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對于讀者了解孔子以仁為核心的哲學、倫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時代,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其餘庶子則分封為諸侯,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個社會從天子、諸侯到大夫這樣一種政治結構,其基礎是封建的宗法血緣關系,而孝、悌說正反映了當時宗法制社會的道德要求。
孝悌與社會的安定有直接關系。孔子看到了這一點,是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張都是由此出發的,他從為人孝悌就不會發生犯上作亂之事這點上,說明孝悌即為仁的根本這個道理。自春秋戰國以後的曆代封建統治者和文人,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說,主張“以孝治天下”,漢代即是一個顯例。他們把道德教化作為實行封建統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綱常名教、倫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對群眾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産生了極大影響,也對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産生深刻影響。孝悌說是為封建統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務的,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和分析判别,抛棄封建毒素,繼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發揮道德在社會安定方面所應有的作用。 小荷作文網 www.zww.cn
上一章裡提出,孔子和儒家學說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現之一就是孝與悌。這是從正面闡述什麼是仁的問題。這一章,孔子講仁的反面,即為花言巧語,工于辭令。儒家崇尚質樸,反對花言巧語;主張說話應謹慎小心,說到做到,先做後說,反對說話辦事随心所欲,隻說不做,停留在口頭上。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别強調人應當言行一緻,力戒空談浮言,心口不一。這種踏實态度和質樸精神長期影響着中國人,成為中華傳統思想文化中的精華内容。
這個片段是《童年》全書中對外公為數不多的正面描寫中着墨最多的一處。阿廖沙聽着外公的講述,覺的外公成了外婆童話中的人物,由一個幹瘦的小老頭變成童話中的大力士,一個人用纖繩拉着一條巨大的灰色貨船沿着伏爾加河逆流而上。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外公殘暴自私、冷酷、吝啬之外還有一些好的品質,如果不是當時社會的逼迫,也許他不會變成後來那樣一個令阿廖沙讨厭、憎惡的惡人,這是對黑暗社會的控訴
《茨岡》這個片段是全書的第三部分,叙述阿廖沙在外公家生活的場景。在這個片段裡,幾乎外公家的每個人都出場了,有善良能幹、活潑開朗的小夥子茨岡、勤快正直的老匠人格裡戈裡、能歌善舞、善良慈祥的外婆、快活善良的保姆葉夫根尼娅、也有殘酷自私、陰險暴躁的外公和自私毒辣、貪圖錢财的舅舅們,每一個人都通過他們的言談舉止顯露了自己的性格。所有人當中,小夥子茨岡着筆最重,他是阿廖沙童年時代最喜歡的一個玩伴,陪他度過童年一段寂寞孤單無助的生活,使阿廖沙在外公、舅舅制造的壓抑陰霾的氣氛中感覺到一絲陽光,作者對他是有無限懷念的。片段通過三個事件來回憶他:茨岡陪阿廖沙做遊戲、節日晚上的娛樂活動、茨岡之死。其中,第一與第三個事件都以茨岡為叙述中心,第二個事件也用很大比重寫他。三次事件的描寫使茨岡的性格得到充分展現。陪阿廖沙遊戲時,作者從客觀叙述的角度刻畫茨岡的性格:聰明靈巧、可愛天真、善良。會把細線做成馬具,用紙剪出雪橇,讓蟑螂拉着奔跑,會讓小老鼠眨着眼睛拖尾巴直立行走,還會用紙牌或錢币變戲法。同孩子玩耍時,他的喊叫聲比孩子們還高,簡直與孩子沒有什麼差别。阿廖沙挨打時,他明知沒用,還是一次次忍不住把手伸出去。節日晚上的娛樂活動,作者主要通過茨岡的動作來塑造他,對他跳舞時的姿态作較長的描述。他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廚房中央旋轉着,仿佛渾身着了火,踏着小碎步,靴跟敲擊地闆,震得桌子上和櫥櫃裡的餐具嘩嘩響,一會兒,他又張開雙臂,恰如雄鷹展翅,兩腿舞得飛快,簡直看不出他在邁步;他忽然尖叫,或往下蹲,像一隻金黃色的雨燕飛來飛去,他的絲綢襯衫金光閃閃,顫抖着,浮動着,映照着周圍的一切。”“小茨岡忘情地跳着,毫無倦意。看來,如果現在打開門讓他到外面去跳,他會沿着大街一直跳下去,跳遍全城……。”可就是這樣一個可愛天真、聰明靈巧、開朗樂觀的人卻被舅舅們害死了。他們讓他在刮風下雪的寒冬背沉重的橡木十字架到雅科夫舅舅亡妻的墳上去。十字架要兩個人吃力地擡起來才能放到他背上,而他隻有19歲。結果腳被絆了一下,十字架砸在脊背上,他因失血過多而死。茨岡之死這段描寫中,從一個兒童的視角詳細記叙了他所見的一切。一方面專用三小段文字描述茨岡臨死前的狀态,顯示他臨死前的痛苦與凄慘。開始從外面擡來時,他躺在廚房的地闆上,嘴角冒着粉紅色的血泡,鮮血在他身下積了一大片,順着地闆向門口流去。第二節仍寫鮮血,“血一直在流着,門檻下面已彙集了一大片血,黑糊糊的,仿佛在不斷升高。”第三節中陽光已離開他,他臉色發暗,手指已不再動彈,瀕臨死亡。這幾段描寫還寫了他的神情、身體形狀及周圍陽光的變化,通過它們的變化描寫,我們清楚的看到活力與生命是怎樣一點點、一絲絲從一個力大無窮的正直青春年少的小夥子身上失去。他才19歲,還夢想着有一幅唱歌的好嗓子,還想再陪孩子遊戲,還想再跳起歡快的舞蹈,可這一次都不可能實作了。另一方面作者還通過兩種不同類型人的言談舉止來寫茨岡之死:一類以外公、舅舅為代表。雅科夫舅舅說:“幸虧我們及時撒了手,不然我們也會被砸成殘廢的。”“幸虧我沒有擡十字架根部那一頭,否則我也……。”外公走進廚房的第一句話是“你們這些混帳東西!多好的一個小夥子,讓你們給白白地毀了!再過四、五年,他就是一把好手,千金難買啊……”所有話語中沒有一絲内疚、難過的意味,有的隻是幸免于難的慶幸與失去雇工的惋惜。這一切從側面反襯出茨岡的死對他們來說是多麼毫無價值。果然,“小茨岡被悄悄埋掉了,沒有舉行葬禮”。另一類以外婆為代表。作者這樣寫外婆的表現:“外婆伏在地闆上,兩手在伊凡臉上頭上和胸部撫摩着,對着他的眼睛呼吸着,然後拿起他的手,輕輕地揉搓。蠟燭全被她碰倒了,後來她吃力地站起身來,臉色鐵青,身上的黑衣服閃着光亮。她可怕地瞪大眼睛,低聲說:‘滾出去,該死的東西!’”老雇工格裡戈裡與保姆葉夫根尼娅也十分難過。格裡戈裡在茨岡背十字架出發前就十分擔心,問茨岡:“扛的動嗎?”挨舅舅的罵後,還囑咐茨岡當心,别壓壞身子。出事後,痛罵舅舅們壓死了茨岡。保姆一反快活舉态,傷心哭訴。作者就這樣通過兩類人不同表現的對比記述了茨岡之死,既表達了他對茨岡之死的無限哀傷,又揭露了外公、舅舅們的冷酷無情。片段中作者在刻畫小茨岡形象的同時,還主要通過動作、語言刻畫了阿廖沙周圍的其他人。外婆這裡主要突出了她擅長跳舞的特征。作者在這裡用了抒情的筆調把外婆跳舞時的神态描繪的惟妙惟肖。先是輕輕跳着,兩腳在地闆上無聲滑動,再是輕輕走來走去,身子搖晃着,忽然間又邁開舞步象旋風似的旋轉起來。三種動作中,神情、舉止各不相同。作者從眉毛、眼睛、雙手、身材、腳步、雙臂等身體各個部位角度用變化多姿、豐富優美的語言,将外婆舞姿寫得優美動人。保姆葉夫根尼娅快活善良的特征通過她演唱的民歌及對茨岡之死的态度來塑造。她唱的兩首民歌诙諧有趣而又符合她身份。茨岡死時,她傷心痛哭。從老匠人格裡戈裡對阿廖沙的談話及對待茨岡之死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正直的品質,他告訴阿廖沙舅舅打死老婆的事,痛罵舅舅害死了茨岡,作者通過話語描述塑造了這個人物。這個片段還刻畫了雅科夫舅舅的兩重特征,一個特征是殘忍無情,一個特征是善彈吉他。片段中兩處寫到他的殘忍無情,一處是他打死老婆,一處是他害死了茨岡。前一處作者采取倒叙的方式來交代。作者沒有在他打老婆時描寫他的殘忍,而是通過打死老婆後他醉酒時大哭大鬧,在自己臉上、額上和胸脯上捶打,大聲哭訴的表現和老匠人格裡戈裡向阿廖沙講述舅舅打老婆的情形來表現他的殘忍無情,後一處作者則采用現場目擊的方式寫他的殘忍。小夥子茨岡之死他負有直接責任,但他卻沒有一絲愧疚,隻是慶幸自己的命大,還威脅格裡戈裡說就算是他害死茨岡的那又怎麼樣。作者除刻畫了雅科夫舅舅殘忍無情的個性外,還用多種藝術手法寫了他彈吉他的高超技藝。一是從他彈吉他時的神态動作來寫。從頭發、脖子、臉龐、眼睛、雙手的姿勢及動作上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他演奏時的全神貫注;二是從聽衆的反映上來寫。人們安靜下來,屏息靜氣,如醉如癡。“米哈伊爾舅舅的兒子薩沙聽得最為着迷,一幅緊張的神氣,一直朝雅科夫探着身子,目不轉睛地望着吉他,呆呆地張着嘴,口水從嘴角流下來。有時他聽得出神,不小心從椅子上掉下來,連忙用手撐着地闆。這時他幹脆坐在地闆上,瞪着一雙呆滞的眼睛,繼續聽下去。”三是從樂曲給人的感覺來寫。樂曲讓人憐憫之心油然而生。作者描寫這段内容,主要是為了烘托氣氛。節日晚上的活動是阿廖沙最幸福、最難忘的美好時光之一,舅舅的演奏隻是一個背景襯托,真正讓阿廖沙難忘的還是外婆與茨岡的舞姿。雅科夫舅舅吉他彈得再好,本質上也還是個殘忍無情的惡棍,這是讀者欣賞時要注意的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