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職場中,有幾個看上去就很危險、沒有前途的職業;也有一些看上去很美,但前途也很危險的職業。本系列将大緻列舉其中一些,并給出一些如果已經位于這些職業中,應該如何處理的方法。
整體上有兩種危險職業:無積累和窄出路。
無積累職業指那些做了很久,但是很難有所積累的職業;由于沒有積累,也就很容易因為技術的更新而淘汰,或被年輕人替代。無積累,可替代,無出路,說的是一件事。
在非IT的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這類職業:計程車司機,看門人,高速收費員,等等。
IT業中,黑盒測試人員,售後,技術支援,協調員,過程管理者(PPQA),都很容易陷入這種狀态。
窄出路職業指那些未來可做的職位雖然不差但是需求量很少的,由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以這些未來的出路不應該成為“職業”而是應該成為機遇,即有很好的條件和機會才做。
在非IT的日常生活中也有這類職業:數學家,操盤手,電影明星,等等。
IT業中,典型的是品質管理,咨詢師這個方向。與前者的差別是:窄出路職業做好了相當不錯,但是由于“扇出”能力很強,一個影星、一個咨詢師就能覆寫很大的範圍,并不需要太多的同類人群。
職業是死的,人是活的,雖然不鼓勵進入,但即使身處這些危險職業中,隻要按正确的方法做事,仍然不至于徹底無望。
之前提到過寫履歷的秘訣:就是不要去應聘了才寫履歷,而是每隔三個月到半年,就為自己重寫一個履歷,看看有沒有什麼新鮮的内容出現。如果有,就說明有積累;如果沒有,就說明沒有積累。
但是,這類積累不能是流水帳,就是我又參加了什麼項目,又做了什麼事情。隻要沒有休假,人總歸有任務要做的,但是如果做了很多工作,卻總結不出來提高,也不叫積累。
黑盒測試人員,售後,技術支援,協調員,過程管理者(PPQA),都很容易陷入這種狀态,有這樣幾種方法可以化解。
1. 關注業務積累
很
多職業本身并沒有太多的技術積累,比如計程車司機,總不能練習馬路飙車。那應該怎麼辦呢?在之前一家咨詢公司,有一位很愛學的司機。平時沒有事情的時候專
職司機都呆在家裡,也發一台電腦,但是能幹點啥呢?他就來問我,後來我想了想,說學外語和辦公軟體吧,外語優先,因為開車+外語是個不錯的組合,開車+辦
公軟體就不倫不類。結果是過了不久他就能聽說一些簡單的外語了,是以之後接送外國講師不用再跟着一個翻譯了(甚至是跟一個咨詢師去),是以大受老闆的器
重。後來逐漸成為公司除了專業業務之外的其他事情的主管。
很多職業比如黑盒測試、售後、支援,看上去沒有什麼技術,但是卻和那位司機一樣,和業務、客戶、人、市場相對接近,在這些領域積累經驗,一樣能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比如如果對業務逐漸熟悉,就可能在産品、銷售方向上有所作為,即使不離開自己的崗位,也會成為一個部門的中堅力量。實際上一個充分了解産品業務用途的黑盒測試人員,将是一個難得的測試部門上司。
2. 關注技術手段
很多職業之是以被認為是體力活,是因為體力可以解決大部分問題,但也帶來人力緊張、重複勞動的問題,如果能以技術手段解決,就可能事半功倍。
比如在Google,營運總監是一個很重要的職位,因為Google之是以能位于搜尋引擎隻首,除了技術和市場之外,其機關營運成本隻有Bing的一半,也是一個亮點。要找到工作效率兩倍的人顯然不可能,但是使用各種技術手段解決問題,則是有可能的。
從業務的角度來了解,在網絡遊戲界,有一個通行的“技術支援”規則,就是發動群衆,建立社群,讓玩家們自己解答自己的問題。實際上很多軟體産品都可以推行這種方法,不過多數軟體企業都是從工業時代的市場-銷售-支援思維過渡過來的,多數還沒有緩過神來。
從
技術的角度來了解,一個能自助服務的知識庫系統,能解決很大的問題。這類知識庫系統多數都是首先讓大家搜尋答案,如果搜尋不到就提問。而提問在送出之前,
系統先按關鍵詞分析出以往有哪些相關的問題和答案,然後彈出這些資訊來“攔截”提問過程,如果攔截成功,就減少了一次提問回答的技術支援過程。
無論哪一種,都能讓人們從繁重的人工服務中解脫出來,有點類似靈活開發中的自動化和回歸測試過程,一次投入給出的答案,将讓未來複用和收益。
泛指所有越走越高但越走越窄,前途無量但是需求量很少的職業,典型的是品質和過程管理工作,以及咨詢師。
品質管理/過程管理
這個曾經是我放棄了在即将上市的公司做技術骨幹的機會而投身去做的一個工作,結果……
先說說品質和過程管理是管理什麼的:首先不是測試,是以手底下一般沒有那麼多兵;其次也不是做研發/生産的,是以不是一個技術積累型職位;然後也不是和銷售/市場等業務相關的職業。其具體工作,一般是負責制定和改進企業的過程,以達到更高的管理水準。
這個本來是很好的一個職業,但是在中國存在以下潛在問題:
a.
如果過程改進是必需的,那麼研發總監或部門經理早就會為了部門的業績驅動起來這個工作了(确切說他們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了)。是以能留給專職品質或過程管理的人所作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教育訓練,認證,評級這些比較虛的工作。
b.
國内企業由于不重視這個職業,是以經常選擇一些實際上是新手的人在這個部門工作,真正的技術或管理高手,常常陷于日常業務而難以進入這些部門,使得這個部門隻能非常虛地工作,難以有實質性的改進。
c. 偶然有一兩個高手進入這個部門,由于多數情況人少錢少,周圍又都是剛剛畢業的PPQA圍住,基本上難有作為。
但是還是那句話:人是活的,怎麼辦呢?
1. 在生産線上做改進。
如果你正是一位程式員,項目經理,或産品經理,但認為過程改進才能做好企業,那麼請在自己的位置上遵循無我、無住、共振的法則直接做改進,而不要認為一定要到專業的崗位上。
由于離一線很近,無論定位問題還是定位答案,都更容易切中要害。由于利害幹系人都在身邊,隻要大家同意,往往一個方案就可以實施了,比作為品質人員去推進别人實施你的想法要容易得多。
2. 在品質/過程崗位上的改進。
如果不慎……還是到了品質崗位上,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走一線道路,就是與生産團隊保持密切的聯系,不要做得太“專業”,這樣能滲入到團隊裡邊做半個隊員,技術上業務上不至于太過于脫節。這樣存在回到一線的可能。
二種是走專業道路,這個比較複雜一些,要求本來就有很好的功底(是以很了解一線人員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主要工作方式不是研究最好的過程,而是研究如何發動一線人員摸索和改進自己的過程,自己做一個旁觀者/潤滑劑。
後者是一種專業道路,日後可以選擇在多種企業任職,或者做咨詢師。盡管出路仍然很窄,但可能做到很高的職位或很好收入的咨詢師。
咨詢師
咨詢師是一個很令人羨慕的職業,但是也是一個很窄的職業。
說了這麼多“窄”字,到底多窄算是窄呢?
這
麼說吧,中國有400萬程式員,2萬家軟體企業,需要40萬個項目經理,至少10萬個産品經理;外加大約5~10萬個部門經理,5~10萬多個各種總監,
但隻需要1000個全職品質和過程改進人員(多數企業沒有),外加50個CMMI咨詢師(其中活躍的10人),50個靈活咨詢師(其中活躍的10人)。
從這個角度上講,咨詢師有點像影星一樣,不是一個職業,而是在機緣巧合的時候,就走上的一條道路。
是以盡量不要選擇咨詢師這條出路。
尤其是IT業的咨詢師,由于産業過于年輕,更新換代又過于快速,常常面臨因遠離一線而技術落伍的困境。
咨詢師就說這麼多,就不說如何做好下一步了,仁者見仁。
實際上軟體企業中間有一根中軸線,是每個企業的核心。
在産品研發型企業中,大緻是:市場-銷售-産品-項目(部門/項目,開發/測試)-運維。在項目型企業中大同小異。
所謂核心,就是與企業的營收密切相關的,上述的幾個部門如果出了問題,企業的營收都會受到直接的影響。
此外的部門,如行政/人力資源/财務/售後/支援,都是非核心的。
身處這些部門,有以下危險活動或禁忌要注意:
1. 不要把核心的做成非核心的
比
如産品部門,本來是個核心部門,但是如果産品經理乃至總監沒有做自己最不可或缺的定義産品/市場分析/競争對手分析/使用者群分析/産品版本規劃/商業模
式……等等這些最重要的事情,而是變成了到處無原則地收集需求(有時候是跟着競争對手後面走)、協調各個軟硬體部門的工作等等,就可能變成一個非核心的部
門。
這個時候雖然人們很忙,但是業績不佳。
比如我們最熟悉的項目經理,很容易變成下面這位(摘自真實履歷):
職責和業績:
1)項目管理,任務配置設定和項目資料分析;
2) 負責與客戶進行需求與技術上的溝通;
3)負責開發過程中品質控制和标準制定;
4)負責詳細設計;
5)負責指導程式員解決開發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
看起來很正統的項目經理,但是就像萬金油一樣,即需要,又不必須。一旦暫時沒有項目,或項目失敗了,最容易被開掉的就是這種“監工”型的項目經理,企業都不需要擔心技術流失,商業機密洩露之類的問題。
項目經理的上級“部門經理”也存在這個問題,有些部門經理基本上就是部門協調員,不斷掙紮在各種問題的處理上以及權利鬥争的漩渦中。
如何做好核心職位?
核心職位始終要圍繞自己企業的業務開展工作。
産品經理的之前說過了。
項目經理的,應該要區分出自己所負責的項目(或産品)到底勝在功能,還是赢在成本,又或是長于技術,然後把團隊的工作引導到項目成功的方向上(部門經理更是如此)。
可惜,多數項目經理都說不太出來自己項目的目标,也說不出來自己為了實作這些目标做了什麼特殊的事情(除了把所有能做的都做了之外),總是覺得隻要時間進
度品質成本都兼顧一下,會都開完,問題都解決掉,項目不就成功了?實際上,如果這些内容都能兼顧,這個項目就不需要管理了。
是以,核心部門要避免變成事務性的部門,要努力圍繞自己企業的業務,做好事情而不是做完事情。
這一點在測試部門可能尤為重要,一大堆人加班加點點滑鼠,就是一種危險職業,因為人人都可以做。去了解業務,了解客戶群對自己産品的品質觀,才能把測試做精。
2. 不要把非核心的真的做成非核心的了
這個是很愁人的事情。
多次收到人力資源部門發來的海量履歷,多數在10秒左右就斃掉了。但是人力資源的MM們也有理由:“我們不懂技術啊,不知道你們要的确切是什麼樣的人。”
無論這個理由是否成立,或者要求人力資源了解技術是否過分,存在這樣的松懈心态都是在将自己置身于危險職業之中,畢竟能陪大家講講勞保規範、唱唱歌、做做遊戲的人太多了,随時會在一個不合時宜的低級錯誤之後被替換掉。
後
來在做完了方案,搭建了公司知識庫,培養了幾個能接手工作的小弟,促成了幾個銷售單子,建立了市場計劃,幫助定義了産品……之後終于有時間看看招聘網站的
時候,才知道原來可以用競争對手的名字作為關鍵字搜尋幾十萬個履歷,而不用在那些無用的履歷上面浪費時間。而人力資源部門因為不知道我們的競争對手(也不
問),是以一直沒有做這個工作。
後來在财務部門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公司在成立5年後,才第一次整理出當年的營收、支出、幾個分公司的比例、不同市場細分的收入、銷售人員績效這些核心資料。
實際上人力資源、财務這些職位至關重要,李開複老師在剛到Google的時候,所任職的就是“負責人力資源的副總裁”。
如何做好非核心職位?
還是四個字:關注業務。
很久以前我在入職的時候見過一位IT公司的财務總監,對于大家所提的所有問題,此人都有資料可以說話,而且能說出我們與競争對手的比例、此消彼長的趨勢等等,完全不像是一個數了一輩子錢的IT外行,而是對行業非常了解,這是他能在那麼大的IT公司穩定地做财務總監的資本。
大緻總結一下核心與非核心在“安全性”上的差別,當然之前說了,職位有“核心”之分,人的具體做法也有。
1. 核心職位不容易在企業困難的時候被辭退
2. 做好核心職位更穩固而無可替代,不容易替别人栽樹,更安全
3. 做好核心職位企業的業績會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