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諸葛亮食量被司馬懿得知,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在《三國演義》第一百零三回中,司馬懿問蜀漢軍營派來的使者:“孔明寝食及事之煩簡若何?”使者曰:“丞相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之食,日不過數升。”司馬懿顧謂諸将曰:“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這件事曆史上大概應确有其事。

諸葛亮食量被司馬懿得知,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據裴注《三國志 諸葛亮傳》的《魏氏春秋》載:亮使至,問其寝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宣王曰:“亮将死矣。”另據《晉書 宣帝紀》中記載: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

如果按今天來看,一升米差不多有1.5斤,一天吃三四升米,就是4.5斤至6斤,那絕對是個大飯量的成年人。不是整天做體力勞動的人,一般是吃不了這麼多的。那麼司馬懿為什麼單憑諸葛亮“罰二十以上皆自省覽”和“日食三四升”,就能斷定諸葛亮将不久于人世呢?

諸葛亮食量被司馬懿得知,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古代的度量衡和今天的不一樣。據《漢書 律曆志》記載,漢代的度量衡中量的機關有龠、合、升、鬥、斛。二龠為一合,十合為一升,十升為一鬥,十鬥為一斛。衡權就是重量機關,有铢、兩、斤、鈞、石。一龠容一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一兩為兩龠為二十四铢,一斤為十六兩,一鈞為三十斤,一石為四鈞。是以一升為二十龠,正好是十兩,約相當于今天的190毫升。黍的比重約為0.85左右,那時的一升也就約為今天的161.5克重。那麼一天吃三四升,也就是480克至640克之間,相當今天的半斤左右。我們現在一般對于一個不幹體力活的成年男子,一天最少也應該吃下一斤多的食物才行。一天隻吃半斤左右的食物,對于一個在外領兵打仗,又諸事煩擾的蜀漢大丞相來說,的确吃得有點太少了。更何況諸葛亮身高八尺,約相當于今天的1.84米左右,又隻在五十三、四歲的年紀,就是一天什麼活都不幹,按常理,也得吃上一斤多食物才行。

諸葛亮每天食量遠遠低于當時士大夫規定的食量标準。根據《晉書·會稽王道子傳》記載:“于時軍旅薦興,國用虛竭,自司徒以下,日廪七升。”也就說當時戰事不斷,國庫空虛,司徒以下朝廷官員也僅能每天保證7升口糧的标準。而諸葛亮每天隻吃三四升的食物,比當時規定的一般标準竟少去了一半。再加過去科技水準低下,食物不豐富,營養大多需要從飯食中攝取,這對于整天從事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人來說,一般每天進食必須在七升以上才行。而百優感其心,萬事勞其形的蜀漢大丞相,每天隻能進食三四升食物,身體怎能不垮不生病呢?

諸葛亮食量被司馬懿得知,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正所謂“秃頭上的虱子,明擺着呢。”精明無比的司馬懿,面對蜀漢使者,不問軍旅之事,隻問些丞相生活瑣事,讓蜀漢使者疏于應對防範,倉促間隻好如實對答。司馬懿聞聽,猶如得到一顆救命稻香,本來戰力強勁的蜀兵讓他隻能高挂免戰;諸葛亮送來的女人衣服讓他怒發沖冠;魏營兵将說他畏蜀如虎讓他焦躁不安。正在這一籌莫展之際,恰恰從使者口中得到如此重要的資訊,司馬懿精神頓時為之一振,馬上将自己的預測傳給了衆将士,更增添了司馬懿龜縮堅守不戰,拖走蜀軍的信心。是以,敵對相持的兩國,有時讓對方捕捉到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關乎到國家的生死存亡,真的是不可不慎啊!

諸葛亮食量被司馬懿得知,為何司馬懿判斷他陽壽已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