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字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字經讀後感1
我是一個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山娃子,從小沒有機會接觸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心中一直充滿了期待和幻想。上學後第一次聽老師讀《三字經》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告訴我許多關于曆史、天文、地理、道德方面的知識。古人常說:“熟讀三字經,便可以知天下事、通聖人禮”,對此我感觸比較深。
《三字經》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着有趣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比如:“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尊重兄長,會謙讓他人。學會謙讓說來容易,要做到卻有些困難。
一件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讓我對謙讓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學校是個缺水比較嚴重的地方,平時喝的水都是我們早上用瓶子從家裡背來的,是以水對每個孩子來說都很珍貴。記得一次上體育課後,同學們口喝了來教室喝水,同桌小科的水被他不小心全灑到地上。他當時急得大哭起來,轉身向旁邊的同學求助,大家雖然都表示同情,卻沒有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那天我因為上廁所來晚了,小科看到我像見到救星一樣,用懇求的語氣問我:“能讓我喝點水解解渴嗎?我隻喝一點就好!”看着瓶子裡僅有的一點水,心想兩個人喝真的是太少了。我剛想拒絕,看到小科在不停地抿着幹幹的嘴唇,又有點不忍心。正當我猶豫不決時,腦海中聯想到三字經裡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啊!我為什麼不能向孔融一樣把自己需要的東西謙讓給别人?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他人,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何樂不為呢。随後我和小科一起喝光了瓶裡的水,雖意猶未盡但心裡美滋滋的。
《三字經》是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良師益友,它就像一位博學多才的老師時刻指導着我,并将伴随我快樂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2
《三字經》這代曆史書,相信大家都看過吧,《三字經》但是一本悠久的古代書啊!它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一個深刻的道理。讀完三字經後,還要透徹了解它們的意思,這樣才能做到十全十美哦!
三字經的每一個,每一行字,都在講述着一個個人生的哲理。像“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那樣,意思就是不能浪費光陰,要好好學習,将來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一而十,十而白,百而千,千而萬”的意思,就是要逐漸做事,一步一步來。三字經曆史悠久,是由一件件民間傳說融入到一個個字中的。别看這小小的一個字,它裡面可有一個個故事呢!像“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那樣,講述的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呢!
在以前,有一個女神。一天,她的兒子被冥王抓走了,冥王對她說,隻要她的兒子不吃地獄裡的東西,他就還給她,但是,他的兒子隻是吃了一個果子。從此,冥王隻能讓他一年回去倆次,回去的時候,萬物複蘇,而沒回去的時候,将寒冷無比。是以,導緻出了春,夏,秋,冬,這四季。瞧,這個故事是多麼搞笑啊!《三字經》還有許多故事呢!如蓋房子,孟子媽媽三次搬家……這些故事都是多麼搞笑啊!而且,故事的精華都包含在這幾個小小的字裡。這幾個小小的字,卻蘊含着這麼一個深刻的道理,真是好啊!
《三字經》不但要背,還要背裡面的故事和意思,透徹了解它,才能懂得新知識,為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三字經》真的是一本好書,曾是古代四大好書之一呢!為了對我們的祖國做一份貢獻,為了我們的将來,為了能夠弘揚國學,倡導禮貌,讓我們一齊,來了解這本獨一無二的古代暢銷書——《三字經》吧!
三字經讀後感3
這幾天我讀了《三字經》,書中的許多告訴讓我受益匪淺。在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源流長。
書中的每個故事、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吸引着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這是我閱讀了《三字經》裡的一句話。這幾句講的十分好,它告訴我一個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過錯。教師如果教書不嚴厲,那是教師的懶惰。小時候不學習,将來長大想學也不行了。是以我深深感受到:我必須要更加努力學習,長大後回報自我的'父母與教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孟子的母親曾三次搬家,是為了使孟子有個好的學習環境。一次孟子逃學,孟母就割斷織機的布來教子。孟子是以能夠成為曆史上有名的大學問家,是和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從那裡我們能夠看到良好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是多麼的重要。
《三字經》不可是一本書,還是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是永不褪色的經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幾千年的曆史,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快和我一齊去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4
在這個暑假期間,爸爸幫我買了本《三字經》,剛開始看的時候我覺得很無趣,可讀着讀着,讓我越來越感興趣。因為我經過一次次的閱讀,感觸也越來越深。
在《三字經》中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句話。它講的是東漢時期,一個叫黃香的孩子,九歲的時候,母親早故,從小跟着父親相依為命,家裡很窮,而黃香對父親非常孝順。炎炎夏日,他用扇子把父親睡的席子枕頭扇涼,伺候父親安寝。寒冬臘月,黃香自己先睡下,用自己的體溫去溫暖席子和枕頭,等把席子和枕頭弄暖和了,再讓父親安寝。
黃香年紀雖小,做事卻不顧勞苦,對父親極為孝順。而作為當代國小生的我,年齡和他差不多,行為卻與他恰恰相反。我早已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為了讓我多吃長個子,爸爸媽媽總是絞盡腦汁換着花樣給我做好吃的;為了讓我不用步行回家,爸爸媽媽總是無論多熱還是多大雨都等在學校門口接我回家;為了輔導我學習,爸爸媽媽總是上了一天班還不知疲倦地陪我寫作業,為我檢查作業……而我,卻不知道關心爸爸媽媽。好吃的東西我總是搶着吃,不喜歡吃的還嫌七嫌八,卻不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幹家務活;學習累了還不樂意爸爸媽媽關心我的學習,喜歡沖他們發脾氣;爸爸媽媽總是半夜起來看看我有沒有踢被子,我卻從沒想過關心下他們有沒有休息好……想到這些,想到黃香,我覺得好慚愧。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像黃香一樣,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都來繼承這些美德吧!
三字經讀後感5
我從小就喜歡讀《三字經》。我也一直徜徉在古文化的海洋裡。因為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這些大道理令我深有感觸。
“幼不學,老何為”呢?是以我們現在要勤奮好學,不懂九月不恥下問,讀書必須懂得“學則智,不學則愚,有不滿則進步”這些道路都是通過求知無坦途,學問無捷徑而得來的。“親師友,習禮儀”是我們做人的基本道理。要知道尊敬親人,老師和朋友就必須要敏而好學。
“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經過雕琢,就不能成玉器,着說明了一個道理,就是要我們努力學習,不然長大後就不等成大器。
經過讀《三字經》讓我知道了:“夏有禹,商有湯。夏傳子,家天下。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太祖興,國大明。清順治,據神京。複漢土,民國興。”這些人都是因為知道了這些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才去為國家作出無私奉獻。我們國家每個人都應該這樣:一人立志,萬夫莫敵,“因為每個人都把成功的秘訣當作自己的堅定目标。成功是希望與奮鬥的結合,那麼我們都會和平相處,讀了曆史書,考試時要按時記載,通過古到今,如果親眼所見者,都會明白學習的敵人其實都是因為自己的滿足。
讀了《三字經》後,我的感受更深了,因為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比如說:”做人要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做人要厚道,尊敬父母,有意志力和奮鬥力,要有高尚情操。因為坦白就猶如是城市和勇敢的生成物質,我們要擁有良書,喲工友益友,擁有一顆純潔的人,這會是理想中最完美的生活。用你那純樸的心靈去體驗别人的困苦不堪,可以去聽見遠方的呼喚。讓你去了解,去親近社會與大自然。
三字經讀後感6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叫《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聖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曆代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動人故事。還有朝代更疊、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識。内容廣意義深。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
意思是:為人弟子,在年紀還小的時候,就要多多親近好的老師和好的朋友,進而學到做人處事的基本禮儀。
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 。夏天用扇子把涼席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孝敬自己的長輩,這是每個子女都應該做到的。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慣着。可能恰好相反,是父母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但也有愧疚。就拿我自己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就指望父母代做。媽媽給我說道理時,我總是這個耳朵聽那個耳朵冒,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幹二淨。有時父母讓我他買點東西我很不情願,老想着多玩一會兒。我在媽媽的請求下還要了一點好處費,才勉強答應去。
現在想想我也太不象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雖然人無完人,但每件事都要用心去做,。我們國小生本身就是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沒有哪一個人,一出生就是一帆風順的,可能充滿了酸甜苦辣。所話說: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裡,我要感謝《三字經》,是《三字經》讓我知道了曆代名家的真理和寶貴精神。我堅信努力再努力 孝敬父母,尊重長輩,我會比古人做得更出色。
三字經讀後感7
去年,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認真地讀了起來,發現它還真的是“耐人尋味”呀!它講述的是人們做人的準則,是一本十分具有啟示性的書,我就從其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獲。
《三字經》裡我最喜歡這兩句:“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與長,宜先知”。這兩個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要孝順長輩、要懂得謙讓。想想我以前,都是衣來張口、飯來張口,所有事情都是爸爸媽媽幫我安排好。我明白了這兩個故事後,覺得十分慚愧,決定要向他們學習,不僅僅要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還要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家務,并要孝順父母;在和同學、朋友們一齊時,不要逞強,要懂得禮讓。
有一天中午,我放學回到家,看到媽媽躺在床上睡着了,我忽然想起媽媽昨晚上夜班,天亮了才回來。“是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把書包輕輕地放下,蹑手蹑腳走到廚房,學着媽媽的樣貌,系上圍裙、淘米、洗菜……
當我把飯菜端到桌子上時,爸爸回來了,一臉驚訝地看着我:“我們家的小公主什麼時候學會做飯了?”“我不知做得好不好吃,請你先嘗一下吧!”“隻要是你做的,必須是最好吃的!”媽媽不知什麼時候也湊了過來,滿眼淚花地對我說。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又大聲地讀起了《三字經》。《三字經》,我人生的路燈,它将照亮我前進的征途。
三字經讀後感8
《三字經》是我國古代文明送給每個中國人的遺産。經典的語句蘊含着古人的智慧,展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就像在人們心中種下一粒思想的種子,慢慢生根、發芽。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确是一個人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不論是在道德品質、文化修養上都會受益匪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具有開放性思想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每看一篇,我都會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隻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
時光流逝,有些東西會被遺忘,但有些東西卻被傳承下來,《三字經》在曆史的長河中,被保留了下來。她是中國古代文明中的精華,也為中國古代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這壇窖藏千年的美酒,愈久彌香,在新時代的今天,教化人心,必将永遠地散發出醉人的芳香。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一本好書就是一個良師益友”,讓我們靜下心來,捧起書,在淡淡的的墨香中與哲人會面,與良友交談,增識長慧,開悟人生。朋友,讓我們一起來愛書,讀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9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我幼稚園的時候就能背誦了,但是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個寒假,學校的大隊部布置了品讀經典傳承國粹閱讀活動,《三字經》是我國著名的啟蒙讀物,是以這個假期我把《三字經》拿出來重頭到尾認真地看了一遍。
通過看三字經的解讀,我知道了三字經它是告訴我們要尊老愛幼、勤學刻苦、孝順父母、禮貌待人,這些都是我國的傳統美德。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這幾句話的意思說年輕的時候不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這樣,等到老的時候,什麼都不懂,什麼也不會做,又有什麼用呢?一塊好的玉石,如果不經過玉工雕琢,就不能成為一件精美的玉器。一個人如果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明白事理,沒有辦法讓原來的優良天賦得以充分的發揮。我就得這句話說的太對了。我們小時候一定要刻苦學習,不能怕辛苦。還有我特别喜歡“頭懸梁”這個故事。“頭懸梁”講的是:我國古代晉朝的孫敬,他學習非常刻苦,常常讀書讀的很晚,困倦得眼皮都睜不開了,為了防止自己在學習時睡着了,是以在讀書時他就弄根繩子把頭發綁起來吊在房梁上。打盹垂頭的時候,揪一下頭發就驚醒了,繼續讀下去。後來他成為了一個很有成就的人。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從小要刻苦學習,隻有認真努力的付出,才能有收獲。我平時在學習的時候,不是很認真,做作業也不是很及時完成。看了《三字經》以後,我要改正這些缺點,刻苦學習,長大以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三字經》就像一個老師,教導着我們,讓我們成為有用的人。我很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10
大概我三歲的時候,母親就讓我背三誦《三字經》隻是那會,盡覺得《三字》經朗朗上口,像唱歌兒似的,并沒能了解其中的道理。随着年齡的增長,在日常生活中我接觸了越來越多的《三字經》,并帶着幾分不解與好奇。拿起《三字經》好好的細讀起來,感慨也油然而生。
“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在寒冷的冬天替父親溫暧冰冷的被窩。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梨讓給哥哥吃,自已吃小的。而今我也九歲,總是無條件向父母索取卻未曾說聲“謝謝!”并把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隻要是我想要的,張口就要。與弟弟相處,也經常因為一點零食或一個玩具就大打出手。相比起來,我真是自愧不如。《三字經》短短的十幾個字,竟把孝敬與謙讓講的淋漓盡緻啊。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辍。”
話說晉朝車胤買不起油燈,把螢火蟲裝紗袋照明讀書,孫康家貧就借大雪的反光來讀書。在如此的環境中,都沒有停止過學習。而現今,包括我身邊的同學,個個條件都好了,可卻沒人能勤奮學習,隻要有時間全是要麼面對電視機,或抱着電腦,手機玩遊戲,錯過了良好的學習時機,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揚名聲,顯父母。”
獲得好的名聲,為父母争光。這句話就是我不太贊同的,不管是學習,還是獲得好的名聲,全是為了自已,而不是為了别人,人不是為了争光而學習,學習是要不斷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讓生活變得更好!不過對于以前那個封建制度下的學者,揚名聲,的确可顯家底。我們隻需汲取其精華。
《三字經》是中華文化的寶典,句句都是經典,值得我們不斷地去學習。
三字經讀後感11
今日我讀了《三字經》最終的一些——“瑩八歲,能詠詩”到“戒之哉,宜勉力”,裡面講的是古聖先賢的故事精神和人生的哲理。其中有幾句話十分影響我“幼而學,壯而行,上緻君,下澤民”“揚名聲,顯父母,光于前,裕于後”“勤有功,戲無益。”這幾句話主要講我們要小時候努力學習,不能耽誤學習的黃金時段。這樣,長大為國。、為民、為自我都有好處。還能使父母長輩感到驕傲自豪,造福于後代。
以前,我總以為學習的機會和時間還很長,不必這麼累這麼認真地學習,能夠留着一些知識以後慢慢學。可此刻我才明白,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我們學習的機會僅有那幾次,錯過了就再也遇不到了。并且知識也像一個黑洞一樣,越來越大。今日你會了這個,明天又有新的知識等着你,可誰又能保證你前一天學的知識忘不了呢?知識像一隻被人吹的氣球一樣越來越大,就算你有三個腦子每一天不停地記也記不完。是以,我們要把握好近在手邊的學習機會,千萬不能錯過,一錯過就再也記不住了。
玩耍的歡樂隻是暫時性的歡樂,并且這種歡樂就像夏天裡的冰一樣,一吃還想吃。我們學生能夠享受一下這種歡樂,可是不可多享。如果多享受,意志差的同學就會控制不住自我,進而無心學習,長大後悔莫及。學習的歡樂是永久性的歡樂。它像一杯咖啡,剛開始有苦,然後是淡淡的苦,再而是微香,最終是香醇。我們要學會做長久的歡樂,雖然剛開始沒有香,可是會越來越有甜頭。進而讓你愛上這種長久的歡樂。
我要學會做一個珍惜時間,品嘗學習“咖啡”的小才女。
三字經讀後感12
今年的寒假作業裡有要求誦讀國學經典,我和母親在書店裡買了《三字經》。以前也背過其中的幾段,也不是很有興趣,但拿起這本書時,我發現裡面内容豐富,讀起來琅琅上口,還有明确的注釋和小故事,裡面含意無窮,有些故事讓我很感動。
“香九齡,能溫席。”在東漢時,有個叫黃香的小女孩,才九歲就開始幫父親母親做家務,而且還很孝順父母。天氣炎熱時她會用小扇子把席子扇涼了才讓母親睡;冬天天氣寒冷,她又會在父母睡前,把被窩躺暖才讓父母睡……她懂得為父母減輕負擔,還細心地照顧父母,真是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小女孩。看看她,再看看我,真是有天壤之别。我今年也是九歲,卻還是一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公主,在家不但不用幫忙,有時還會對母親發點小脾氣,每天上學也是由父親母親接送,就連有時候老師布置的作業也需要母親幫我檢查。雖然有時候也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也是出于好玩……是以我要向黃香學習,做一個懂事的、孝順父母的孩子。
“融四歲,能讓梨。”孔融四歲時就懂得謙讓,把大梨讓給哥哥弟弟吃,小的留給自己。這是我們這些獨生子女最缺乏的美德。我們在很多長輩的呵護寵愛下成長,是以養成了唯我的性格,很少懂得謙讓,特别是同學之間。看了這個故事,我覺得同學之間應該像兄弟姐妹一樣,互相關愛,有事情互相謙讓,就會少很多的争執。
《三字經》古代人們智慧的結晶,是文學的寶藏。一篇又一篇的寓意能增進我們的知識和見聞;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請和我一起去讀讀這本好書吧!
三字經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是《三字經》。大家對這本書一定不陌生吧!這是一本聖賢書,它濃縮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書中一個個故事,讓我知道了曆史名家、偉人如何從小尊師重道,知錯能改,嚴格自律,勤儉節約的。還有朝代更替,帝王興衰,人文教育,史地天文,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内容廣,意義深。
我記得其中是這樣寫的: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意思是:黃香九歲的時候,便知道在冬天睡前,先用身體溫暖床上的被褥,夏天用扇子把涼席和被褥扇涼,再請父親去睡。
我們現在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父母疼着慣着,恰好相反,是父母用暖水袋溫暖床上的被褥,再讓我們去睡。想想我們是很幸福的,但也有愧疚。就拿我來說吧,自己能做的事不去做,比如說:自己的衣服會洗,卻不洗,自己的房間不收拾,卻讓媽媽收拾……媽媽給我講道理時,我總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做錯事還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或者辯解一兩句,往别人身上推得一幹二淨。現在想想也太不像話了,與黃香對比真是天壤之别啊!古人能做到的,我們新時代的少年難道就做不到嗎?我們國小生本身就需要學習,學習怎樣做事,怎樣做人。我要向黃香學習,為父母多承擔點家務活,比如:幫媽媽掃地、洗碗等,減輕他們的負擔,做個好孩子。
在這裡,我要感謝《三字經》,是它讓我開闊了視野,受到了教育。我堅信:隻要我努力向古人學習,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出色。
三字經讀後感14
《三字經》短小精悍,蘊含着許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廣為流傳。
它深深地吸引我們,這不止是它生動有趣的人物曆史故事,還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三字一句,兩字一韻,不禁使人讀起來琅琅上口。 在生活中,每一個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無可否認,《三字經》的确是一個人人生路上的良師诤友。不論是在道德、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會受益非淺。雖然,在這本書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這些不足之處,不正是要我們這些現代化開放意識的中國人去改變、探索嗎?
每看一篇,我們都會被陶醉在經文的韻律和生動的故事中。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在許多人心中他同時也是個暴君。可我覺得他隻不過是一個順應了“弱肉強食,勝者王,敗者寇”的生活邏輯的人物。他為了統一中國,加強訓練精兵。雖然,每一個訓練,對于士兵來說都是一次生死決擇,但這麼殘酷的訓練卻為日後,統一中國做了奠基。統一中國後,他雖然殘暴,但從此國泰民安。我們現在身處這個美好的社會主義,不是要感謝秦始皇嗎?中國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無可抹滅的,這為中國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三字經》是古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學瑰寶,直到現在也不失為一本好書。《三字經》使我們學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讓我的學生去學習去了解。讓孩子們學會刻苦學習,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三字經》,深遠而持久地影響着每個中華兒女,中華民族的美德鑄造了它,讓我們繼承這些美德,發揚它吧!
三字經讀後感15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小時候,總是覺得《三字經》很簡單,其實不是這樣的,自從聽了錢文忠教授的講解後,才發現《三字經》真不愧是經典,蘊含了大量倫理、禮儀人文等古代文化,是我們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财富。
那圖文并茂的《三字經》,給我們上了一堂堂生動的人生之課。
“性相近,習相遠。”在對這句話進行解讀時,錢教授告訴我們,這裡的“習”不是“學習”的意思,而是“熏染”的意思,并講了兩個故事來闡明一說。曹操有四個兒子,曹丕文武雙全,占有欲強;曹植才高八鬥;曹彰力大無窮;曹沖是一位神童。同是曹操的兒子,天性卻相差很遠,這一定是因為後天環境不同而導緻的。再說,晉朝周處,從小很善良,可父母早亡,無人管教,整天像個混世魔王,搞得鄰裡鄉親都怕他,最後良心發現,為民除害,還當了官。
聽了這一段講解,我的臉發燒,生活中的我們注重後天的品性養成了嗎?老師檢查衛生發現紙屑時,我和同學們你推我,我推你,都不承認,好的同學也被感染了,也跟着學“聰明”了,我又何嘗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不但不檢討還慶幸僥幸逃脫。周處檢討了,我們呢?有時連周處都不如。“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難道學了這一課,我們不應該懂得怎樣做人嗎?
《三字經》真好,它仿佛是一面鏡子,讓我們時刻知道自己的短處,明鑒自己的不足,激勵我們發憤學習,奮發向上,真是一本不可不讀的書啊!
【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5篇】相關文章:
1.《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5篇)
2.《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5篇
3.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5篇)
4.《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0篇)
5.《三字經》讀後感集錦10篇
6.《三字經》讀後感悟
7.★《三字經》讀後感
8.《三字經》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