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意識到僅僅一個“空”字居然蘊含着那麼豐富的内涵。王維的“空”更是如此。
在《辭海》中,“空”字與佛教有關的釋義如下:“萬物從因緣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亦特指天台宗所立‘空、假、中’三谛中的真谛,又指佛門。”此義項有如下詞組:空門托缽、四大皆空。
至今仍未參透丁點佛教禅理,由于自國小琴,僅從音樂的角度感悟到佛寺中那袅袅梵音的空靈、純淨,心靈像被滌淨一般。
直到年華漸長,焚一柱高香,縮于書房一隅,伴一盞青燈,捧一部殘卷,方與詩佛王維邂逅,才漸漸被王的“空”所吸引、所打動。
被譽為“詩佛”的王維最愛使用佛教色彩濃重的“空”字。一是用來描寫山間的甯靜,如香積寺旁“薄暮空潭曲”;山中秋日黃昏時“空山新雨後”;辋川雨後初晴的“積雨空林煙火遲”;簡短的《鹿柴》中“空山不見人”;鳥鳴于山澗中的“夜靜春山空”等。二是用此字來描寫環境,像《秋夜獨坐》之“空堂欲二更”。其實,這許多“空”絕不僅僅是為了描寫環境,也許還有詩人心中的寂寞。
且看《酬張少府》“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理想落空,歸隐又如何!若不歸隐,更若如何!即便是詩佛,盡管能看破俗世紅塵,難道他的内心深處真的是哪怕一絲一毫的隐痛或感慨或壯志未酬都不曾有麼?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詩佛”摩诘必是舍棄了許多才得到晚年在辋川别墅的自在。還是《酬張少府》中,王維說他“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那麼王維也曾有少年輕狂時,也曾是滿懷政治抱負的熱血青年。隻不過沉重的官場、黑暗的現實和這流逝的歲月,把這樣的王維一點點扼殺,然後塑成了一個“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獨坐幽篁裡,彈琴複長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王維。最後“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摩诘呵,你畢竟是個中國傳統式文人。純淨的你無法容忍黑暗,更何談像海瑞那樣來親自用雙手驅除污濁?
王維呵,我該怎麼定義你的行為呢?
我該責罵你隻顧求得個人的心靈甯靜而苟且獨善其身嗎?不過是受了點挫折,看到了你理想的世界中的不和諧現象就輕易地放下了追求,就不再想着為國家、為人民謀福祉!就躲到風景秀麗的辋川半官半隐了。你這麼做,對得起把你培養成才的國家和社會嗎?雖說你歸隐自然後寫下了無數千古佳作,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不能說毫無貢獻。可是,如果你把你的才華用在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上,貢獻不是能與日月争輝嗎?
或許我應該同情你,憐憫你無法施展才華,空有滿腹宏圖卻無法規劃;興許我還該贊賞你懂得退身自保以求的心靈甯靜,真正達到了佛的無欲無求之化境。你的不問世事,你的看破紅塵,你的不為世俗紅塵所擾,确值後人學習。倘若每個人都能做到你那樣的淡泊平和,還會有那麼多的人A錢受賄,以權謀私嗎?
道非道,非常道,吉非吉,兇非兇。王維一生對錯,是非曲直豈是我一黃毛中學生能說得清。
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摩诘呵,問世間有多少人能做到你那樣的“空”——心靈甯靜,無欲無求?你的行為,且讓後人評說。我願踏進曆史的長河追随你的足迹,感受你的心靈,從你身上學得心無漣漪,進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