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冠新材闫洪嘉:從材料供應鍊着手解決锂電産業鍊安全

軟包電池的春天正在加速到來。相對于方形鋁殼和圓柱,軟包電池在能量密度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同時具有身形纖薄、定制性強、安全性好等特性。從全球範圍來看,無論是大衆、奧迪、奔馳、雷諾、日産及沃爾沃,還是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市場上大量的PHEV/EV車型大多采用軟包電池。

在電池供應商方面,無論是國内的孚能科技、億緯锂能、國軒高科、天勁股份、捷威動力、萬向、微宏動力等,還是國外的LG新能源、SKI等廠商都在積極發力軟包電池,就連向來主打方形電池的甯德時代和比亞迪也已經布局了軟包。

當然,與方形鋁殼、圓柱電池不同的是,軟包電池的制造離不開一種關鍵的材料,那就是鋁塑膜。根據行業測算,未來幾年預計全球軟包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将大爆發,這将極大拉動對鋁塑膜的需求。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對鋁塑膜的需求量大約為8.2億平米,今年預計需求量會在2.6億平米左右。

01

鋁塑膜國産化迫在眉睫

然而,長期以來鋁塑膜産品一直受日韓壟斷,是锂電池産業鍊中唯一還沒有完全國産化的基礎材料。即便現在,鋁塑膜大部分的市場佔有率還是在日本企業手裡。資料顯示,2020年日本鋁塑膜産品占全球市場的3/4,國産鋁塑膜的總體占有量僅1/4,國産替代的空間非常大,也非常緊迫。

其實,從去年開始行業已經感受到,大部分進口材料都比較緊缺,各種材料國産化加速。事實上,日韓現有鋁塑膜産能有限,擴産速度慢,産能釋放跟不上全球軟包行業的迅猛發展。日韓公司的采購周期長,Forcast期3-6個月,采購的準确性難度高。業内普遍反映,其與客戶的配合度低,反應問題時間長,效率慢,不如國産廠家配合度高。是以,從保障供應安全的角度,國産化勢在必行。

明冠新材闫洪嘉:從材料供應鍊着手解決锂電産業鍊安全

明冠新材董事長闫洪嘉認為,在當下鋁塑膜沒有完全國産化的背景下,其安全有兩個層面的含義,第一是産品本身的應用安全,第二是供應鍊的安全。當行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短期内鋁塑膜生産企業如果沒準備好,就會進入一個不健康的狀态,是以這時候企業對應用安全問題就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闫洪嘉談道,由于早期的時候,當時國内鋁塑膜企業沒有足夠的技術沉澱,實際上對行業有一些損傷,導緻對國産鋁塑膜的信心不足。是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國内市場鋁塑膜一邊短缺一邊很熱,這是很尴尬的。他認為,對于如今的國産鋁塑膜,“我們做基礎材料首先要有自信,第二是要把東西做好,機會一定會到來”。

02

裝車裡程已超15萬公裡

實際上,經過多年的技術研發創新,目前國内已經有企業的鋁塑膜産品可以比肩進口實作國産替代,明冠新材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據悉,明冠新材結合十多年在幹法複合、熱法制膜及膠粘劑開發上的經驗,自主創新出全新的幹熱複合工藝技術。不但打破了國外同行業的技術壟斷,也使鋁塑膜完全國産化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公司的動力、儲能用鋁塑膜産品的性能和國外同類産品已經沒有什麼差距;在正常剝離力、沖殼、熱封等各項資料名額上,以及安全性、可靠性測試等方面,已經能夠媲美國外品牌。”明冠新材鋁塑膜研發負責人表示,不論是産品良率,還是産品批次的穩定性等,公司生産的鋁塑膜與進口産品旗鼓相當。

據相關媒體報道,最早使用明冠鋁塑膜制成的電池,目前裝機上車的最長使用時間已有4年至5年,車輛運作總裡程超過15萬公裡,積累了大量寶貴的應用資料。至今鋁塑膜0客訴,也是國産鋁塑膜在實車量産和運作中驗證品質穩定性、安全性的第一家。

據了解,國内某電池企業A公司自2017年開始使用明冠鋁塑膜後,電池陸續量産并實作裝機上車,其中包括奇瑞商用車、重慶瑞馳、成都大運等車企乘用車和專用車。另一家國内某電池企業B公司,已分别于2018年、2019年,在中鐵項目和東風汽車乘用車、專用車項目上,陸續批量使用明冠鋁塑膜産品。除此之外,明冠動力型鋁塑膜,已于近兩年陸續在多個廠家的多種型号車型上開始使用,得到主機廠和電池廠的廣泛認可。

“是以我認為今年車企、電池企業都以非常開放的心态來積極評測我們的鋁塑膜,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啟,接下來這個市場就會井噴式發展,當然前提是你的産品能夠過關。”闫洪嘉說。明冠在産能方面,後續還會有更大的規劃。顯而易見,明冠新材已經做好了迎接鋁塑膜市場爆發的準備。

12月13日-15日,明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闫洪嘉,将出席在江西贛州舉行的“第六屆動力電池應用國際峰會(CBIS2021)”,并将發表主題為“材料供應鍊——建構動力電池安全體系的基石”的演講,敬請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