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問艾子曰:“吾聞古有獬豸,何物也?”艾子對曰:“堯之時,有神獸曰獬豸,處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觸而食之。”艾子對已,複進曰:“使今有此獸,料不乞食矣。”——《艾子雜說》
這段話翻譯過來的意思是這樣的:齊宣王問艾子:“我聽說古代有一種神獸叫獬豸,那是什麼東西?”艾子回答:“獬豸是唐堯時期的神獸,能明辨忠奸,經常在朝堂上吃奸邪小人。”解釋完獬豸的出處之後,艾子神補刀:“如果獬豸活到今天,肯定不缺吃的。”
貪官污吏奸佞小人,是為正人君子深惡痛絕的,《艾子雜說》雖然可能是蘇轼附會之作,但是我們從齊宣王艾子問對中,似乎也能看出古代官帽的變遷,并且由此産生一些疑問:獬豸冠為何從清朝開始消失了?是清朝君臣都畏懼神獸獬豸,還是神獸獬豸吃不勝吃,在清朝就撐死了?
說艾子,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齊宣王這個人,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他就是鐘離春的夫君。
鐘離春也叫鐘無豔、鐘無鹽,關于她的影視劇不下十部,郭德綱說的《醜娘娘》,男女主角就是齊宣王田辟疆和鐘離春。
齊宣王可能算不上傑出的明君,但是他對曆史的影響很大,《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宣王喜文學遊說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環淵之徒七十六人,皆賜列第,為上大夫,不治而議論。是以齊稷下學士複盛,且數百千人。”
齊宣王實際是百家争鳴的大力扶持者,也可以說他是國立大學的首創者。“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一開始就是在齊宣王那裡混飯吃的(齊湣王繼位,南郭先生出逃)。
簡要介紹齊宣王,咱們該來說神獸獬豸了。
按照艾子的說法,獬豸在齊宣王時期是能吃飽的——雖然齊宣王不是個昏君,但是朝堂上可以吃的貪官污吏奸佞小人還是不少的,是以獬豸根本就不缺吃的。
獬豸這種神獸,在古代史書典籍中經常出現,更為搞笑的是,經典版《三國演義》中那個被張飛暴打的督郵,戴的就是“獬豸冠”——漢朝所有執法官吏都戴獬豸冠,不知名的挨揍督郵可以戴,勸降馬超的有名督郵李恢可以戴,甚至兼任司隸校尉的張飛、兼任中護軍的趙雲,也都可以戴。
獬豸在漢朝被仿制成官帽,可見于《後漢書·志三十·輿服下》:“法冠,一曰柱後。高五寸,以纚為展筒,鐵柱卷,執法者服之,侍禦史、廷尉正監平也。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羊,能别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
獬豸冠成了古代執法官員的标配,一直到明朝,官員的帽子,還有很多獬豸冠的影子,這一點我們從比較嚴肅的明朝電視劇中都能看得到。
如果電視劇不能作為憑證,我們還可以檢視一下明朝名臣的畫像。比如最有名的嚴嵩和徐階,他們都擔任過内閣首輔,不管是奸臣還是忠臣,也不管當沒當過禦史,他們的帽子,都留有獬豸冠的痕迹——這是為了彰顯自己公正廉明心底無私。
到了清朝,無論是臣子還是奴才,清一色的紅纓大帽頂戴花翎,獬豸冠算是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于是有人說,如果獬豸活到了清朝,一定會被撐死:朝堂上的貪官污吏奸佞小人太多了,獬豸就是撐死都吃不完——因為獬豸被撐死了,是以清朝的執法官員也就不戴獬豸冠了,他們也怕自己跟獬豸一樣被撐死。
獬豸在清朝會不會被撐死,這一點很難下定論,獬豸是不是僅僅在清朝才會被撐死,這個咱們還是不讨論為好,咱們要讨論既安全又有趣的話題:如果唐堯時期就存在的獬豸活到了清朝,他是先吃乾隆,還是先吃和珅?
之是以把乾隆和珅兩個人提出來讓獬豸先吃,是因為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很善于侵吞善款。
咱們先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乾隆之母(電視劇裡那個甄嬛)死了,為了顯示自己的孝心,乾隆決定鑄造一座金發塔,以儲存母親生前掉下來的頭發。
乾隆很會花錢,他想鑄造金發塔的時候,已經花光了雍正留給他的數千萬兩庫銀。沒錢還要不幹正事兒,乾隆決定向臣子和奴才們募捐,募捐的首倡者就是和珅和緻齋。
按照和珅的倡議,錢龍準許,所有的官員和奴才最少要捐出一個月的俸祿——有的官員被逼無奈上當鋪,也要向皇帝表忠心。
但是這些錢募集來之後都幹什麼了呢?當然沒有全都用來鑄造金發塔,甚至連十分之一都沒用上,而是被乾隆和珅兩個人分了。
比照“一丈六尺,用金一萬一千一百一十九兩九錢”大金塔鑄造的金發塔,現在上秤一量,隻有三千兩,而且還僅僅是六成金。而當時向臣子和奴才募捐的金銀,數以十萬兩計,也就是說,九成以上的善款,被乾隆和珅挪作他用或者私吞了。
和珅乾隆吃得腦滿腸肥,如果獬豸還在,您說它還不得張開大嘴,把這君臣二人一口吞掉?
如果您認為和珅乾隆僅僅在鑄造金發塔的工程中侵吞善款,那就太小瞧他們的胃口和貪腐能力了。
《清史稿·列傳一百六》記載:“和珅柄政久,納賄者則為周旋,或故緩其事,以俟上怒之霁。大僚恃為奧援,剝削其下以供所欲。鹽政、河工素利薮,以征求無厭日益敝。”
和珅之貪,是肆無忌憚的,不管是修治河道還是赈濟災民,沒有和珅不敢動的善款,而和珅之是以什麼錢都感動,就是因為他“上面有人”——有乾隆皇帝罩着,和珅貪多少都沒事,反倒是彈劾和珅的官員一個個倒下了。
所謂“紀曉岚智鬥和珅”、“劉羅鍋智鬥和珅”,在曆史上根本就不可能發生,因為紀曉岚和劉墉自己就不幹淨。
紀曉岚貪不貪,正史中沒有記載,但他包庇貪官而被充軍發配,卻是闆上釘釘的事情,洗也洗不白,抹也抹不掉:“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戍烏魯木齊。”
劉墉當知府的時候,其下屬就沒少侵吞公帑,劉墉還是以被免職充軍,因為他是劉統勳的兒子,是以每過多久就官複原職、步步高升了:“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台效力。逾年釋還,命在修書處行走。旋推統勳恩,命仍以知府用,授江蘇江甯知府,再遷陝西按察使。《清史稿·列傳八十九》”
這樣看來,要是獬豸吃了乾隆和珅之後,順便也咬劉墉紀曉岚兩口,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像劉墉紀曉岚那樣的“清官”“青天”都在獬豸可吃之列,讀者諸君試想一下,清朝官吏中,哪還有一個不可吃的?生在清朝,獬豸豈不是要被撐死?
從清朝以後,獬豸就沒有了,或者是撐死了,或者是被打死了,而乾隆也被美化成了“有道明君”,電視劇裡的和珅,看着也一點都不可恨,在《乾隆王朝》裡,和珅甚至成了正面人物,就像圍攻光明頂的華山二老一樣,隻要能說會道,他貪了多少,都沒有人過問了。
和珅沒有被獬豸當作奸佞吃掉,但卻被嘉慶皇帝當作肥鴨子吃掉了,乾隆死後若幹年,連墳都被刨了。他們生前貪如饕餮、貔貅,雖然逃過了獬豸之口,但卻沒有逃過天理昭彰。
文章最後照例要請問讀者諸君:如果獬豸一直活着,它在哪個朝代吃得最飽?在哪個朝代有被撐死的危險?您知道的人物,有哪些是應該被獬豸吃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