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我和同桌發現科學學具裡有“蠶寶寶”後,養蠶這項艱巨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從蟻蠶爬出來後,我就開始擔心了,哪有桑葉呀!我每每路過水果店都會望一望有沒有桑果買,有桑果的籃子下面總是會有桑葉墊着的。
一次,我和媽媽去買菜,經過水果店,叫我抱有一絲希望問老闆:“這有桑葉買麼?”“你們家養蠶了?”“對呀,對呀!”我急切的回答。“嗯-現在桑果還沒進貨…”老闆剛說完,我就悶悶不樂了,我可不想讓幾條生命在我手裡死去-“不過-麥德龍的草地上有幾株桑苗,你可以讓蠶先充充饑。”老闆又補充了一句。我謝過老闆,于是天天到那兒去采葉子。
我的小蠶長成了二齡幼蟲了!原本象根黑線的它,變得有點白了。(因為黑色變白,是以現在是灰的。)它們一天能吃兩邊小嫩葉了呢。它們的一對複眼滴溜溜的看着我,有時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然後繼續吃它的美食。
我還發現它的胸前有三對足,而且身子兩側有一點點的小黑點,開始我不知道是用來幹什麼的,後來我才知道,那種小孔是它的“氣門”,沒有它,蠶就不能呼吸了,是以也叫“呼吸孔”。
蠶的排洩物(大便)跟桑果一樣的形狀一樣由一粒一粒組成的,跟許多動物一樣,它的“便便”是從尾部出來的,而且它跟人類不一樣,它可以邊吃“飯”邊拉。
長大後的蠶,是六齡幼蟲,最大的有我一根手指那麼大,這段時期比小時候好樣多了,用的葉子也多了,一天要吃四五片呢,菜葉子都來不及,不過我發現我們家的前後門竟然都有桑樹!我開始試着給蠶嘗嘗别的味道。就在這是,我的美夢破碎了,可愛的蠶寶寶開始大批大批的死亡,是我親手把它們的屍體一個個放進垃圾桶裡…
沒過幾個星期,幸存的蠶開始土司結繭了,讓我傷心的是,有兩隻蠶寶寶(都是金絲蠶)再吐絲的過程中“犧牲”了。
它們在剛開始吐絲的時候總會垃一種液體,有點深褐色的,稠稠的,等身體的髒東西都排光了時,它們就開始搖頭晃腦地吐絲了:有的把絲粘在“窩”璧上,再低下頭把絲連在别人一根上;有的在安靜的角落像個淑女似的默默結繭;有的自己害羞地躲在剛剛結成的繭裡,但還能看得清它黑乎乎的頭……
一星期左右,蠶蛾先咬破蛹,再用口器咬破繭,它們都順利爬出來啦!,我給它們在盒子上鋪了一層紙,讓它們安心生子。——“一、二、三…”瞧!我正在數有幾對蠶蛾交尾了呢。隻要母蠶蛾和公蠶蛾的尾巴一分開,母的那隻就可以産下小蠶卵啦,那樣我就又可以樣更多地蠶了!
想要差別木蠶蛾和公蠶蛾也很簡單:方法一,看眉毛(觸角)是濃是疏,濃的就是公的,疏的就是母的;方法二,看翅膀大小,大的是母的,小的是公的;方法三,看爬行速度,快的是公的慢的是母的;方法四……
蠶蛾有翅膀,但卻不會飛,這時讓我最欣慰的一點,因為如果他會飛,那不就滿屋子亂跑,亂産子,那等蠶爬出來不就死定了?
現在,在我家裡已經有一千五百多個蠶卵了。則些對蠶的研究和發現,讓我知道了許多以前解不開的謎。也讓我想到了一句詩:“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啊,蠶吃了桑葉,吐出的确是絲。在這幾個月的觀察中,我不僅知道了蠶寶寶怎樣生活的,也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為别人付出,是人生中最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