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曆史的長河中,随着時間的推移,各朝各代的制度一直在不斷發展。每而個朝代的官職慢慢在演化,也都有所不同,到了清朝,一共發展到了九品十八級的官階。最高的官階就是“正一品”,但“正一品”官職卻是寥寥無幾,參考曆史資料發現,全國也僅僅隻有七個這樣的官職。
第一類官職是太保、太師和太傅。在早期,他們共同被稱為“三公”,都有一定的實權,并且太師的權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國家的總管級别。
到了清朝,這三種官職都是東宮的官職。太保負責保護太子安全,太師負責教文,太傅負責教武,這三者在品級上基本上是沒有差别的。到了康熙即位,這三種官職基本上就已經是一個虛名了,慢慢變成了一個榮譽稱号。
第二類官職是我們熟知的大學士。這種官職我們在古裝劇中也是常見的,大學士一職也随着清朝的發展在慢慢改變。
話說清朝建國初期,隻有三院,大學士也隻分為三種。後來順治帝登基後,改為四殿二閣,又經過了康熙,改為三殿二閣。直到乾隆即位,這才穩定下來,一直保持三殿三閣的形式,這時,大學士分為:三殿的保和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三閣的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
在軍機處設立之前,大學士一直在内閣工作,直到設立軍機處後,大學士的要務就減少了很多,一些軍機政務大學士也不再負責。
但也有個特例,清朝時期左宗棠曾任總督大學士。除了有大學士的權利掌管事務之外,作為總督,他的權力自然就大一些。因為在戰争方面,一些大學士無權處理的政務,他有權力管理。
第三類官職是領侍衛内大臣。清朝的内大臣是非常多的,但領侍衛内大臣卻不是人人都能當上的。清朝時期對這個官職的要求就非常嚴格,出身或是武功等要求都是非常高的。這又為何呢?因為他們的職責主要是保護皇上的安全。曆史上出名的領侍衛内大臣也有幾個,例如康熙時期的索額圖,以及後來的海蘭察都曾任過領侍衛内大臣。
第四類官職是掌衛事大臣。這個官職雖然對大家來說比較陌生,但卻也是不可缺少的。掌衛事大臣主要負責皇上的出行方面,包括禮儀、車馬和安全等問題。這也算得上是皇上的親近大臣了,畢竟,皇上出行時各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皇上身邊的大臣,一定是皇上信得過的人。通常掌衛事大臣是在内大臣中挑選出來的,是以對他們的要求也極為嚴格。
第五類官職是伊犁将軍。伊犁在新疆,是以這個官職也是新疆的最高軍政長官。清朝對新疆的領土是非常重視的,就設立伊犁将軍這一官職,同時也被作為正一品官職。
正是有了這七個正一品官職的協調與配合,曾經清朝的繁榮盛世也離不開他們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