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都說雲計算已經走過上半場,進入下半場,上下半場的切換在某種程度上确實顯示了雲發展從快速提出到逐漸成熟,從隻是單純地探讨概念到部分應用切實落地的過程。面對雲技術不斷更新疊代,企業雲轉型等諸多現象,我們更多認為雲計算工具的屬性重于概念或者說信仰,畢竟諸多企業在雲領域競相追逐可并不是不計回報的盲目跟随,不是為了“上雲”而“上雲”那麼簡單。換句話說企業在雲領域的成績還是要通過以雲為核心的産品或者應用來彰顯,可見雲的工具性越來越突出。
就像北京供銷科技CEO王帥宇博士所言,雲的價值在雲上,而不是雲本身,這個結論被業界越來越多的思考觀察者和實踐者所接受。雲好像是一個工具,創造的價值集中表現在應用上,但這個表現可能是在大資料領域,也可能在人工智能的相關産品中,但确定不變的是價值的産業鍊核心越來越向雲上遷移。
王帥宇博士在2017全球雲計算大會上演講
這樣延伸來看,如何充分發揮雲的價值成為企業取得“雲成績”的關鍵問題。是憑借獵槍捕獲手到擒來的獵物?還是通過辛勤耕種得到豐收的果實?判斷依據還是來源于企業自身以及不斷的實踐。
如今企業雲轉型是個被廣泛熱議的話題,我想除了企業自身内部的架構進行雲化部署外,例如制定企業雲化過程中的系統解決方案,考慮哪些上雲,哪些不上雲,哪些上私有雲,哪些上公有雲等,更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自身業務“離雲更近一點兒”,從北京供銷科技的雲實踐中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發。王帥宇表示:“我們需要從行業變成産業,換句話說就是把能力向外輸出。将自己在垂直行業表現的能力輸出給産業界,變成産業雲的形式,隻有這樣才可以讓雲計算從仰望星空變成腳踏實地,結合自己的産業與優勢做到知行合一。”
據記者了解,供銷科技在産業雲的部署上主要側重金融雲、健康雲、農業雲及電商雲。在采訪中,王帥宇認為供銷科技選擇部署金融雲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企業多年的積澱與優勢。例如,金融有特殊的行業特性,不是所有企業都可以被選為合作夥伴,挑選合作夥伴的時候更主要是以産業經驗為标準,行業基調以穩為主,不會刻意追求新技術和新産品,這是金融的特性。不像很多企業提供雲平台時沒有經驗積累,供銷科技通過經驗打磨出來的産品是天然的産業優勢。供銷科技作為為數不多涉及金融領域的一定體量的國企控股公司,國有企業的信用背書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AA+級的評級使其有良好的信譽,這是身份的優勢。
此外,供銷科技無論是招聘還是企業管理都有市場化的一面。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作為初創公司,供銷科技快速走過從0到1的過程,一方面是企業在資金和國有企業身份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吸引市場化人才的機制。“我們做金融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把銀行業的高端人才引進來。”王帥宇補充道。在提供增值服務方面,金融企業客戶會有屬于自己的機櫃以及伺服器,專門的IT營運服務、雲平台等,供銷科技專門打造這樣的基礎設施來獲得更多可靠的支援,這也是優勢之一。此外,王帥宇補充,集團于2015年12月成立,新公司敢用最新的技術,可以做到與國際最新的技術接軌,也是助力發展的一方面。
從供銷科技深耕行業雲來看,辛勤耕種獲得豐收果實顯然是雲計算下半場企業緻勝的上上之策。在“深耕”過程中,從全局出發至關重要,企業需要通過對雲計算技術的積累,形成可塑性的産業鍊條。對于供銷科技,無論是始終貫徹集團“3+10+X”資料中心叢集布局建設的思想,還是積累城市級别資料中心落地經驗并完善資料中心節點,獲得CDN營運牌照以及布局海外業務等,這一系列的嘗試都有助于激活産業鍊發展,不單純着眼于狹隘的雲發展,更是資源的有效整合。
“今天的市場中,有三種通往混合雲的路徑。第一是從公有雲到混合雲。我們也看到公有雲的巨頭在逐漸轉型;第二是私有雲到混合雲,因為客戶對公有雲的需求導向,讓私有雲的玩家也開始建立公有雲。”王帥宇認為,這兩種進入混合雲的模式都是對的,“無論是私有雲還是公有雲,在進入混合雲之前,你必須對一種雲服務是有足夠了解的”。唯一不可能的是第三種方式,“沒有做過公有雲或是私有雲,直接來提供混合雲服務”。試想不了解行業,也就無法結合自身優勢開啟個性化的雲路徑,而雲計算落地也就無從談起了。如今雲市場經過上半場的厮殺後,下半場不會再有資本驅動創業的功利性導向,“深耕細作”或将成為最有價值的武器。
本文作者:劉晶晶
來源:51C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