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天空》裡有很多細節值得深思。
姜大牙私自去斜河街窯子鋪殺了漢奸姚葫蘆,搶得了一批戰馬和駁殼槍且并未給政委李文彬配置,李文彬以逛窯子的下三路指責姜大牙的思想作風問題,兩人面前同放了一碗面魚兒,姜大牙吃得香,但李文彬卻并未動筷;
姜必達發現了藏在缸裡的日本小姑娘後以“日語六級”與其溝通,沉默不言的小姑娘被姜必達安排送往了榆林寨的日軍,小姑娘的父親西村大佐為表謝意宴請姜大牙并送了一把武士刀和200塊大洋,傳回的路上,姜大牙卻私自将這200大洋作為壽禮給了朱二爺;
姜必達與陳墨涵同在農場改造,在陳墨涵幽怨而悲戚的二胡聲中,姜必達說了他外出買佐料時老百姓的生活現狀:房子很破、到處要糧票、小孩子挖野菜煮雜面糊糊湯,姜必達說他不敢回藍橋埠:“我怕藍橋埠的鄉親問我,好你個姜大牙,當初你怎麼說的,說革命成功了,可以住新房,吃大米白面,可現在房子越來越破,連小米粗面都吃不飽”;
…..
面魚兒是貫穿整部《曆史的天空》裡的一道“家鄉的美食”,姜大牙土生土長,而李文彬是外派而來,兩人對面魚兒的不同反應展現了兩方勢力的并不和諧;姜大牙放了日本小姑娘展現了人性的光輝與善良,但姜大牙私自帶部隊并将200大洋贈送給朱二爺的行為是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先美後醜”,以美蓋醜;姜必達對革命成功後老百姓真實生活的描述,是對革命的反思與對當時社會鬥争現實的一種赤裸裸的批判,陳墨涵的二胡聲更似一種控訴。
我一直覺得,在姜必達任麒麟山軍分區司令前自我反思沒文化中,他說“革命就是鬥争,與鬼子鬥,與漢奸鬥,同内部的壞人鬥”,這句話其實就是對這部劇最好的诠釋。
而鬥争的本源,在于人性。
除了上面這些極具鬥争性與展現人性的細節,其實劇中還有很多細節值得細品,尤其是這四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揭露了人性的真相,很現實。
01姜必達威脅楊庭輝的事件
姜必達任陳埠縣大隊長之前,因手下朱預道、陶三河、曲歪嘴得不到組織重用,姜必達不惜以“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威脅楊庭輝,為此,楊庭輝、王蘭田、窦玉泉、張普景、萬古碑召開了專門的會議讨論。
會上,形成三派:楊庭輝、王蘭田保姜必達;萬古碑、張普景建議秘密處決姜必達;窦玉泉态度模糊,楊庭輝最終提了三個提議并舉手表決:
一,正常宣布姜大牙同志的任職指令;二、向軍區報告,調動保衛科宋大上、馬西平,宣傳部東方文英三位同志到陳埠縣工作;三、根據戰鬥的需要,建議二中隊的朱一刀、陶三河、曲歪嘴三位同志分别的升任縣大隊三個基幹中隊的中隊長,另外抽調一批骨幹來當他們的副手。
僅有張普景固執己見未舉手同意。
而這三個提議,很容易看出楊庭輝幾乎滿足了姜必達所提出的任一條件,足見楊庭輝對其的重視;但容易被忽略的是楊庭輝“調動保衛科的宋大山和馬西平”這個細節,保衛科在當時是有特殊性的,可以說手握“生殺大權”,楊庭輝此舉,有兩種打算:
一為“明保”,保護姜必達安全;二為“暗防”,監視姜必達的行為。
姜必達任陳埠縣大隊長是獨擋一面,缺少了楊庭輝和王蘭田這些上司的直接監管,再加上姜必達一身的匪氣和天不怕地不怕的敢做,他必有些不受限制,楊庭輝不可能放100個心,可以想象:若姜必達能走上正軌,則保;若姜必達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做出其他任何出格嚴重破壞組織紀律的事,則“殺”。
“保”是楊庭輝重用姜必達的用人,“防”是楊庭輝的自保,而這種既用又防的雙管齊下,才是楊庭輝真正的用人之術。
此時的姜必達,對于楊挺輝來說,有大用也有大害,姜必達就像站在一個臨界的至高點一樣,一邊可塑,一邊可毀,一旦方向錯了,傷革命也損楊庭輝。
而一個“防”字,就已經揭示了人與人之間很難做到完全且絕對的信任,表面對你極為信任與重用,但暗裡卻又為這種表象私設一道防線,而往往你隻看表象而感恩戴德,卻不知背後其實暗藏深淵。
02朱預道與嶽秀英滾瓜棚事件
朱預道與嶽秀英初見面就鑽了路邊的瓜棚,兩人的幹柴烈火似乎也為兩人亂搞男女關系的消息傳播速度加了把火。
東方聞英找姜必達,姜必達以沒有人證物證、同志間的親熱、兩人年紀到了等打發了東方聞英,東方聞英就此作罷;李文彬來找姜必達,姜必達僅以不知情、沒聽說否認李文彬話裡有話地詢問,李文彬不會罷休。
很快,姜必達收到李文彬的報告材料,裡面詳細記錄了朱預道和嶽秀英的私下動作:
某月某日,朱某某跟嶽某某到了某某瓜田幹了某某勾當,某月某日嶽某某跟某某人說,抗日勝利以後,要跟朱預道到廬州城去,某月某日朱某某說夢話,啊,女人的肉真香。
朱預道先是極力否認,但在這些材料和姜必達嚴詞質問下不得不承認他與嶽秀英的私情,但針對材料所記錄的這些事、這些話,朱預道卻隻承認部分屬實。
就這份材料而言,盡管姜必達以多個“某”來代替,但記錄的詳細程度“令人發指”,連夢話都能上材料,這種監視的嚴密程度不可細想;而朱預道隻承認部分屬實,又讓這份材料的真實性充滿了主觀性和随意性,或許誇大其詞、或許無中生有,但必别有用心。
後姜必達主動上門找李文彬,做了四件事:一是對之前配置槍和馬“羞辱”李文彬道歉;二是送了李文斌一把好槍;三是解釋槍是由朱預道繳獲,并由縣大隊按需調配,不然上交軍分區;四是提出要有紮紮實實的證據,并指出嶽秀英是李文彬的直接下屬,且嶽秀英性子烈後果難以預料。
姜必達的這四步走,表明了自己“謙卑”的态度,顧全了李文彬的面子和裡子,以一種自己達到了目的,又讓李文彬以承朱預道情的方式先入為主,再揭示事件的關鍵和利害關系,實乃高明。
朱預道與嶽秀英的亂搞事件才就此偃旗息鼓。
不可否認的是:
李文彬作為政委,他的作用最為關鍵,雖說他手上的證據不夠份量,但以朱預道與嶽秀英确實存在暗通款曲的事實,一旦他追究到底,朱預道與嶽秀英是要受處分的。
但亦不可否認:
不管李文彬出于公心地想肅整隊伍的思想作風問題,還是因配備槍馬被姜必達羞辱而靠朱預道來報複而心存私心,但李文彬暗地裡的盯梢與監視的嚴密程度着實可怕。
而一個人,于事件本身,有多少公心;于事件之外,有多少私心,即決定了事件的最終走向,想想,深不可測。
03李文彬被俘虜的事件
李文彬是如何被日僞俘虜的是未解之謎,劇中并未給出明确的“罪魁禍首”,僅在兩個細節暗示了可能性。
一個是李文彬的分析。
李文彬叛變的消息得到确認後,高秋江和韓春雲合作暗殺李文彬,在旅社的房間,李文彬對高秋江說“我怎麼會落到日本人手裡?這裡面有陰謀啊……這世界我還能相信誰?”并将一份具體的材料交給了高秋江;
一個是張普景的分析。
張普景特意找上姜必達分析此事,他以窦玉泉反常的冷靜、李文彬手中握有窦玉泉曾想暗殺姜必達的把柄、窦玉泉在肅反時期放黑槍反整死自己的上級而将矛頭直指窦玉泉。
一個間接,一個直接,兩個人的分析其實都鎖定在了内部,是自己人。
而為什麼李文彬會成為“棄子”?
其一或許如張普景所說。
李文彬手握窦玉泉把柄,是以窦玉泉欲除之後快,且在李文彬被抓的路上,隻有窦玉泉堅持開炮。
其二或許藏在一場會議裡。
在國共合作反日軍掃蕩戰前,得到高漢英發來的李文彬叛變的密報,姜必達、張普景、窦玉泉、萬古碑、姜家湖五人召開會議讨論,姜打電話給楊庭輝和王蘭田如何處理,在等王蘭田回電話期間,姜必達明面上告知衆人沒事了就解散了會議,但卻單獨留下了姜家湖。
萬古碑說:
強龍不壓地頭蛇,我們這幾個都是外來的,到了到了,還是讓土生土長的占了上風。
窦玉泉說:
這下好了,出了個李文彬,我們都擡不起頭來了。
兩個人的話揭示兩種客觀事實:
一個是内部暗自成兩股勢力,“外來的”和“土生土長的”;二是李文彬的叛變讓外來的這些人蒙了塵,進而間接讓權利保持了某種高度集中。
而不管是哪一種,也不管李文彬叛變有多麼令人不齒,李文彬被捕的事件,因一層迷霧更顯深不可測,或許有人為自保、或許有人為權利、或許有人為報複……或許其它,而這背後,被自己人出賣才是最可怕的事實。
深不可測的是事件背後的真相,更深不可測的,是人心與人性,現實。
04楊庭輝勸窦玉泉事件
針對沒收奸商财物以擴大武裝和漢奸姚葫蘆的威脅,楊庭輝組織召開會議,會上,有三種做派:
楊庭輝和王蘭田在敵我有的實力對比下建議退還奸商部分财物,以先退謀以後的大跨進;張普景、李文彬、萬古碑堅持打擊奸商和漢奸的嚣張氣焰;而窦玉泉在各抒己見時,以“這個事确實值得重視,要認真研究,好好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搪塞,又在會議被楊庭輝和王蘭田定調後,建議派一股分隊進洛安州打擊姚葫蘆的嚣張氣焰。
會議解散後,獨留下楊庭輝和窦玉泉,而後楊庭輝一邊勸窦玉泉以後要充分發表意見;一邊又提及窦玉泉以前在肅反運動中差點被整死的經曆;一邊又說窦玉泉訓練作戰經驗極為豐富,要他大膽地開展工作。
很明顯的是,在麒麟山革命根據地楊庭輝、王蘭田及姜必達等人基本步調一緻;窦玉泉、張普景、萬古碑、李文彬又自成一派,而窦玉泉是這五人裡面最不顯山露水的。
楊庭輝明知道窦玉泉就是因為過去太充分發表意見才成了他人生當中最大的一次劫難,讓他忘記過去再次勇敢發表意見?作為不同的“派别”,窦玉泉又發表誰的意見,楊庭輝的?
我一直覺得,窦玉泉在麒麟山權利中心,他的“不作為”其實就是對楊庭輝最大的“作為”。
這次會議,窦玉泉積極性不高,張普景、萬古碑、李文彬作為政治說服者,對武裝戰鬥經驗的缺乏讓他們雖有主見,卻成不了主流,窦玉泉深谙此道,他的不發言其實牽制了張普景等人,進而讓楊庭輝的決策能有驚無險地實施;還有姜必達任陳埠縣大隊長前召開的會議,會上也是三派,萬古碑和張普景建議處決姜必達,窦玉泉私下或許與張、萬兩人溝通過一緻意見,但會上,窦玉泉并未表态而是模棱兩可的既說姜必達存在問題又說要想個辦法改造,他的不作為或者臨陣倒戈決定了會議通過了楊庭輝的提議。
但凡每次他旗幟鮮明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會議最後的走向可能會有所不同,窦玉泉主管軍事指揮及作戰,是楊庭輝下的第二把手,抗戰早期,窦玉泉的話還是很有分量的,既不說,就已經是對楊庭輝最大的“支援”。
其實,楊庭輝找窦玉泉說的這些話,我甚至覺得這是一種警告或者提醒:你以前就是太充分發表意見才會被整,你繼續“不作為”就好,隻要做好你手上的軍事訓練就行了,别的,少想少說。
不得不承認:
楊庭輝是一個極有軍事作戰能力,又極谙内部鬥争政策的上司者,既懂得抓住人的緻命缺陷和弱點而有的放矢,又懂得以體恤和關懷而溫暖人心,細想,皆是手段。
寫在最後:
《曆史的天空》之是以經典,在于它塑造了衆多獨具一格的人物,在于它集結了人該有的情緒與情感,也在于呈它現了很多耐人尋味、令人深思的細節。
就像你突然推開一扇小小的窗,發現窗外卻是廣袤的世界,《曆史的天空》,以細節為“窗”,足可窺見當時的真實“世界”。
而一旦真實,就有了價值。
我始終記得張普景在反日掃蕩中說的這樣一句話:
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不可戰勝的!
鬥争,不論外與内,勝利永遠立足于正義。
那些曆史的天空下,永遠胸懷大義與無私的先輩!
緻敬!