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梅花香自苦寒來。

梅花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不僅僅是一種花形雅緻、花色純正、花香清馥、花枝疏瘦有韻的自然物象,又是高潔雅正的象征。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不管是梅花的外形特征還是梅花的象征精神,都已深深融入每一個人的文化記憶中。“四君子”以梅為首,梅也位列“歲寒三友”之列,望梅止渴、青梅竹馬等與梅有關的常用語更是為成語寶庫增添絢麗多姿的色彩。

梅文化到了宋代被發揚光大,宋代湧現了大量的詠梅詩詞,光是流傳下來的宋代詠梅詩詞就有一千多首。

如被人們熟知的“梅妻鶴子”林逋,他筆下的梅花便是“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朦胧美;王安石有“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的名言警句;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寫出過婉約氣息十足的“百花頭上開,冰雪寒中見”;陸遊更是寫了一百多首關于梅的詩詞,其中像“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等,更是傳唱不衰的名句。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宋代文人不僅在詩詞中選擇梅花這一意象作為抒情的載體,他們的着意眷戀和描摹使梅花的形象更充分地文人化了。他們不僅繼承了梅花的傳統民俗觀念和感情,更将自己獨特的人格精神和人生感悟賦予在梅花中。

宋詞中的梅花意象不僅彰顯了詞人自己的鮮明個性,而且形成了共同的時代特色。梅花被寄予了宋代文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折射了他們卓然孤高而又儒雅細膩的心态。這種群體性的自覺歌詠,也使梅花帶有了更加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更加豐富的文化意蘊。

姜夔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其詞在藝術上獨辟蹊徑,具有鮮明的個性和藝術風格, 其騷雅清空的詞風對南宋和清代影響極大,在中國詞史上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姜夔84首詞中,有近30首寫到梅花。從數量上的對比中,可以毫不避諱地說,姜夔詞中有相當數量的作品是用梅花這一形象來傳情達意的。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姜夔為何對梅花如此情有獨鐘?這和詞人的人生追求有關。梅花象征高潔、清雅、堅貞等文化内涵,曆來受世人尊崇。姜夔一生沒有做官,性情孤獨淡泊,某種程度上兩者之間是相通的,姜夔将梅花視為知音,借梅花表達自己高雅幽靜、淡泊名利的人格。

正像姜夔在詠梅詞《蔔算子》中的“綠萼更橫枝,多少梅花樣。惆怅西村一塢春,開遍無人賞”那樣,梅花競相開放,卻無人欣賞,其中還寄予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意味。詞人早年多次考試不中,一直輾轉于江湖,漂泊不定。雖與當朝名仕結交,但一生清貧,或許正是這種生活經曆造就了姜夔高潔雅正的品格。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姜夔,字堯章,号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南宋著名詞人、音樂家。姜夔早年好學,但他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始終與登科失之交臂,是以他也沒有機會進入仕途,布衣終生。

姜夔在音樂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詣,他對音律書畫,無一不熟谙精通,是一個身兼多種才藝的人。他尤其以填詞制曲見長,深得當時名家辛棄疾、楊萬裡、範成大、蕭德藻等人的欣賞。

姜夔在曲詞與音樂方面取得的成就與他的身份完全是不相比對的。如果他能在南宋進階音樂機構教學,或許他的音樂才華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但科舉落榜注定了姜夔無緣仕途。他布衣一生,為了維持生計,隻能在顯貴之家做“清客”,依靠寫詞譜曲博得達官貴人的賞識。說白了就是依靠自己的才華領取微薄的收入。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姜夔和詩人蕭德藻有過交情,早年的姜夔就在蕭德藻那裡當清客,蕭德藻對姜夔挺好的,也很賞識姜夔的才情,他還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姜夔。

宋孝宗淳煕十四年春,經過蕭德藻的舉薦,姜夔去南京拜訪著名詩人楊萬裡。楊萬裡覺得姜夔的才華很高,他又把姜夔舉薦給著名詩人範成大。範成大是南宋有名的田園詩人,對田園生活的描寫細緻入微。

範成大曾擔任過參知政事,在詩壇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說是當時的文化圈名流。範成大酷愛梅花,晚年退居石湖,在石湖玉雪坡種了梅花數百株,但他仍嫌地方不夠寬闊,種植的梅花品種不夠齊全,于是又在南邊買了一大塊地方,專門用來種植一些品種稀缺的梅花。

姜夔來到範成大的石湖莊園,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優哉遊哉的惬意生活。而姜夔最具代表性的詠梅詞《暗香》、《疏影》,就是在範成大的石湖莊園裡欣賞了梅花之後,譜寫而成的。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其實在《暗香》、《疏影》這兩首詞前有一段簡潔的序言,清楚地交代了詞曲的創作過程,序言裡寫道:

辛亥之冬,餘載雪詣石湖。止既月,授簡索句,且征新聲,作此兩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習之,音節諧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詞中的時間,是南宋光宗紹熙三年,即公元191年,詞人時年37歲,他來到範成大退休隐居的蘇州附近的石湖别墅作客。範成大也喜愛梅花,買園種梅,并著有《梅譜》。姜夔投主人之雅好,馳騁才華,創作了這兩篇詠梅絕唱。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姜夔的這兩首詞因為音節清婉,深受範成大喜愛,于是将侍婢小紅贈給姜夔。姜夔憑借才華抱得美人歸。後來,姜夔帶着小紅回到吳興,過垂虹時,他情不自禁地在大雪中賦詩一首:“自琢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箫。曲終過盡松陵路,回首煙波十四橋。”從詩中,不難看出姜夔此時的志得意滿。

《暗香》、《疏影》是姜夔的代表作品,也是宋代詠梅詞的名篇,曆來好評如潮。宋末著名詞人張炎在《詞源》中評論姜夔的這兩首詞:“詞之賦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自立新意,真為絕唱。”

《暗香》,借詠梅融入懷人情思,以玉人映襯梅花,由賞梅念及玉人,憶昔與感今交錯,畫面注入濃郁詩情,境界高潔,構思精妙。《疏影》詠梅則巧妙地運化融合典故,刻畫梅花的風姿、品格,在空靈超妙的筆墨中,注入深沉的思理與情愫。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好了, 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一起走進姜夔的梅花詞,一起領略這兩首蜚聲詞壇的佳作吧,先看第一首《暗香》,原詞如下: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姜夔寫梅花,首先着筆于烘托環境氣氛,創造藝術境界,詞人從月下梅邊吹笛引起對往事的回憶。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舊時月色”四字,勾勒出時空範圍,渲染出感情基調。回憶舊時,拉開了時間距離;月色在天,撐起了空間境地;眼前的景象勾連着過去的經曆,令人搖曳生情。

詞人由月色寫到回憶往事時的凝神深思的情态:這樣美麗的月光,這樣多情的夜晚,詞人曾不止一次地體驗過,月光曾經多少次映照着詞人。月光坐過的台階上,也依稀留下了詞人的身影;月光徘徊過的林間小道上,留下過詞人的足迹;在月光照耀過的湖面上,留下了詞人夙夜前行的側影。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接下來,詞人寫道:對着梅花吹得玉笛聲韻諧和。笛聲喚起了美麗的佳人,她跟着詞人一道攀折梅花,他絲毫不顧夜晚的清冷寒瑟。詞意至此,一幅立體的、動态的生活圖景被詞人勾勒、點染而成,進而營造出了一種唯美動人的意境。

圖景中的人與物、情與景、聲音與顔色縱橫交織在一起的,并逐一展現在讀者的面前,詞人的這種全新的藝術創造力也為讀者帶來極緻的視覺體驗。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月色下、笛聲中,一位美麗的女子在采摘梅花,女子的一片深情全都傾注在梅花上,詞人寄寓在梅花中的感情也就格外真摯、格外感人了。這位女子就是詞人心儀之人,他同心愛的女子在一起,折梅相贈,賦詩言情,梅花見證了他們的愛情。此情此景,唯美動人,扣人心扉。

接下來兩句,詞人由回憶回到現實。姜夔的生活是飄零寓居的,為了生計,他在多地輾轉,時光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詞人的身上也留下了歲月的烙印。詞人不禁感歎,往日春風般絢麗的辭采和文筆如同流逝的歲月一樣,與他擦肩而過,他再也寫不出那樣優美的詞章了。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詞人為了說明眼前的光景,他以南朝齊梁的文學家何遜自比。和訊也是愛梅之人,喜愛梅花,一直挂念着揚州那株讓他心心念念的梅花,可是,後來他從洛陽特意趕回揚州,再訪那一樹梅花時,卻彷徨終日,不能成章,連原先那平庸的詩也寫不出來了。

“春風詞筆”四個字,其實就是出自何遜,何遜在《詠春風》一詩中寫道:“可聞不可見,能重複能輕。鏡前飄落粉,琴上響餘聲。”這其實算得上是一首精工細描的詠物詩了。

何遜雖有愛梅之心,但是他的才情無法準确細膩地勾勒出他的心境。姜夔自比何遜,其實是一種謙遜的口吻,以詞人此時的心境來看,這是貼切、中肯的。

詞人筆鋒陡轉,境界突變,他感歎年華易逝,他感歎時光易老,他感歎詩情不複當年,面對紅梅,再難有當年那種春風得意的自信詞筆了。這兩句寫出了詞人的心境。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這兩句寫花木無知,多情依舊,把清冷的幽香送入詞人的室内,浸透着周圍的一切。

盡管詞人難賦深情,卻仍免不了撩起深長的情思,引起詞人的詩興;盡管詞人謙遜地認為,自己的才華無法将石湖梅花的清麗與優雅表達出來,但他還是願意試一試,以答謝主人的盛情美意。

“竹外疏花,香冷人瑤席”,是姜夔對石湖梅花的具體描繪,詞人以竹枝映襯疏落的梅花,寫盡了梅花的形貌姿色;詞人以瑤席映襯梅花的幽香,寫出了梅花高潔的品性。這短短的九個字,着墨不多,但形神兼備,淋漓盡緻地再現了梅花的形貌和品質。由此也可見詞人高超的文字表達能力和藝術表現手法。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範成大的石湖莊園位于蘇州上方山腳下,這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姜夔來到石湖莊園時,莊園裡的梅花初綻,但眼前的梅花美景依然掩蓋不了詞人内心客居他鄉的冷清寂寞的情愫。

詞人的内心的情感波瀾起伏:他先想到的是采摘一支梅花寄贈給遠方的夫妻,卻又因為夜晚的一聲積雪斷掉了詞人的念想,水遠山遙,風雪隔阻,梅花是難以寄到了;他又想借酒澆愁,但面對眼前的朵朵梅花,反而是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詞人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灑下傷心的淚滴,面對着紅梅默默無語。詞人想從窗外的紅梅身上來尋求寄托并據以排遣胸中的别恨,然而詞人睹物思人,觸景生情,這窗外的紅梅引起了他對往事愈加深沉的思念來。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詞人的選詞用詞是很考究的,“翠”與“紅”是詞人特意選用的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顔色,這與上片中的“月”和“玉”、“清”和“瑤”等顔色淺淡的詞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兩聯對照,得到了色彩互補的藝術感染力。

翠綠的酒杯對照鮮豔的梅花,由杯中酒想到離人淚,詞人将眼前的梅花看作遠方的所思,他面對在雪中綻放的寒梅。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但詞人内心的情感亦如翻騰的波瀾,他抑制不住深沉的思念,他的思念化作千言萬語,但又何止千言萬語,相思的情話即使是說上幾天幾夜都說不完。

詞人由“相憶”很自然地接續到“長記”,于是又打開了另一扇回憶的心扉: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詞人在這裡寫到了他當年陪同心愛的女子同遊梅林的情景。杭州西湖湖畔千樹梅花,無盡繁英,映照在西湖碧清的水面上,也映照在夫妻如花的笑靥上,那是绯紅色的、迷人的、讓人如癡如醉的一張美麗的臉龐。

眼前的石湖梅花,也像蘇州鄧尉山的香雪海。鄧尉山是賞梅勝地,梅花開放時,漫山遍野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那白梅繁花似雪,暗香浮動時是非常漂亮的,微風吹過,香聞數裡。

杭州的梅林,鄧尉山的香雪海,都是他們攜手同遊的地方,那裡都曾留下他們甜蜜溫馨的浪漫愛情,那裡是給詞人留下太多回憶的地方。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石湖莊園的傲雪寒梅,與杭州的梅林、鄧尉山的“香雪海”中的梅花是何其的相似,詞人眼前的景物與過往種種熟悉的景物和場所雖然是如此相似,但人已不是當年的人了,因為他連她在哪裡都無從知曉,物是人非的境遇讓詞人感慨萬分。

唐代詩人崔護有一首《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如果用崔護的詩情來注解姜夔《暗香》的詞義,抑或是用來描述詞人此時此刻内心的情感,我想這真的可以算得上是殊途同歸的注解了。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最後兩句寫到梅花的凋落飄零,詞意也如同詞人的心境一樣逐漸平複。無可奈何花落去,面對眼前随風凋落的片片梅花,詞人隻能無可奈何地發出一聲長歎:何時才能和你一起重賞梅花的幽麗啊?

姜夔在序言中說“作此兩曲”,指的正是《暗香》、《疏影》,這兩首詞從體裁上來說是很有特點的。從音樂層面來說,它們是風格完全不同的兩首曲子;但從詞篇内容層面來看,它們卻是為同一個題目而寫的兩首詞,可以說是同一題目的姊妹篇。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這種匠心獨運、别出心裁的創作風格,是姜夔獨創的,兩首詞的詞義一脈相承,兩環相連,是以有了以上對《暗香》的解讀,接下對《疏影》的解讀,也就水到渠成了。《疏影》原詞如下:

苔枝綴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裡相逢,籬角黃昏,無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慣胡沙遠,但暗憶、江南江北。想佩環、月夜歸來,化作此花幽獨。

猶記深宮舊事,那人正睡裡,飛近蛾綠。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早與安排金屋。還教一片随波去,又卻怨、玉龍哀曲。等恁時、重覓幽香,已入小窗橫幅。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疏影》一篇,筆法極為奇特,連續鋪排五個典故,用五位女性人物來比喻映襯梅花,進而把梅花人格化、性格化。

開篇三句,大意是說:苔梅的枝梢綴着梅花,如玉晶瑩,兩隻小小的翠鳥兒,雙宿雙飛,它們有時在花叢中翩跹起舞,有時又栖宿在梅花叢中。

這三句中,詞人巧妙地化用趙師雄在羅浮山遇仙女的典故。傳說趙師雄行經羅浮山,日暮時分,在梅林中邂逅了一位絕美的女子相遇,他們在梅林中賞花對酌,期間又有一綠衣童子笑歌戲舞。趙師雄所遇到美女就是梅花女神,她的侍童天亮以後就化為梅樹枝頭的翠禽了。

姜夔這個典故運用得惟妙惟肖,而“苔枝綴玉”四字正是用來描摹羅浮女神的風緻與情态的,“枝上同宿”是借喻趙師雄的神仙奇遇。這個典故,使得梅花也如羅浮女神一般,在典雅清秀之外又增添了一層迷離恍惚的神秘色彩。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接下來的三句大意是說:在客旅他鄉時見到它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陽斜映籬笆的黃昏中,默默孤獨,倚着修長的翠竹。于是引出第二個典故,唐代詩人杜甫筆下的“佳人”。

杜甫《佳人》一詩中是這樣描寫這位“佳人”的:“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位絕美的女子,是詩人理想中的藝術形象,姜夔用來比喻梅花,以顯示梅花孤傲高潔的品性,是再貼切不過了。

姜夔在引出佳人這個藝術形象之前,先寫了客旅他鄉的邂逅,使詞義帶上了一種紅顔知己的世俗情調;詞人又寫了夕陽與黃昏,雖說這是與梅花非常相稱的環境背景,但也透露了一點冷落與遲暮的感歎,這樣,佳人的形象就更加豐滿了。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上片最後幾句,詞人濃墨重彩地用王昭君的典故來拟化梅花,來渲染梅花的形象。這幾句大意是說:就像王昭君遠嫁,不習慣遠嫁的生活,内心經常懷念着故土。詞人心想,她戴着叮咚環佩,趁着月夜歸來,化作了梅花的一縷暗香,它缥缈、孤獨。

姜夔以美人拟梅花,為詩人的慣用修辭手法,因為《疏影》的主旨是寫梅花,不是昭君,是以用典處處貼近梅花題目。這就是詞人寫完昭君,筆鋒一轉,再寫其他人物典故的原因。

下片開頭三句,詞人用壽陽公主的典故來寫梅花,大意是說:我還記得壽陽宮中的舊事,壽陽公主正在夢裡,飛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際。

這三句寫出了梅花随風飄落時的輕盈的樣子,也寫出了人與花交融在一起的意境,寫人就是寫花,寫花就是寫人。壽陽公主的典故就是詞人刻意安排的氣氛組一樣,應情應景,為全詞遊賞的氣氛帶來了一股活潑松快的情調,帶來了一些令人會心一笑的時刻。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最後一個典故是漢武帝“金屋藏嬌”事,這是由梅花的飄落引起了詞人惜花的心情,進而聯想到保護梅花。“莫似春風,不管盈盈”,是殷切的呼喚,“早與安排金屋”,更是熱切的希望。可是到頭來,“還教一片随波去”,花落水流,徒有惜花之心而無護花之力,梅花終究還是凋謝飄零了。

姜夔筆下的梅花,由五位女性的五個典故拟化而出,她們包括了曆史人物、傳奇故事、文學形象。具有某種特殊的隐喻和象征意味。詞人實際上是在把梅花當作人來寫,寫的是一位婉麗脫俗、冰雪性情的絕代佳人。

臨近收拍,詞人着力使《疏影》的結尾與《暗香》的開頭相呼應,顯然是為了形成一種回旋之勢。這種氣勢讓這兩首詠梅姊妹篇在結構上完整起來,在形象上互相映襯,恰如枝頭傲雪綻放的兩枝梅花,在冬雪中熠熠生輝。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疏影》最後一句的“小窗橫幅”應該是與《暗香》的開頭一句“舊時月色”相呼應的,那麼,“小窗橫幅”就不該解釋為圖畫而應該解釋為梅影了。意思是說,梅花不能永遠屬于呵護它的人,它終究将一片片随水飄去,我隻能吹一曲《梅花落》訴說心中的哀怨。

等到那時再覓梅花的倩影,梅花已落,但月色映照在紙窗上的竹影梅影,簡直就是一幅天然的圖畫,仍然留存着人們的回憶。這是意境悠遠的落筆,更讓全詞回蕩着一種隽永深長的意味。

姜夔的《暗香》、《疏影》,的确是“自立新意”,新在什麼地方?在于他完全打破了前人的傳統寫法,不再是單線的、平面的描摹刻畫,而是創造出了多線條、多層次、富有立體感的藝術境界和性靈化、人格化的藝術形象。

姜夔同時寫的兩首詠梅詞,為何都被譽為巅峰之作,詞作好在哪裡?

為什麼姜夔對梅花特别鐘情?這恐怕是其人其事與梅為近的緣故。姜夔布衣一生,未曾踏入仕途半步,他性情孤高,襟懷沖淡。人品的清高使他在詞作意象選擇上,多取清雅之事物,而梅花完美地象征着詞人的品格,是以他對梅花情有獨鐘。

姜夔在塑造梅花的形态、神采、品格的時候,調動衆多素材,大量采用典故,有實有虛、有比喻有象征,進行縱橫交錯的描寫;支撐起時間、空間的廣闊範圍,使過去和現在、此處和彼地能夠靈活地、跳躍地進行穿插;以詠物為線索,以抒情為核心,把寫景、叙事、說理交織在一起,并且用顔色、聲音、動态作渲染描摹。

可以說,姜夔的詠梅姊妹篇《暗香》、《疏影》,是他的傾情奉獻,是他的匠心力作,是他為梅花作出的最精彩的傳神寫照。

我是小話詩詞,好詞共賞,佳作共讀,願我們在古詩詞的美好意境中相遇,共同領略古詩詞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