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康熙二十八年(1689),安親王嶽樂去世。按例,康熙皇帝應該辍朝三日,給予高規格的待遇,可是康熙僅僅給了他一個“和”的追谥外,并無其他表示,這似乎有點不合情理。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嶽樂何許人也?他是太祖努爾哈赤的孫子,親王阿巴泰的兒子,論輩分他是康熙帝的堂伯父。以功勞而言,嶽樂是順治一朝的重臣,又是平定三藩中的大将軍王,立有大功勳。康熙素來有寬仁之名,為何容不下嶽樂,而且在他死後還革了他的親王爵,降為郡王?

順治晚年努爾哈赤的子侄一輩,代善、多爾衮、多铎、阿濟格、濟爾哈朗、阿巴泰等先後去世,第二代人中能征慣戰的如博洛、勒克德渾、羅洛渾、瓦克達、多尼、滿達海等也已不在人間。年輕一輩王公中,隻有嶽樂能當大任。

嶽樂二十出頭便随堂兄肅親王豪格進剿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他作戰勇敢,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張獻忠。此後,他又多次随叔叔英親王阿濟格出征,大勝而歸。順治六年,嶽樂封多羅貝勒,八年封多羅郡王,十四年晉和碩安親王。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順治九年,已親政的順治帝命堂兄嶽樂掌工部事務,入議政王大臣會議。嶽樂是清初皇室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全力支援順治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緩解了漢族地主階級的沖突;停止圈地,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産活動。

順治末年,嶽樂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決策軍國大政,是清朝最高統治集團的核心人物之一。順治帝死後,他和康親王傑書率領諸王公貝勒大臣,擁立皇三子玄烨繼位。不難發現,嶽樂是順治帝留給康熙的重臣,他的封号“安”就含有輔佐聖君、安定天下之意。

康熙八年,康熙帝扳倒了鳌拜,嶽樂、傑書等王大臣給鳌拜列出了大罪三十款,并奉旨清洗了鳌拜餘黨。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吳三桂起兵造反,康熙帝派出多路大軍。年屆五旬的嶽樂被封為定遠平寇大将軍,率師讨伐吳三桂。經過數年征戰,嶽樂平定湖南,攻下長沙,康熙帝下诏褒獎嶽樂身曆艱險、不辭辛勞的功績:

“王連年以來,親曆百戰,曆暑逾寒,競揚貔虎之雄。湖湘諸處,已見蕩平;滇黔餘氛,俱成坐困;更體朕轸念窮荒之心,廣示招徕,深加撫恤。王師所至,遐迩來歸。捷奏屢宣,中外稱慶。”

康熙平定三藩,嶽樂實為首功,同時他還俘獲了前明皇子朱慈燦。大勝在即,康熙帝派人迎接嶽樂回京,将軍隊暫交他人。嶽樂回京時為康熙十九年三月,但此後的一年多時間中,康熙并沒有授予他實職,估計康熙帝如此舉措,有防範嶽樂功高震主之意。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嶽樂為康熙建立大功奇勳,卻并未被付與重任,既不在議政王大臣之列,也不分管六部事務。康熙二十七年七月,蒙古準噶爾首領噶爾丹叛亂,嶽樂與簡親王雅布受命各帶兵丁500人,遠赴塞外高原上的邊界駐防,直至天寒的十月,才奉命從草原撤還京師。此時的嶽樂,已是近65歲的人了。第二年,嶽樂病逝。

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講,嶽樂都理應受到康熙的尊敬,就是封個鐵帽子王也是不為過的。然而,嶽樂生前并沒有得到康熙的一丁點恩惠,反而在他死後第二年便被削了親王爵位,降為郡王。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嶽樂死後第二年,禮親王代善的曾孫,貝勒諾尼,控告嶽樂于康熙四年主管宗人府時,審案不公,枉判諾尼不孝死罪、革爵下獄,後又釋放。

案發二十五年後,嶽樂死無對證,諾尼一家之言,康熙帝竟認定嶽樂“誣陷無辜,理應反坐”,将其降為郡王,奪谥,其子經希、吳爾占分别革去郡王、貝子,降為鎮國公。

康熙對嶽樂如此無情,總該有個理由吧。遺憾的是,史料中對此諱莫如深,沒有多少記載。但禦史也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迹。原來順治帝臨終前,念及諸皇子年幼,想在年長的兄弟中擇一人繼承皇位。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而嶽樂不管年齡,人品、才能都堪大任,順治帝便有意于嶽樂。不過,在孝莊和朝臣的反對下,順治帝這才選了皇三子玄烨為繼位人。顯然,對于康熙帝來說,嶽樂始終都是自己的一個威脅。畢竟皇權不容觊觎更不容分享,康熙帝就是再寬仁,對嶽樂終究也是不放心的,這也注定了嶽樂的結局是個悲劇。

然而嶽樂一脈的衰落并無就此結束,雍正繼位後于雍正元年又是下了一道谕旨:

“安郡王嶽樂谄附輔政大臣,每觸忤皇考,蒙恩始終寬宥……安郡王爵不準承襲。”

安親王嶽樂:被康熙、雍正所不容的大清功臣

雍正這個理由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其本質是因為嶽樂的外孫女是胤禩的嫡福晉,她在康熙晚年諸皇子争儲時,極力贊成胤禩争奪儲位。雍正登基後,便對胤禩實行報複,禍及嶽樂一家。幸好乾隆四十三年時,乾隆帝還是客觀地評價了嶽樂一生的功績,将其子孫封為世襲的輔國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