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近代的滿清王朝,頗是多災多難,若非左宗棠、曾國藩、僧格林沁等一些将領的支撐,恐怕滿清滅亡的時間還要提前數十年。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關于僧格林沁之死,史書上稱他是被撚軍将領張宗禹擊殺的。

顯然,這份記載是不全面的。實際上,當時張宗禹還得到了一股勢力的幫助,那便是宋景詩的黑旗軍。(注:此黑旗軍非劉永福的黑旗軍)

這期間,清軍更是使用“洋槍隊”,迫使黑旗軍退至堂邑小劉貫莊。清軍僧格林沁部在莊外挖壕放水,妄圖水淹義軍。黑旗軍乘夜悄悄撤走,南經莘縣,西入清豐,北走臨漳,東進德州,回到夏津、高唐,半月之間,沖出清軍重重圍剿,晝夜行軍三百裡,足迹遍及直、魯、豫三省交界地區的30餘縣。後再度南下湖北,與撚軍張宗禹部會合。

到了同治四年(1865)初,這支黑旗軍繞道江蘇,再入山東,配合撚軍,誘使尾追的僧格林沁部陷入重圍。同年四月二十四日夜,于曹州(今菏澤)大敗清軍,擊斃僧格林沁。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那麼,宋景詩的黑旗軍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呢?

鹹豐年間,山東地區爆發旱災,顆粒無收,老百姓流離失所,易子而食。然而,當時的滿清政府正忙着與太平天國和撚軍打仗,非但拿不出糧食赈災,還變本加厲地向災民征收苛捐雜稅。有壓迫,自然就有反抗。災年、不作為的政府、揭竿而起的義士,這三樣因素是起義運動爆發必不可少的。

宋景詩靠着家族的勢力,将家鄉周圍的白蓮教衆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一支起義軍,與官兵分庭抗禮。不過,“黑旗軍”的名号卻不是宋景詩自封的。一般來說,農民起義軍使用的旗幟無外乎五種顔色,黃、白、紅、綠、黑,宋景詩所使用的旗幟正是黑色,是以,群眾便稱其為黑旗軍。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為什麼宋景詩有這麼強大的号召力,能聚集起一支起義的力量呢?

原來,他早年曾習練武藝,并名震家鄉,借此開館收徒,門生遍布山東。正因如此,他才能在舉事時期拉攏到足以抗衡官兵的力量。由于,宋景詩召集的大多是練家子,是以,官兵根本不是起義軍的對手,短時間内宋景詩已奪取包括東昌府、克沙鎮等幾十座縣、鎮。

當時,有不少地方武裝領袖響應宋景詩的起義,卻被官兵抓入大獄。為了營救這些人,宋景詩在内應的幫助下攻進了冠縣,解救了一群志同道合的起義群衆。收獲了這支力量後,黑旗軍的勢力越來越大。靠着幾十座縣城的地盤,起義軍不斷與官兵打遊擊,以至于,朝野震驚。

對此,鹹豐帝立即派遣欽差大臣,率大軍入駐山東,調集周邊力量清剿起義軍。宋景詩獨木難支,他所拉起的軍隊,自然無法打敗朝廷直屬的正規軍。沒過多久,各地起義力量均受到重創。因為,宋景詩與太平天國、撚軍有比較大的差別,黑旗軍起義的目的是“抗糧”,而不是反清。是以,朝廷給了宋景詩一條退路——招安。為了儲存力量,宋景詩還是接受了朝廷的招降。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這段是出自史料的記載,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可是,宋景詩真的甘心招安嗎?

未必。

我們且來看看現代戲曲家、小說家陳白塵先生的說法。陳先生于1954年專門就宋景詩起義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并發現了一些被現人忽略的曆史證物。

實際上,外面傳出的“招撫宋景詩”,隻是一出戲而已。在征讨黑旗軍時,朝廷的主将勝保打了敗仗,為了蒙混朝廷,為了邀功請賞,是以,他才以某些條件與宋景詩達成了共識,對外傳出招安宋景詩部的說法。站在勝保的立場來看,以他這種武将的身份,想要在朝廷有立足之地,除了立戰功之外還有另一套方法,那就是借起義勢力以自重,讓宋景詩成為他的底牌。

實際上,一切都是勝保與宋景詩對外放出的煙霧彈罷了,宋景詩并沒有為清朝效過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勝保向朝廷彙報的宋景詩的功勞,多半是子虛烏有的。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那麼,宋景詩在被招撫後得到了什麼呢?

身份。

此前的宋景詩部隻是一支由農民組建而成的雜牌軍,雖稱“旗軍”,但卻是沒有編制的。在接受招撫後,黑旗軍有了名号和編制,并獲得了朝廷的糧饷、武器補給,成為盤踞一方的武裝。在後來的曆史發展來看,正因為宋景詩接受了招安,是以,他才有更多的糧饷和軍備進行下一次起義。

由此可見,在陳白塵先生看來,宋景詩的确接受了招安,但他卻是不折不扣的“假投降”,因為,他的條件無不是在擴大起義軍的力量,其根本目的還是與朝廷分庭抗禮。雖然如此,但目前還有很多關于宋景詩起義的謎團沒有解開。

宋景詩在被招撫後,其軍隊被改編到哪支清軍裡?

朝廷有沒有給宋景詩的軍隊配發軍裝?

接受了招撫的宋景詩為什麼會在同治年間與撚軍合流,擊敗了僧格林沁的主力軍呢?

中國曆史上有一支神秘的“黑旗軍”,名氣不大但戰鬥力卻十分強悍

并且,關于宋景詩的結局,也是說法不一:

一說、撚軍失敗後,黑旗軍轉入東平湖,宋景詩不知所終;

一說、撚軍失敗後,宋景詩獨自流落徐州、亳州一帶,賣藝授徒,于1871年被安徽巡撫英翰殺害;

一說、小劉貫莊一帶有人在1899年還見宋景詩回過家。

看來,想要揭開這些謎團,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曆史證物。

參考資料:

【《清史稿》、《實事求是地評價宋景詩》、《從戲曲到電影——論宋景詩形象的三重意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