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先生在《白楊禮贊》中這樣寫一棵樹:它有着筆直的杆,筆直的枝;有着寬大的片片向上的葉子;有着光滑而有銀色圓暈的皮;有着努力向上發展,不折不撓的精神。
在茅盾心中的“樹王”是白楊樹,而我心中也有“樹王”。
我心中的“樹王”可以生存在茫茫的大沙漠裡。将樹皮刨開,裡面的水可以喝,樹皮是棕褐色,樹杆很粗,大約四五個人才能圍住它。枝葉繁茂,可以遮陽,可以讓人們在樹蔭下乘涼。它也有果實,果實和椰子一樣大,摘下來吃的話,味道和面包一般,很好吃。它在沙漠中可以救很多的人,它不畏酷熱與幹燥,它有着不折不撓經得住考驗的精神。
我懷着對“樹王”崇敬的心情走進我們的校園裡,看看我們學校裡有沒有“樹王”。
我先走到校門口,那裡有幾棵高大的柳樹,柳樹上冒出了嫩綠色的小芽,再過幾天,它就能随春風跳舞了。然後來到教學樓旁,隻見那裡有幾排挺拔的松樹,松樹四季長青,每個季節它的枝葉都青翠欲滴。不僅這些,它生命力還十分旺盛,哪怕在雪地裡、荒島上,還是在懸崖絕壁上,都有它高大的身影。再來到學校道路兩旁,一排又一排的梧桐樹印入我的眼簾。南京這裡的梧桐樹長得很有特點,有些是一根主幹長到頂不分叉,但更多的樹隻有兩三米高,但它們的杆卻既密又長。再走,天呐,怎麼廢棄的廁所裡也有一棵銀杏樹?這棵樹又小又矮,一點也不好,這是因為營養不良引起的。
我回到自己心中的“樹王”松樹旁,我喜歡它是因為它四季常青,每天都青翠欲滴;夏天可以在它的樹蔭下乘涼,生命力又十分頑強,在懸崖上也能生長。我喜歡它,更喜歡它那堅強的精神。
我們應該學習“樹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