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龐統,何許人也?凡是熟讀三國曆史的小夥伴都知道,龐統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帳下重要謀士,号“鳳雛”,與諸葛亮同拜軍師中郎将,其才氣、智謀、見識,絲毫不亞于諸葛亮。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在江南地界上,湧現出了許多滿腹經綸的有學之人,諸如:号“卧龍”的諸葛亮、号“水鏡”的司馬徽、号“鳳雛”的龐統、别名“陸公紀”的陸績。當時,諸侯文臣中相傳,不論是“卧龍”還是“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

皇叔劉備運氣實在是好,諸葛亮和龐統先後都都追随他,為他建國立業出謀劃策。然,雖然劉備得到了二位名士的輔佐,但終将沒有一統中國,反而隻是在益州偏安一隅。這是為何?據史學家分析,隻因龐統曾向劉備進言,但劉備沒有采納,這才導緻了戰略失敗。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公元211年,距離赤壁之戰已過去了三年,此時的劉備早已不是當初被曹操追殺,沒有安家立身之地的小喽啰了。曹操兵敗後,劉備便占據了荊州南部五郡和江夏一城,麾下帶甲數萬,戰将也多了黃忠、魏延等。

此時的劉備可謂是意氣風發,整日裡琢磨着怎樣才能剿滅漢賊、恢複漢室,正當他左思右想時。此時,諸葛亮和龐統就戰略規劃問題發生了分歧。早在諸葛亮出山時,他就像劉備闡述了“隆中對策”。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諸葛亮根據天下形勢,提出了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發展,最終形成鼎足之勢後繼而謀取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遠景。(《三國志》:“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

在諸葛亮的眼中,荊州是個絕佳的位置,如果以此為根據地,緩緩發展,長期下去便可占盡先天優勢。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不過龐統卻持相反意見,在他看來益州才是劉備成就大業的根據地。根據《九州春秋》記載,“統說備曰:“荊州荒殘,人物殚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借以定大事。”

在龐統看來,荊州雖然地理位置俱佳,但因常年遭受戰亂之苦,群眾流離失所,不足以維持龐大的作戰計劃。況且這時的劉備,并未統領“荊襄九郡”,隻是占有南部五郡。若要以此為根據地,則必然會遭受兩面受敵的境地,十分危險。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劉備心中所想,史料中沒有撰寫,想必也隻有他自己知道。經過一番深思後,劉備思考三番,最終還是沒有采納龐統的進言,依舊堅持諸葛亮的戰略規劃。

不過,據筆者分析,自古能成大事者,多多少少都有點特殊的本領,劉備自然也不例外。雖然貴為皇叔,但奈何家道早已中落,從一個以織席販履為生的落魄皇族,憑借着自己堅韌的品質,一步一步成長起來,最終成為了一方諸侯,劉備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從表面上,劉備是采取了諸葛亮的計策,其實作為帶兄弟創業的大哥,一生中都沒有屬于自己的一塊地盤,寄人籬下的滋味實在是不好受。現如今,好不容易有了這麼大一塊地盤,心中豈能輕言放棄。再加上,此時麾下又新增了數位猛将,出謀劃策的人也有了,錢糧、兵馬、器械都有了,如此強盛的實力還怕誰呢?隻要上下一心,定能做到兵來将擋、水來土掩。

然而事實證明,龐統的眼光還是很準的。公元219年,關羽盡起荊州精銳,北上攻擊曹仁。雖然在前期,困曹仁、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但在戰役關鍵時期,孫權從背後捅了關羽一刀,導緻關羽兵敗被殺,一代名将,義薄雲天的關羽就此隕落。

龐統向劉備獻一計,可成就霸業,劉備不聽,結果關羽戰死

令人惋惜的是,在入川後,龐統在攻打雒城時,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在取西川時,如果劉備聽從龐統的上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那麼,龐統未必會早死,可惜曆史沒有如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