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引言:

禅讓制度

被終結以後,天下的結構趨于穩定,

權力的傳承由原先的選賢舉能變成了單一的傳承

,這一過程雖確定了穩定性,但也使得君主的誕生變得更加随機,明君出現是随機現象,更多的是一些壞的君王。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秦孝公劇照

不過在秦孝公之後的秦國,這一規律似乎被打破,

秦孝公以後皆為明君,這也讓人對秦國産生了疑惑,秦國的明君為何如此衆多?

其實這一切都隐藏着曆史的規律。自從

李悝變法

開始,整個戰國迎來了一個沸騰的時代,這一時期每一個國家都擁有着非常明顯的變化

,人人追求新氣象,人人都在進行改革與探索。

身居高位,卻迷失自己

魏國率先進行法律制度的改革

,使得

魏國成為第一大國

,而齊國則率先在思想文化上面邁出了新航路,稷下學宮更是成為曆史的一絕。至于秦國,它邁出的步伐則更加遙遠,在

秦孝公與商鞅

的配合之下,秦國醞釀出了

商鞅變法

,而且還

建立起了真正的法律治國體系。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商鞅劇照

雖說當時大家都在改革,秦國的法律也沒有什麼獨特性,但是久而久之人們就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魏國、齊國甚至是楚國,他們的變法雖然前期轟轟烈烈,但是随着優秀君王的遠去,伴随着衆多昏君的登場,先前的改革成果全部都被揮霍一空。

魏國的魏惠王,昏庸無能葬送了最強大的魏武卒、楚國楚懷王,貪小利忘大義,結果使得邦交失策差點亡國。至于齊國就更加有趣,齊闵王不顧衆人勸阻,先要滅掉宋國,結果導緻五國攻齊,亡國滅族。

在衆多同行一度消沉的情況下,秦國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

從秦孝公到後來的秦惠文王,緊接着秦武王,秦昭襄王,還有秦始皇的爺爺與父親,再到秦始皇本人,這些君王每一個人都有人性的弱點,但每一個人都做到了拓土強國。

這一現象讓無數的曆史學者感到不能了解,同時也讓戰國時代的思想家感覺太過于颠覆,

因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任何人身居高位很容易陷入到糊塗之中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魏惠王劇照

以魏惠王為例,年輕的時候他能夠建立起魏國的霸業,但随着年紀的增大,還有對自己的自信結果,使得自己昏庸無能,最終導緻霸權衰落。

唯獨隻有

秦國的國君

,不管他們有多少的欲望,總是能在關鍵的時刻

懸崖勒馬

秦惠文王年輕時曾殺人犯罪,但是在成為君王以後,不斷的力排衆議,重用張儀,秦昭襄王更是曾經殺死了白起,犯下滔天大禍,但依舊能在臨終之前穩住陣腳,保持對六國的優勢。

是以,可以明顯的看出來,當時秦國國君絕對不是以人的自我控制力來保證君王的優秀,

肯定是一種超脫于人性之外的存在來限制着他們。

驅使明君的兩把鞭子

在孫皓晖老師的著作

《大秦帝國》

中,曾經明确的提到了一種可能性,孫皓晖老師借着商鞅的口氣說出了明君的真相:

君王有權利身居高位就容易犯錯,真正能夠讓君王保持冷靜的存在就是法律,這種法律不僅限制底下的人同時也限制君王,而且這種法律沒有任何妥協性,一旦執行就必須要實作懲罰的效果。

在當年秦惠文王犯罪的時候,即使他是太子,但是隻要他觸犯了法律,

商鞅也依舊以老師的身份對他進行懲罰。

秦惠文王在這樣的,親眼目睹法律的嚴苛之下,這才每次能夠在危機關頭收斂自己的心性,好好為國。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秦惠文

是以在戰國時代,真正讓秦國連續不斷的出明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

秦國法律的限制

,這種法律的限制與現在的法律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因為當時并沒有出現法律的概念,都認為

法律是君王的意志,既然是君王的意志,那麼皇帝就可以為所欲為。

但是當商鞅的法律建立以後,它就好像是一條紅線,或者說是秦惠文王年輕時候看到的商鞅的鞭子,

隻要君王想要犯錯的時候,法律會及時的跳出來制止他,即使君王有能力突破這一層界限,但也會想到鞭子的恐懼,是以才會在做事之前三思而後行,然後避免了沖動。

當然除了孫皓晖老師的觀點以外,

其實還有一種曆史的概念在幫助秦國君主成長,那就是曆史的趨勢。這涉及到了人類行為學的一種概念,那就是潛意識的模仿。

俗話說的好,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把這個概念放大到君王和戰國的領域,我們就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秦孝公還有秦惠文王拼盡全力幫助秦國走向強大,其中付出的犧牲和努力,更是口耳相傳,到了每一個後人的耳邊,而且整個秦國的氛圍之内,全部都是一種悲怆和戰鬥的意志。從秦國的國歌就能看出來,糾糾老秦共赴國難,如此悲壯的國歌天天吟唱,在朝堂之上天天崇尚節儉,天天宣揚不戰即亡的概念,在如此氛圍之下,君王很難會有一種想要敗家的沖動。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先輩們已經幫助後代的君王打出了一條出路,那就是

秦國一統天下

是以在秦國的環境之下,已經契合了某種曆史的慣性

,由秦孝公開始了秦國戰車的動力,經過

秦國君臣和後代的口耳相傳和環境渲染,使得秦國君主已經坐在了一個不能踩紅線

結語

是以我們結合兩點來看,

秦國之是以連續不斷的出現明君,不是因為秦國君王個人有多麼厲害,實在是這兩點的相輔相成,由于紅線的存在,讓君王三思而後行

,再三思而後行之後,又經常看到即将要實作天下一統的那種更加偉大的目标,無論是一個頑童還是一個有野心的君王,都會朝着既定的方向前進。

淺析秦國法律的限制,和曆史環境下的慣性,在塑造明君上的作用

可以這樣了解為,

商鞅時期的法律已經為秦國的君主設了一條道,兩邊都有禁锢,前面放着誘惑人的天下,君王總會被動或者主動的朝前奔跑

,這樣的制度在戰國時代又焉能不會讓秦國統一呢?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