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似乎在中國市場上遇到了不小的麻煩,一周之内,Uber中國的業界先後出現10萬和100萬單兩個不同的版本,再加上大量虛假司機和乘客刷單,都使得外界難以判斷Uber是否像其聲稱的那樣,在中國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訂單資料“打架”
據《紐約時報》上周報道稱,為了盡快打開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Uber已經在這裡發放了巨額補貼,并且收到了初步成效。這裡所謂的“成效”,指的是Uber每天在中國提供的交易,已經達到了10萬單。
這個數字也是Uber去年12月宣布的每天100萬單全球交易的十分之一。報道還稱,為了獲得上述成績,Uber發放給司機的補貼有時可以達到車費的3倍。截止目前,Uber已經累計融資近60億美元,他們希望借此把美國市場的高速增長複制到中國。
同樣是在上周, Uber CEO特拉維斯·卡蘭尼克(Travis Kalanick)在一封發送給投資者的郵件中稱,Uber司機每天在中國提供的行程已經接近100萬單,與該公司6個月前在全球提供的訂單數幾乎相等,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紐約時報》報道中的10萬單。
一周之内,Uber在中國的日訂單數兩次被披露,而兩次的資料相差整整十倍。據一位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Uber中國的真實日訂單數在30萬單左右。而因為Uber配置設定訂單的特殊性,司機無法看到乘客的目的地,這導緻了大量的拒單産生,訂單成功率一直不高。
十幾部手機同時刷單
Uber在華的“突飛猛進”顯然不那麼正常。據美國新聞網站Quartz報道稱,有中國使用者注冊多個Uber賬号假冒司機、乘客進行刷單,Uber對外宣稱的“在中國每天完成10萬訂單”等資料存在水分。
因為投入了高額補貼,很多Uber司機通過微信和QQ群尋找“同謀者”,幫助他們完成虛假的訂單,已擷取現金補貼。這些“同謀者”隻需要坐在家中,關閉手機的定位後發出訂單需求即可。司機接受訂單并空駛,在這一“乘客”選擇付款之後,司機再将車費重新轉賬給“乘客”,而雙方将對獎金進行分成。
也就是說,中國的Uber司機人為制造了虛假的訂單,并注冊了多個Uber帳号,以獲得Uber的豐厚補貼。這些“司機”會讓他人假冒乘客,但實際上這些“乘客”哪也沒去,雙方甚至可以在靜止的汽車内,通過十幾部手機不停地下單和接單。
更有甚者,一些中國司機試圖欺騙Uber的新司機注冊系統,通過使用虛假的資料注冊Uber司機帳号,這樣就可以多次獲得新司機獎勵。
或成下一個Groupon?
上述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Uber對司機刷單的情況并非不了解。“隻是目前睜一眼閉一眼罷了,畢竟資料不能太難看。”在上述給投資人的郵件中,卡蘭尼克明确表示将于6月22日啟動Uber中國的融資計劃。在這個特定時間下,中國市場的表現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不得不讓人聯想起Groupon入華後成立的高朋,團購行業競争最激烈的時候,高朋的刷單現象非常嚴重。為了讓團購商品的交易數字好看,高朋的銷售經理甚至說服商家預先購買自家的商品,以營造出非常受歡迎的假象。
更有銷售經理甚至自掏腰包,湊足數十萬元購買自己的團購産品,借此賺取公司補貼,為了提高交易額,甚至還會将房産作為産品放到網上團購,這種瘋狂的刷單行為導緻高朋多個大區管理人員被換血,也間接導緻了Groupon在華業務的流産。
盡管卡蘭尼克宣布2015年将在中國投入70億人民币,但業界依舊不得不擔心,Uber很可能會像之前的幾個美國網際網路巨頭一樣,熱熱鬧鬧開場,灰頭土臉收兵。因為在這之前,“中國魔咒”一直是纏繞矽谷公司的夢魇,eBay、雅虎、MySpace、谷歌等最終都在中國铩羽而歸。
原文出處:科技行者
轉載請與作者聯系,同時請務必标明文章原始出處和原文連結及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