和路由尋址功能。
傳輸層:向使用者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差錯和流量控制,保證封包的正确傳輸,確定資料傳輸的可靠性。
會話層:是使用者應用程式和網絡之間的接口,建立管理和終止在應用程式之間的會話。
表示層:處理使用者資訊的表示問題,如編碼、資料格式轉換和加密解密等
應用層:主要功能是直接向使用者提供服務,完成使用者希望在網絡上完成的各種工作,其次還協調各個應用程式間的工作驗證。
(二)、TCP/IP五層模型:
(1)、實體層:負責光電信号傳遞方式。集線器工作在實體層。以太網協定。
(2)、資料鍊路層:負責裝置之間的資料幀的傳輸和識别。交換機工作在資料鍊路層。例如網卡裝置的驅動,幀同步,沖突檢測,資料差錯校驗等工作。
(3)、網絡層:負責位址管理和路由選擇。路由器工作在網絡層。
(4)、傳輸層:負責兩台主機之間的資料傳輸。
(5)、應用層:負責應用程式之間的溝通。網絡程式設計主要針對的就是應用層。
2、總結描述TCP三向交握四次揮手
(1)、tcp三次握手:首先用戶端發起請求連接配接到服務端,服務端收到請求後再發送一個同步連接配接請求到用戶端确認,用戶端确認後雙方建立同步傳輸連接配接,雙方進入資料傳送狀态
(2)、tcp四次揮手:會話結束後用戶端發起斷開請求,停止發送資料,服務端收到請求後傳回用戶端确認并等待最後一個關閉傳輸連接配接确認狀态,用戶端收到服務端确認後也進入關閉等待狀态發送确認,最後雙方确認狀态後關閉tcp連接配接。
3、描述TCP和UDP差別
tcp是一種基于加密密文的通訊協定,并且在建立連接配接和斷開連接配接時都分别經過三次握手和四次揮手的确認過程;而UDP是一種基于明文的傳輸通訊協定,同時用戶端發起UDP請求連接配接封包後會直接和服務端建立連接配接中間沒有互相确認過程,是以TCP和UDP的主要差別在于兩者都建立連接配接後的傳輸安全問題以及安全認證問題。
4、總結ip分類以及每個分類可以配置設定的IP數量
ip位址分類分别為:A類、B類、C類、D類和E類;
A類:0.0.0.0 可配置設定ip範圍是0.0.0.1-127.255.255.254
B類:128.0.0.0可配置設定ip範圍是128.0.0.1-191.255.255.254
C類:192.0.0.0 可配置設定ip範圍是192.0.0.1-223.255.255.254
D類:224.0.0.0可配置設定ip範圍是224.0.0.1-239.255.255.254
E類: 240.0.0.0 可配置設定ip範圍是240.0.0.1-247.255.255.254
5、總結IP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