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名勝古迹,也不能與大城市的布局相提并論。可是近幾年來,沐浴着改革開放的春風,随着黨的安居樂業富民政策的落實,我的家鄉也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先說說我家的路吧:以前我家門前的路比較窄,一輛四輪車開過去,如果一個騎自行車的人同行,騎自行車的人必定要下車讓道。特别是下雨天,我們上學必須得穿上長長的雨鞘。人們常開玩笑地說,雨天是“水泥(泥巴的泥)大道”,晴天是“光灰(灰塵的灰)大道”。現在,我們鄉鎮修了村村通公路,公路直通每個農戶家。我家門前的路也變成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一輛大卡車都能夠通過。我家農産品如果要出賣的話,可以直接用大車到我家裡來拉。特别是我們學校的校道,原來很窄。今年開學初,鎮政府、學校和同學們集資,把學校的校道加寬了1米,大部分同學都坐上了漂亮、舒适、寬敞的校車,部分家長用自家車接送學生,再也沒有以前那樣的擁擠了。
我走出校門,發現校門周圍的農田,安裝了一條長長的U形水泥槽。回家我問爺爺是幹什麼用的?爺爺說:“如果是下雨天,農民伯伯就可以把多餘的水源,通過U形水泥槽放到池塘裡,讓農作物旱澇保收。人們把這個工程叫做綜合治理水利工程。”我恍然大悟。
走着走着,我發現公路兩旁農戶家前都有一個垃圾筒,我聽别人說是統一發放存放垃圾的,然後把垃圾直接倒到垃圾池裡去,我還發現每隔兩三百米,就有一個垃圾池,而且加高加強了,原來隻有我的一個人那麼高,現在高出我的頭頂許多了。我還發現隔幾天有專門的車來收垃圾,前面的一個廣告牌上寫着:愛護家鄉的一山一水,從我做起。是的,從我做起,人們再也不随便扔垃圾了。而是自覺地把垃圾扔進垃圾池裡面去了。同學們的行為也變美了,變成遵守紀律和講究衛生的小公民了。
家鄉變了,人也變了,但不變的是向往未來的精神。從泥濘的小道到寬闊的水泥大道,從低矮的小屋到高大的樓房,從曾經的貧窮到現在的富裕……真是一年一個新面貌,一年一個新氣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