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封底寫着:這是一部全景式地描寫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确實,沒料到得茅盾獎的小說語言和叙事會小小地有些做作,且所有人物不那麼可信地全都圍繞主人公孫少平活着,但,我還是被打動了,被成長于中國最繁華城市的我從不知曉的,中國農村的貧困艱辛驚得目瞪口呆,更被中國農民用盡心力努力掙紮背後的不棄堅守深深震撼,是的,要了解中國農民在這幾十年風雨中的艱難多舛,了解“禮失求諸野”的讀書人可敬和自尊,大概隻讀這一部就夠了。
可敬來自于孫家長子孫少安——一個天生的讀書好材料,為了家人放棄繼續求學的機會,還讓讀者心傷地辜負了好女子潤葉。總算上蒼沒讓他這無數農家子弟經曆過的無奈又悲壯的犧牲付諸東流,弟弟孫少平和懂事的妹妹蘭香都活出了他們自己想要的模樣。尤其是孫少平,他是整本書裡最讓我感佩唏噓的讀書人,因為無論時事多麼艱難,活着多麼不易,他一直毫不猶豫地堅持做一個值得自己尊重的高貴的人。
孫少平以書作舟,劃過命運給予的重重苦難;以書為食,癡迷精神世界的遼闊高遠。從學校到建築工地,食不果腹也好,傷痕累累也罷,從未停止的是閱讀,是對精神世界的穿上紅舞鞋般着了魔一樣的渴求。他珍惜親情的綿長,享受愛情的甜蜜,但内心認定的真正知己隻能是——書。“書将他從沉重的生活中拉出來,使他的精神不緻被勞動壓得麻木不仁”,噙着淚水讀着路遙的文句,我想我能懂他——是書讓被苦難不離不棄貼身跟随的孫少平,深深懂得,越是苦難,越需要閱讀和學習,因為隻有一個人對知識了解得更博大廣闊,對遠高于荒漠般現實的人生看得更深刻透徹,他才能在更高的層面上了解自己正在經曆的苦難艱辛,甚至開始懂得如何心平氣靜地與這樣的生活共處,并在這樣的生活裡修築自己的精神家園。
忠實于内心的他,不甘于重複父輩受困于小小村莊的人生,他堅信“我遲早要搭上火車,去遠方的世界看看”;不畏懼困苦的他,勇敢闖蕩他鄉體會世界的廣大,活出自己認定的人生;内心永遠柔軟的他,即使走出很遠,心裡牽記的依然是家人——不多的工資勻出最大的份額,寄妹妹支援她的人生,寄家人貼補家用。
路遙說,隻要能永遠把艱辛的勞動看作是生命的必需,即使沒有收獲的指望,也可以心平氣靜地繼續耕耘。我想說,正因為從始至終隻想一絲不苟做一個高貴的人,而不是他人甚至自己可以随意輕慢的動物,是以孫少平他們真正做到了“生如蟻”卻“美如神”。
是的,人可以平凡,人本就平凡,但即使是像蝼蟻一般活在俗世凡塵中的人們,依然可以活出神一般的美麗,隻要心裡從未動搖過對清潔、高貴的堅守。
是的,不是如蘇秦成功合縱六國,讓曾經的貧寒士子能到達六國拜相的輝煌頂峰,不是如張儀機巧“發明”連橫,讓前度的落魄才人能赢到秦國首任相國的空前榮耀,真的不是這種,隻要有官做能富貴,懸梁刺股、朝秦暮楚、賣友求榮……都可以無妨的人生,這真的不是讀書人應有的人生。讀書人的人生,應該是:能對着炙手可熱的暴發戶梁惠王直言“昏君亂相”;能對着楚威王說客權勢利誘“持竿不顧”,連回一次頭亦是無暇。是的,就是如莊子般不願“留骨而貴”,隻願“曳尾塗中”的,甯願困于窘迫現實,要靠實實在在釣到的魚果腹,也不學姜太公般用直鈎釣魚實為調上文王的,放下了精神高貴的權欲熏心。
“慎獨”很難,因為是沒有人見證和欣賞的自律,孫少平的追求,就是他自主的選擇和可敬的精神自律。雖然小說中多少有過于完美而緻無暇的“主角光環”,但在小說物質匮乏到極緻、今天的現實精神庸常到可怕的,虛構和非虛構的世界裡,孫少平對内心的堅守是那樣難能可貴,他守護的是清朗如月色的讀書人精神的高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