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我是小七,一個喜歡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個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這篇稿子來自于知北遊。

根據《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大商朝從成湯滅夏建立王朝,到商王纣(殷纣王),共四百九十六年,最後被西土的周人所滅,建立了周王朝。

周人翦商的大業,根據《詩經·魯頌·閟宮》的記載,是周太王(公亶父)的時候已經“實始翦商”,後經過了王季曆、周文王、周武王,最終滅商成功,

也就是說,周人滅商至少是經過了四代人的努力才最終完成。

那麼就有人問,西土的國家很多,為什麼周人這麼堅持不懈地緻力于伐商呢?周人和商人到底有什麼深仇大恨呢?其實這個問題論起來,那可真是“小孩沒娘,說來話長”。

現在史學界都堅信周人就是西方的戎狄部族,他們本來就産生于西方,羨慕大商的疆土、财富、人民,才有伐商的野心。可仔細考察一下曆史,并非如此。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國語·周語上》載祭公謀父說:

“昔我先王世後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棄稷不務,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間。”

戎狄之間的地方就是陝晉一帶,周人最初居住在豳(或寫作邠),在在今陝西旬邑縣(一說在相鄰的郴縣),後來向西南遷徙到了岐山下的周原(今陝西省寶雞市扶風、岐山一帶),

這些地方,都是西戎各部活動的區域,這也是為什麼宗周會受犬戎威脅的原因。

可根據祭公謀父的說法,周人本不是居住于戎狄之間的,他們本來是虞夏的屬國,一直是後稷之官,到了夏朝末年的時候,周先王不窋才竄入戎狄之間。

我們知道虞夏本來是在中原的國家,虞朝之後是夏朝,很多學者認為虞夏是在山西,那顯然是很大的誤解。

郭沫若先生在《夏禹的問題》一文就指出了這裡面的原因:夏朝其實是居住在中原的,因為被商人驅逐,失去了國家,是以夏人和其很多屬國逃到了西北,變成了戎狄,

其中的殷墟蔔辭中的商人最大的敵國之一“土方”就是夏朝被滅亡後夏人建立的國家,後來變成了玁狁和匈奴。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胡厚宣先生在《甲骨文土方為夏民族考》一文中進一步申述了郭先生的觀點,認為蔔辭中的土方就是被商人擊敗後西遷之夏民族,土方居住在蔔辭中所言的“唐土”,指出“唐即唐土,唐地名,在今山西河汾之間,翼城一帶。土即土方之土,猶言夏人,

唐土者,意思是居住夏人的唐地”,

土方在武丁時即已經被殷人征服,故武丁以後再無土方入侵及征伐土方之事,這些看法無疑是正确的。

那麼大家就可以想見,從商湯滅夏,一直到商王武丁時期,商人還在和西北陝晉一帶的戎狄開戰,他們的勢力直到武丁時期才算打入了山西,

如果夏朝一直在山西,說明夏朝是到武丁時期才被征服的,那麼“商湯滅夏”從何談起呢?

古人滅國,無不占領其土地、奴役其人民,周人滅商就是絕好的例子,可商湯滅夏呢?竟然沒打到夏朝的地盤,隻是占領了中原地區到山東西部的部分地區,這個“滅夏”是怎麼滅的?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是以說,我們隻能相信郭沫若等先生所說,夏朝本來不在山西,而是在中原,

他們的王朝被商人覆滅了,土地被占領了,可部族并沒有消亡,而是逃到了西北,重建立立了國家,繼續和商人對抗,也就是說,夏朝沒有了,可夏民族和夏國還在,隻是逃到西邊的山西去了。

這也是為什麼周代一直把山西的晉地稱為“夏墟”的原因,

因為夏朝滅亡之後夏人在此立國,一直延續到了殷商時期才被打敗,自然這裡也算是“夏墟”,但是要說夏朝時候“夏墟”也在這裡,顯然是不對了。是以郭沫若先生在《蔔辭通纂》一書中考察了殷墟蔔辭中的戰争之後就明确指出:

商人東南無勁敵,其敵人全來自于西北,就是那些戎狄地區。

在夏代的時候,應該還沒有“戎”、“狄”這種觀念,是夏人逃到西北之後,商人對他們的稱呼是戎或狄,

也就是商周時期所說的戎狄,其實就是夏王朝的遺民。

他們中勢力最大的就是玁狁(xiǎnyǔn),又稱獯鬻(xūnyù)、匈奴,是土方被武丁滅掉之後,其遺民與貢方等西北戎狄諸國重新融合而成的新遊牧部族

,照舊勢力強大,從周到漢都是中原的勁敵,這就是為什麼《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匈奴承認自己的夏桀之子淳維的後裔的原因。

夏朝滅亡後,夏人逃到西北地區變為戎狄,他們一直想反攻回來,是以一直與商為敵,就是這個道理。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周人作為夏的屬國之一,他們所謂的“自蹿于戎狄之間”,就是夏朝滅亡後,他們跟随夏的遺民一齊向西北遷徙逃亡,他們本身就成為了戎狄的一支,他們和夏人的關系可算是十分密切,

《孟子?梁惠王下》:“大王事獯鬻”,“大王”就是周太王,他一直是戎狄的屬國。

許倬雲先生在《西周史》中說:

“由于周人的起源在山西,周人始終不忘本族與山西古族夏人的關系。周人自謂夏的後人,認夏為正宗。”

實際上周人和夏人一樣,并非起源于山西,而是本來居住在中原,夏亡後才和夏人一起逃到了山西,後來又屢經遷徙,定居在豳地,周太王的時候又遷徙到了周原。

正因為這個原因,在夏人反攻大商的戰争中,周也必定是其中的成員,自然,他們也會受到大商的猛烈征伐

,是以在殷墟蔔辭中我們就會看到“惟周方征”(《甲骨文合集》06657)、“翦周”(《甲骨文合集》20508)、“伐周”(《甲骨文合集》22294)等蔔辭,說明商人一直在征伐周方,如果周人不和商人為敵,商人為什麼要征伐他們呢?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那麼我們也可以知道另外一個真相,就是周太王遷周原的原因。

《孟子·梁惠王下》說:

“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後來司馬遷寫《史記》也是沿用這個說法。可大家想想,周人本就是戎狄的一支,他們和狄人是同盟,甚至說是親戚,狄人怎麼怎麼可能侵他們?看看殷墟蔔辭就知道,周人向西南遷徙,一定是被商人征伐、壓迫之後,為了逃命,不得不向更遠的西南遷徙,就是為了躲避商人的征伐,根本就不是什麼“為戎狄所逼”的事兒。

李忠林先生就認為“古公遷離邠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暫時回避商人的鋒銳”,恐怕就是這個事情。

即使是逃到了岐下的周原,周人照舊是“亡商之心不死”,繼續謀劃“翦商”。本來他們翦商是和夏人的同盟一起幹,但這個時候大概原來的夏人同盟被打散的厲害,周人也被迫逃到周原,要翦商,隻能自己單幹了,是以才說是“實始翦商”。

從這一方面來看,周人是夏人鐵杆盟友,肯定也是反商的幹将和主力。

《孟子》裡的說法,應該就是周人自己的編謊,周人之是以這麼說,是因為此時商已經被他們滅了,他們心目中的聖人周太王,怎麼能被一個讓自己滅掉的國家給趕走呢?

是以不肯那麼說,就說是讓戎狄逼的,因為周代的時候,商王朝沒了,可戎狄的勢力還非常強大,西周就是被犬戎給幹掉了,

是以說周人被戎狄所逼合情合理,還面子上好看。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參考文獻】

古籍:《詩經》《尚書》《國語》《孟子》《竹書紀年》《史記》《呂氏春秋》《楚辭》《禮記》《帝王世紀》等

今人著述:

方詩銘、王修齡:《古本竹書紀年輯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徐宗元:《帝王世紀輯存》,中華書局1964年。

許倬雲:《西周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3年。

胡厚宣:《甲骨文土方為夏民族考》,《殷墟博物院院刊》(創刊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

郭沫若:《夏禹的問題》,《郭沫若全集》曆史編1,人民出版社1982年。

郭沫若:《蔔辭通纂》,科學出版社1982年。

丁山:《商周史料考證》,中華書局1988年。

劉毓慶:《文王之死獻疑》,《晉陽學刊》1982年第3期。

王玉哲:《中華遠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李忠林:《周人翦商史實考略》,《北大史學》2007年。

王甯:《再論蔔辭“土方”與夏人的相關問題》,《郭沫若學刊》2016年01期

王甯:《〈楚辭·天問〉“梅伯”小考》,知北遊的新浪部落格2018-06-22

我是小七,一個沉迷于研究山海經與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歡可以關注我。

版權申明:本文系山海經解密小七獨家邀約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轉載、盜用以及洗稿,未經同意擅自盜用,将追究到底。

“翦伐大商”——周人為什麼對商朝有那麼大仇恨?(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