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清朝宣統三年(西曆1911年)農曆八月,武昌起義爆發,到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于南京成立。對于清政府來說,内地十八省裡面,除了陝西、直隸、甘肅等少數幾個省份,其餘大部分都宣布歸屬于中華民國方面。

清朝北洋系官僚集團在這期間,經過一番斡旋,最終,清政府和南京方面達成協定:民國政府要給清朝宗室待遇,并保證不打擊報複,而清朝皇帝則宣布退位。

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此前,元朝末年,朱元璋大軍光複傳統漢地後,元順帝在關外地區繼續維持元朝統治——史稱北元。之後北元曆代可汗,和明朝長期周旋長達兩百餘年,直到崇祯時期林丹汗去世為止。

那麼,在這樣的先例之下,清朝為何選擇退位而不是模仿元順帝建立北清政權,和中華民國長期周旋?

小編覺得:

可行性方面

理論上說,清朝退回關外,建立北清政權,是具備一定可行性的。因為對于新興的中華民國來說,“驅逐鞑虜”的思維依舊殘存。所謂“驅逐”,指的是把滿清趕出傳統的漢地。雖然此時東三省早已存在大量漢人移民,但對于大部分漢人百姓來說,大總統和皇帝有什麼分别,自己是毫無概念的。

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此外,東北和蒙古以及西北等地區,在當時是沙俄和日本的勢力範圍。對于沙俄和日本來說,如果能把中國一分為二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并且沙俄也不希望因為辛亥革命的關系,世界上少一個君主制國家。

是以,在外力支援下,“北清”會取得日俄支援——事實上,從宣統帝退位後,滿蒙地區的“勤王複國軍”受日本支援長期活動,以及後來的僞滿成立,都可以反推出北清會受到日俄支援的事實。

無法推行的原因

宛如一家企業,業務再多,裝置再先進,但沒有像樣的從業人員來運作,那麼,也無法創造出任何的社會财富一樣,大清的滅亡,也和沒有可用的人才有關。

北元能和明朝長期周旋,原因之一在于北元初期,北元有元順帝維持統治,而清朝方面,宣統帝還是個孩童,攝政王和隆裕太後之間意見無法達成一緻,進而敗壞了決策效率。

此外,北元雖然被趕出中原,但北元政權裡面依舊有很多願意為北元效忠的人才——甚至元順帝丢失大都以後,北元還曾給明軍多次反撲,擊潰過明軍。

清朝為什麼1912年選擇退位,而不是退出關外建立北清政權?

而清朝方面,清朝所能依靠的人才,隻有一個袁世凱,而恰好是這個袁世凱,徹底埋葬了清朝。

倘若隆裕太後選擇和民國對抗到底,撤銷袁世凱職務,北洋新軍有嘩變可能。即便清廷強行在漢地之外維持北清政權,從隆裕太後的執政水準來看,北清從内部垮塌,也隻是時間問題。

是以,建立北清,理論上可行,但是由于晚清宗室缺乏人才,這一方案無法落地實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