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這個《人,績效和職業道德》再去看了看那個所謂的什麼進階程式員的部落格,看了之後瞬間舒服的就像六月裡喝了雪水。但是他的經曆跟我的經曆差太多,最起碼我還是沒畢業的大學生,有一些東西必須是親身經曆過後才能深刻的體會到,對于他的部落格,我認同的隻有1,2其他的我都沒有經曆過,我總不能拿着别人的事情,來感慨,去感受,那樣就顯得有點做作了,還隻是個苦逼大學生,怎麼能體會到走上社會的艱辛?“談談如果自己處于那樣的位置,會怎麼辦?”我認為對于這樣的臆想是對于别人的傷害。
讀了《人,績效和職業道德》,真的讓我受益匪淺。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引用了一個豬、雞和鹦鹉的小故事,非常有趣自然地把人們帶入了其中,讓讀者能夠有興趣了解文章。确實正如故事中所說的那樣,在平時的工作與學習中,身邊的每個人都扮演着一個角色,有些人是豬,但他卻能夠對事情全身心的投入;有些人是雞,他們僅僅是扮演着參與者的角色;還有一些人是鹦鹉他們雖然身着漂亮的外表,但在生活中僅僅是擔任着圍觀的作用。但是當我們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工作時,無論我們到底是想成為一個什麼角色還是真真正正的再擔負着一個什麼角色,隻要我們每個人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本分内的工作,那就是對這個團隊最大的貢獻。在一個團隊中不是說我要怎麼怎麼樣,我要做領頭者,隻要大家一起努力把這個項目做好,榮耀其實是大家的。一個團隊沒了誰都是不可以的。
在看完這篇文章後,還有一點讓我印象深刻。分工的重要性,說道分工那就不得不提組長這個職位,一個團隊中必須選出一個決策者,這樣在遇到大的事情時才會有人做決定,組長在團隊中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組長必須根據每個成員的特點對其進行分工,隻有一個好的分工才能保證項目又快又好的完成。分工完成後就到了團隊成員的磨合期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主見和思想,是以在很多事情上可能會争執起來,這時候該組長出面了,組長既要做一個正确的決定還得安撫好每個成員的情緒,讓每個人不能把情緒帶到工作中去。作為這個組的一個成員,我覺着每個人也應該控制一下自己的小情緒,在一個團隊中,隻要每個人都能夠包容一點,那麼無論大事小事都不會産生傷和氣這種事。
就像某某老師,談論魯迅的“晚安!”老師:“晚安”中“晚”字點明了時間,令人聯想到天色已黑,象征着當時社會的黑暗。而在這黑暗的天空下人們卻感到“安”,側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歎号展現了魯迅對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雖然這隻是個段子,但是這何止不是對于文學作品的傷害?你知道别人怎麼想的?你确定你想的是對的?
對于别人的經曆你覺得,好,你可以去借鑒,不好,你可以妄加評論,但是你不要把你的感受或者是别的一些**的思維強加到别人身上。這是對思想的一種綁架,這是犯罪!與其談談處于那樣的位置怎麼辦,還不如說是根據他的經曆,結合自己自身在團隊項目工作中的實際體會,我覺得這樣既不會傷害到别人,還可以對自己有個新的認識。
在我們團隊中,每個人的分工都是明确的,自己知道自己該幹什麼,更不會“越界”去幹涉别人的工作,可能有些人認為這樣對于團隊的工作有些影響,但我不這樣認為。這樣做會讓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可以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明确自己團隊的運作規則。每個理論,每個實踐,每個工作都是環環相扣的,不是說缺了哪一個都能運作的。隻有這樣才能做出一個好的項目,為之後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隻選擇自己合适的團隊運作政策和管理方式,不是随便誰誰誰都可以這樣做的,你可以借鑒也可以批評,借鑒是好的,批評我們也會從中吸取教訓并改正,但不要給我們說:“這樣做怎麼怎麼樣,還不如那樣吧啦吧啦。。”說一些腦殘白癡的火星話。我這人說話就是實在,每個團隊中不就應該有這麼一個直言不諱的人麼?這樣對于項目的問題,可以直戳痛處,進而提高效率,不對麼?
我認為一般有過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的人,認為最難也最頭疼的就是設計了。一個好的項目,設計至少可以占到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我認為設計主要有兩個思想,一個是高内聚低耦合,一個是設計應當以行為為中心而非資料為中心,業界的話就是應當以需求為中心。關于設計的争論由來已久,在我看來,這是由行業性質決定的,軟體行業畢竟是為其他行業服務的,是以分門别類,随着經驗的增長業務能力逐漸要大過程式設計的能力,是以,程式決定業務還是業務決定程式就成了唯物和唯心的交火點,雖然近年來業務決定項目的争論已經拔得頭籌,但是舊惡難消,仍有不少人堅決維護先決定項目架構,再分析業務配套相關技術的思路,這部分人,如果不是面向過程的年代發展過來的,一定是書呆子。業務決定項目,項目決定架構,架構決定程式設計語言,話說到底,根本原因是軟體行業是服務行業。這是根本,不要迷惑。
如果說在讀了這篇文章後給我的是道理性的啟迪,那麼在讀完一個程式員的部落格後,我得到的是心靈上的啟發。部落格中程式員介紹了他從畢業到工作到成功的曆程,從他的剛開始的狀況來說,可以說是起點比我們低了很多,那是的教育水準也許比現在低了很多,但是作者從來沒有放棄過夢想,他知道在學校由于時間的問題,必然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他知道自己必須在課餘時間再自學一點才能比其他的同學多點就業機會。就這樣他畢業後可以說是找到了工作,但是找到工作不一定适合自己,剛開始作者在一家公司可以說隻是作者打雜的工作,那微薄的收入僅僅能夠維持家用,但是他并沒有就此自暴自棄,相反他找機會努力的讓别人發現他的價值。作者的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學習,現在的我們在一個位置上呆習慣了,就不想發生改變總覺着現在的自己可以了,進而忘記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我覺着現在的我們應該想這個作者學習,永遠不要忘記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不要安于現狀,應該積極進取,争取做最好的自己。
看了部落格園裡面的部落格我有了以下幾點感悟:
1、我們當代的大學生在經曆高中巨大壓力摧殘後,以為在大學就可以放松一下,殊不知大學正是我們真正應該刻苦學習的地方。這也許和中國目前的教育體系的某些弊病有關,但是面對這些我們不能改變的東西,我們是不是應該多想想改變自己呢?一些出色的軟體工程師,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天資聰穎,更是因為他們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去鑽研。
2、軟體工程是一門需要大量實踐時間的學科。大學期間應該多敲代碼,鍛煉動手能力。反觀我們目前的一些大學生,隻是上課聽一聽,跟着老師,課本敲一下代碼而已,課下完全沒有自己練習。這樣無疑是學不好軟體的。
3、.能夠保持守拙求知的良好品質。在當今複雜的學術界,要保持一顆孩童般的心,努力成為一個真實,正直,優秀的科技人員,這無疑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反觀我們當代的一些大學生,學商者則想發大财,學管理者則想做大官,做高管,個個都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缺乏那種革命的豪情壯志和為人民服務,為祖國獻身的崇高情懷。
看完《人,績效和職業道德》然後看了部落格,我受到的啟發很多,然後看了部落格,我唯一受到的啟發就是,永遠不要像阿Q那樣臆想,永遠!我認為别人一些好的經曆,你可以去借鑒,别人在成長道路上遇到的挫折,你更應該重視,這樣可以警醒自己。但是不要對别人的人生妄加評論,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是自己的思維強加到别人身上。這是不好的!我覺得可以根據别人的經曆,結合自己自身在團隊項目工作中的實際體會,去完善自己,還可以對自己有個新的認識。我覺得永遠不要讓自己停留在想的程度上,想了一百次,不如自己腳踏實去認真地做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