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唐朝的長安太極宮玄武門,曾有李世民政變;大明宮玄武門則發生過三次著名政變,一者神龍政變、一者景龍政變、一者唐隆政變。這四次玄武門政變,牽涉到唐朝最偉大的三位皇帝。

前一個“玄武門之變”在曆史上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後一個“玄武門三變”則更重要,某種意義上說,“三變”代表着唐初重要家族——武氏,由“滅唐”到“控唐”最終成為“大唐羽翼下大家族”的曆史關鍵時期。

玄武門,其實有很多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在太極宮,皇家從來不在乎血腥,憑啥抓住貞觀不放。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下,天上的仙宮、地上的皇宮的建築格局是類似的。古代東西南北四宮,分别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龜形神)鎮之。再結合二十八星宿,四宮各七個星宿,即東青龍:角、亢、氏、房、心、尾、箕;西白虎:奎、婁、胃、昂、畢、角、參;南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轸;北玄武:鬥、牛、女、虛、危、室、壁。

民間又有左青龍右白虎一說,用于鎮邪。是以,宮阙、殿門、城門、墓葬建築及其器物上多有出現。可以說,玄武門在重要宮殿、建築都存在,隻不過名字不同而已。在衆多玄武門政變中,最著名的當屬太極宮玄武門之變,它是大唐崛起之關鍵時刻。“玄武門三變”發生在大明宮的玄武門。

無論後世有些人多麼在這一問題上,對李世民有着反面言辭。但作為帝王家的皇帝,這種做法很正常,也并非“狠毒”的案例。比李世民狠、壞的案例很多,至少齊桓公被餓死、六十多天後屍蟲已經滿屋滿地。我覺得齊桓公的兒子們在這點上比李世民狠多了。

其實,死死抓住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不過是有些人“置天下紅日于不顧,隻抓蒼蚊嗡嗡”。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唐太宗、唐玄宗皆27歲登基,二人相似度極高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626年)奪得帝位,時年27或28歲,因為李世民出生時有598年、599年兩種說法。唐太宗在位23年(626—649年)、李隆基在位44年(712—756年)。李世民享年50歲或51歲,李隆基則享年77歲。

我們再看“玄武門三變”中的第一男主角李隆基,發動“神龍政變”(705年)時,他隻是協助者;發動“景龍政變”(707年)時,他是暗中積攢力量的旁觀者;發動“唐隆政變”(710年)時,他是主導者。713年發動“先天政變”時,李隆基已經當了皇帝。

李隆基生于685年(則天順聖皇後垂拱元年),正好是武則天徹底掌控大唐的開始,隻差一個适當時機“改李為武”了。同樣是27歲登基,唐太宗和唐玄宗都以“兇狠”“霸道”“睿智”著稱。

李隆基很像李世民,二人都有雄才大略。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太宗晚年有小錯兒,玄宗晚年有大責

從治國上說,李世民一生沒有大錯誤,諸如李淳風、武媚娘與李世民的各種傳說,隻不過是後人的附會而已。當然,其晚年确實變化明顯,例如對魏征地報複性懲罰。

貞觀十七年(643年)正月魏征死後,李世民辍朝五天,谥曰“文貞”。其後,又将其繪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名列第三位。

侯君集涉及太子李承乾造反一事被殺,杜正倫也是以被流放。此二人都是魏征推薦,是以,李世民懷疑魏征有異心便推倒了他的墓碑。兩年後的645年,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結束後,又想起魏征的好,便又重新豎起魏征的墓碑。

其實,李世民與魏征間的事情,屬于一種“上司的胡思亂想”。李世民的胡思亂想雖然有,但總體上次數尚少,構不成大問題。當然,也有人說李世民再多活些時間,恐怕會成為昏君。這些也隻是假設,當不得真。縱觀其一生,乃是小誤,相比李隆基就不一樣了。

李隆基在開元年間(713—741年)28年裡,那真是銳意進取、勵精圖治,将大唐的隆興推向巅峰。然而,進入天寶年間(742—756年)後卻昏招頻出,大唐的興盛逐漸變得“徒有虛表、内則敗壞”。正如《長安十二時辰》中所表現的那樣:聖人的眼中,沒有蚍蜉。然而,蚍蜉所過之處,一切“偉大”頓成齑粉。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安史之亂”本質上并非李隆基的問題,但卻是因為他的錯誤直接導緻“安史之亂”爆發。也就是說,“安史之亂”遲早會發生,隻不過因為他李隆基是以才在他當皇帝的時候發生。

“安史之亂”必然發生,但正是因李隆基才導緻在他當皇帝的時候發生

“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因自高宗時起,“府兵制”因為均田制被逐漸破壞,兵制逐漸改成征兵制。“府兵制”下的“将不知兵,兵民一體”變成“将治兵,兵随将”。

統兵将領不但管理軍事戰争,而且主管軍費的發放成為兵的主宰者。以前,兵的主宰者是統治者,高宗之後逐漸變成領兵者。到了武後、玄宗時期,節度使們甚至主管地方,那麼,節度使權力擴大後,隻要皇權出現疲弱之态,自然會有節度使産生異心。

無論是唐玄宗重用少數民族,還是李林甫奸相亂政,抑或是楊國忠促使安祿山造反,無論怎樣,他們都是這種曆史必然下面的某個促進因素而已。

四次玄武門之變,牽出唐朝三位偉大君主評價問題

但是,僅憑“安史之亂”過程看,以安祿山的指揮能力,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哪位将領其實都能夠平滅他。但是,正因為李隆基的瞎指揮才造成“安史之亂”長期化,這也是李隆基不可寬恕的地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