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代大學士和地方知縣作為比較吧。
大學士從品級上講,均為正一品(協辦大學士除外,為從一品),是皇帝的參政顧問和最高幕僚,負責起草及審議,為輔助皇帝的進階秘書官。明清時流行的中堂一稱,一般是指大學士或首輔大學士。
清朝文官官服等級
作為當朝一品,居廟堂之上數十年,門生故吏一大堆,關系網絡不說遍布天下吧,也差不多。再說了,能做到大學士的官員,一般都有兼任會試主考官、閱卷大臣的經曆,這樣在無形當中就同科舉的學子、未來的棟梁們建立了師生之誼。查閱清朝大學士的相關資料,他們的後代基本上都入了仕途。父子大學士、尚書的不在少數。
文淵閣大學士陳世倌畫像
比如,乾隆朝浙江海甯的陳世倌,曆任山東、廣東、順天鄉試主考官,後擢内閣學士。乾隆六年,授文淵閣大學士,十三年,兼禮部尚書,兩次擔任會試總裁。二十二年,以老乞休,加授太子太保銜。陳世倌數次擔任鄉試、會試主考,屬于門生遍天下型的官員。雖然退隐,家鄉巡撫衙門裡難免就有他的學生。
而大清陝西籍第一位狀元王傑,則屬于皇恩浩蕩型的官員。在乾隆朝,王傑官居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掌管禮部,又出任上書房總師傅,兩次圖形紫光閣,加封太子太保。嘉慶八年,七十九歲的王傑辭官歸隐。次年,八十歲生日的時候,陝西巡撫帶着嘉慶帝的賀詩、題匾和所賜珍寶登門拜賀。這種讓當今天子念念不忘的老臣,陝西巡撫巴結都來不及呢!
大學士王傑入紫光閣的圖形
是以,當朝宰相告老回鄉後,宰相雖然當初位極人臣,但此時他們已經卸了官職回到了家鄉,來到了縣官所管轄的範圍,雖說縣官隻是管理一個小縣城的官員,此時論官職當然還是縣官大!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種歸隐官員的“隐形權力”還是不可估量的。在他們的門生故吏之中,随便拉出來一個都要比縣官大。是以,你這個縣的縣官愛民如子還好說,如果作出有違常理之事。随便參你一本,估計也會讓你丢掉烏紗帽。是以,這樣的縣官是最不好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