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一種生活,從一開始的字眼淺顯,到青春階段的激情滿懷,活力無限;再到青春逝去,年老色衰時的人生,都書寫着生活中的百味。
所有的書都是以生活現狀為基礎的,是以讀書能讓你體會生活,與作者以及衆多讀者産生共鳴,是以讀書也是一種交流。
讀書可以修身養性。當你氣憤時,輕輕地展開一本安靜、祥和的書,細細的品味那文字之美,就會豁然開朗。當你讀了幾頁,進入正題後,你的心中就不再有憤怒,隻有書。
書能很好的表達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你能通過文字來了解作者的心情,作者生活的環境。我所喜歡的《聊齋志異》,亦是如此。
初品此書時,字眼有些難懂,但繼續翻閱,卻越發沉醉于此書。
此書一共五十章,每一章都寫了一個小故事。此書中的第一章《種梨》就很好的展現了作者當時生活的惡劣環境,能讀出當時人們的冷漠、吝啬和少數好心人的施舍。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互幫互助的希望。
而第十章《水莽草》則更有力的表現出當時清政府的腐敗使人們自身難保進而變得自私自利,隻想用别人的痛苦來換取自己短暫的平安,苟活于世。
這使我不得不想到當時社會清政府的無能,讓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使人們變得自私;讓一些有志之士也報國無門,直至最後與那些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同流合污,成為一丘之貉。人們在這樣的環境中泯滅了人性,沉淪了道德,百姓不相信國家,清政府從此一蹶不振。成為外國列強刀下的魚肉,任人宰割,任人冷眼嘲笑,卻毫無反抗之力。
品《聊齋志異》,品的是人情冷暖,品的是國家興亡,品的是五味陳雜的人生。
品不同的書,體會的是不一樣的生活,書如人生,人生如夢;我的書,我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