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人類的營養品,是人類知識的源泉,在這個資訊化的社會裡,讀書是我們擷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之一,多讀書可以拓寬我們的知識量,豐富我們的人生經驗,提高我們的智慧和生活品位,陶冶我們的情操……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後,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就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
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曆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二十四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努力地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起擔任司洲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複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醒來,聽到公雞雞叫的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别人都認為半夜裡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幹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來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铿锵,春來冬去,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仗,祖逖被封鎮西将軍,實作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人們常說“文武雙全”,但可曾想過為什麼文在前,武在後呢?如果你一點文采也沒有,卻武功蓋世,那麼,你也隻能算得上是一個莽夫,如果你是一個才高八鬥的人時,而不會一點武功,但是,你卻有許多條生計可謀,還可去當官,輔佐君王,遇到問題時,拿出自己學富五車的知識來将敵人擊敗。而這些豐富的知識,又是從哪裡來的呢?很簡單,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就在那些書中便可學到無窮無盡的知識。
孫敬懸梁、蘇秦刺股、車胤襄螢、孫康映雪、匡渙于鑿壁借光,這些書的故事難道不值得讓我們從中明白書的重要性嗎?
古人說:“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自古以來勤奮注注是一個人成才的最大秘訣。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學習上,我們必須勤奮刻苦,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